1、【言语理解】27.①“ ”,今天不仅可以用来表达坚贞不渝的爱情,而且还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操。
②中国古代先贤以其强烈的人文关怀写下的大量精彩深刻的策论警语,体现了丰富的民族智慧, 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③杨柳青木版年画里,孩童个个健硕丰腴,人人新衣新裤,所有器物 ,这都象征着生活的富足和吉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淀 精妙绝伦
B: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淀 完美无缺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积聚 精妙绝伦
D: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积聚 完美无缺
正确答案:A
解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它既可以表达爱情又可以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精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唐代诗人元稹的名句,只能用来形容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可排除B、D。积淀:逐渐积累并沉淀下来;经长期积累而沉淀下来的东西。积聚:逐渐聚在一起而增多。民族精神是一个历史长期形成的过程,用“积淀”更合适。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受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应试,学生的天职也不单是学习文化知识。教育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人的生存、生活和发展。学校教育必须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促进人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
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
A:可持续发展是教育模式改革的指导思想
B:现代教育的弊端是市场经济功利性副作用的体现
C:学习文化知识是为了生存
D:现代教育的弊端是只注重知识传授,忽略了人的生活价值和意义
正确答案:C
解析:这段话谈的是教育的意义、目的及发展方向,由此可推断出A、B、D选项,C项的结论过于片面,且与题干意思相悖。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深化改革、推动创新,一方面离不开激发民智、汇聚民力,另一方面要发挥高端人才的关键作用。只有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集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领军人才”,努力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才能为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夯实人才基础,为提升综合国力注入强大推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人才是创新的一部分
B:人才是创新的特点
C:人才是创新的关键
D:人才是创新的原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即指出“人才是创新的根基,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接着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人才对深化改革和推动创新的重要性,最后进一步强调人才强国战略的意义。C项为文段强调内容的同义转述。
A项的“一部分”未突出人才对创新的重要作用;B项“人才是创新的特点”、D项“人才是创新的原因”文段并未提及,且本身表述不当,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5题,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4题
4、【言语理解】下面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忍俊不禁(jìn) 精神抖擞(shǒu)
B:人迹罕至(hǎn) 鞠躬尽瘁(chuì)
C:孜孜不倦(zī) 惴惴不安(zhuì)
D:参差不齐(chī) 锲而不舍(qiè)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中“禁”读“jīn”,“擞”读“sǒu”;选项B中“瘁”读“cuì”;选项D中“差”读“cī”。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元朝继承了唐宋对外开放的政策,在政治上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在经济上积极开展海外贸易,与元朝有联系的国家和地区在200个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前代没有记载的。明朝初年的《大明混一图》(1389年)和朝鲜的《混一疆理历代国都之图》(1402年),都出现了非洲南部的大三角,两图类似。朝鲜地图的作者明确说是据元人两种地图合绘而成。可见,元人对非洲地理形势已有所了解。海外地理知识的扩展反映了海外交通的进步。可以认为,元代的海外活动为15世纪郑和航海奠定了基础。
下列说法与原文相符的是:
A:与元朝交往的海外诸国大大多于前朝
B:元朝西征曾到达非洲并据此绘出地图
C:元朝是我国海上交通最为发达的时期
D:历史上我国海外贸易最繁荣的是元朝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与原文相符,由“与元朝有联系的国家和地区在200个以上,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前代没有记载的”可知,“与元朝交往的海外诸国大大多于前朝”说法正确,当选。
B项与原文不符,文段并未提及“元朝西征”,该项无中生有,排除。
C、D两项与原文不符,“最为发达”“最繁荣”均无法从文段中推出,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0题
