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133

发布时间:2024-03-12 12:5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40.下列各句中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内容正确是衡量作品质量优劣的一个重要标准。

B:中国邮电电信总局与美国CDC公司签订了全国无线电寻呼 BP机 联网工程。

C:国务院决定免征关税和进口增值税的目的和意义,在于进一步扩大利用外资,鼓励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其更趋完善。

D:今天下午,张董事长、王总经理和其他公司领导一起参加了市里举办的开发区招商引资项目洽谈会。

正确答案:C

解析::A项一面对两面,可在“正确”后面加上“与否”。B项搭配不当,不能“签订”“工程”。可在“工程”后面加上“的相关协议”。D项歧义,“其他”在这里可以限制“公司”,也可以限制“领导”,应改为“公司其他领导”。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意大利地处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板块的挤压带上,因此境内活火山较多。频繁爆发的火山给意大利人带来了丰厚的________——可作为优质胶凝材料的火山灰。这种________的自然条件使古罗马人利用火山灰发明了自然混凝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收获 天造地设

B:回报 应有尽有

C:财富 举世无双

D:馈赠 得天独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收获”“回报”侧重因付出而得到,“财富”“馈赠”则无需付出。文中的“火山灰”是大自然所赠予的,无需人们付出,排除A、B。
第二空,“举世无双”指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填入程度过重,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3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3、【言语理解】我们只能通过空间来表达它,比如说我们用一条直线来表达一段时间,或者用一个表盘,在上面刻上十二个点,来表达一天的二十四小时。这是用空间来表达时间,但是这种表达又是不完全的,一条直线虽然可以表达时间所经历的路程,但是它不能表达时间的方向。有人说,可以有一个办法:画一条直线,然后画一个箭头,说明时间就是朝那个方向的,但是这还是不太贴切,因为实际上时间自身是无法用形象来表达的。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时间是不可思议的

B:时间难以捉摸

C:时间是一个奇妙的问题

D:时间之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们只能用空间来表达时间;接着由“但是”转折说明这种表达是不完全的,它不能表达时间的方向;尾句引入有人通过画箭头表达时间方向的做法,又以“但是”对其进行否定,指出“时间自身是无法用形象来表达的”。综合可知,转折后的内容都意在强调时间让人难捉摸,很难清楚地表达出来。B项表述正确。
A项“不可思议”形容对事物难以理解,文段是说时间无法清楚表达,并未说时间难以理解,排除;C项,文段并未涉及时间奇妙的话题,排除;D项未体现时间难以捉摸的特点,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4、【言语理解】曹雪芹通过贾府的衣食住行把_________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一屋一室,或雕梁画栋,或_________,或金碧辉煌,或简约古朴,相映成辉,相映成画;一餐一饮,精烹细作,食不厌精;_________,雀衣彩绣,美轮美奂。但仍然没有宴席上的浅斟深酌,更能体现出贾府“鲜花着锦,烈火烹油”之盛;没有比推杯换盏之时的琴歌酒赋更能体现出翰墨书香之族的风流雅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筚门闺窦 岸芷汀兰 一裙一裳

B:兰艾同焚 粉墙黛瓦 一丝一缕

C:钟鸣鼎食 曲径通幽 一衣一带

D:桑枢瓮牖 小桥流水 一鞋一袜

正确答案:C

解析:先看第一空,由“把……人家的富贵之相刻画得淋漓尽致”可知,填入的词语应描述以贾府为代表的富贵人家的情形。“筚门闺窦”形容住室极其简陋,旧指穷人的住处。“兰艾同焚”指兰花跟艾草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一同消灭。“桑枢瓮牖”指用桑树做门轴,用瓦罐做窗户,比喻贫苦之家。三词填入均与语境不符,排除A、B、D。“钟鸣鼎食”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填入此处符合文意。
验证其余两空,“曲径通幽”指弯曲的小路通到风景美丽的地方,形容景色雅致迷人,和“雕梁画栋”相互呼应,符合文意。“一衣一带”与“一屋一室”“一餐一饮”对应,和“雀衣彩绣”相照应,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3题,202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考友回忆版第39题,2020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0年内蒙古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2020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0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

5、【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为:

A:敦煌艺术宝库的保存,使我们有可能来理解一千五六百年来的中国艺术的成长。

B:小苗每天很早到校打扫教室是她热爱集体的好思想。

C:影片《生死抉择》是一部给人以强烈震撼和深刻警示的反腐倡廉的文艺作品,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生动教材和重要措施。

D: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应该在“……是她热爱集体的好思想”后加上“的体现”。C项“影片《生死抉择》是……重要措施”搭配不当,可删除“和重要措施”。D项滥用介词,把“不要轻信对那些非正式出版单位……”中的“对”删除。

考题出处:2014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6、【言语理解】五十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是进国营厂或穿上军装;八十年代是“万元户”;九十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和总理最近提出的“尊严”息息相关。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新世纪

B:幸福

C:尊严

D:幸福感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分别介绍了“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纪”这些时期对于幸福感的解读,由此可知,文段的关键词是幸福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题