6、【言语理解】国家治理效能是反映制度优势的重要指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需要转换为国家治理效能,需要通过治理效能来实现和彰显。要善于运用制度和法律治理国家,把各方面制度优势转换为管理国家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必由之路。
这段文字重在强调:
A:我国制度优势需要通过良好的治理效能来体现
B:依靠法律推进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C:社会主义制度对我国治理现代化产生重大影响
D:治理国家必须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点明了“国家治理效能”与“制度优势”之间的关系,然后引到我国的情况上来,即我国制度的优越性需要通过国家治理效能体现出来,接着说明我国应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最后进一步强调了良好的治理效能对于发挥我国制度优越性的重要性。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应通过好的治理效能来体现我国的制度优势,A项表述与此相符。同时,本题也可由关键信息来解题,分析可知,文段的关键词为“治理效能”“制度优势”,只有A项包含这两个关键信息。
B项缺乏“制度优势”这一关键信息,排除。
C项,文段强调的是通过治理效能来彰显制度的优势,而不是制度对治理现代化产生的影响;且文段中提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制度”表述不准确,排除。
D项,文段强调的是要通过治理效能反映我国制度的优越性,而该项强调的是治理国家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与文段强调内容不符,且没有体现“治理效能”这一关键信息,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16题,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C类)-考友回忆版第16题
7、【言语理解】①借款人只能拆东墙补西墙,通过举借新债才能偿还旧债
②此时,以借款来偿还信用卡欠款利息的人就是在玩弄“庞氏骗局”
③明斯基指出,债务积累的过程会经历三个阶段
④只要借款人能履约还款,信贷支持就能保证经济高效且有序地成长
⑤前两个阶段在总体上是良性的,促使经济以积极的方式不断增长
⑥但是进入最后一个阶段,债务循环便开始越来越不稳定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④⑤⑥②①
B:③⑤④⑥①②
C:④③⑤⑥②①
D:④③⑥②①⑤
正确答案:B
解析:④以“只要”开头,放在段首不恰当,排除C、D。⑤中“前两个阶段”紧接③中的“会经历三个阶段”,故应紧跟在③之后,排除A。且④是对⑤的进一步说明,应紧跟在其后。由此可知,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8、【言语理解】下列语句表达准确无误的是:
A:不久前落幕的“上交会”上,来了一群重量级“服务生”——为了让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专业观众沟通无阻碍,十来个教授级专业译员坐镇会场。
B:《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虽然要求子女常看望问候父母,也规定了单位应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的权利。
C:沪语文化在多个文学艺术领域出现复苏迹象,这一现象引发了文化界的普遍关注。
D: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资源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的“沟通无阻碍”说法有误,应改为“沟通无障碍”。B项关联词“虽然……也”搭配不当,可把“虽然”改为“不仅”。D项介词“对于”滥用,导致句子缺乏主语,应删掉“对于”。C项无语病。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1题
9、【言语理解】今天,科技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使得人们难以脱离科技成果,退回到现代科技之前的生活状态中。但越来越多的人也意识到,一些科技成果常常携带着________的后果,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昭然若揭
B:不言自明
C:毋庸讳言
D:难以预测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末句“可能对人类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中“可能”表示一种不确定性。选项中只有“难以预测”能与“可能”呼应体现科技成果带给人类生活的不确定性。“昭然若揭”多形容罪行被揭露。“不言自明”指不用表述就能知道这个动作、语句、文章的意思,浅显易懂。“毋庸讳言”指用不着隐讳,可以直说。三项词义均与文意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题
10、【言语理解】海底砂矿床蕴藏丰富,从贵重的金刚石、铂砂、金砂,到一般的锡石、磁铁矿、铬铁矿、钨矿,以及廉价的沙砾碎屑,足足有20多种。海底锡矿的开采已成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一项重要工业。不过,从浅海海底开采最多的还是沙子和砾石,光是美国每年就要开采5亿多吨。这些沙砾除用于玻璃、陶瓷、砂轮的生产外,主要用作建筑材料,还有一些国家从近海浅海底开采钙质砂、贝壳、石灰质页岩等做生产水泥的原料。
以下概括符合文意的是:
A:工业生产的原材料几乎都能从海底砂矿床获得
B:海底锡矿的开采已成为东南亚国家的支柱产业
C:近海浅海海底已成为巨大的建筑材料供应基地
D:浅海海底沙子和砾石的开采业主要集中在美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提到“海底砂矿床蕴藏丰富……足足有20多种”,A项的“几乎都能”表述绝对,排除。
文段提到“海底锡矿的开采已成为泰国、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一项重要工业”,B项的“支柱产业”言过其实。
C项可由“从浅海海底开采最多的还是沙子和砾石……,主要用做建筑材料”得出。
文段提到“从浅海海底开采最多的还是沙子和砾石,光是美国每年就要开采5亿多吨”,由此不能推出D项的“主要集中在美国”。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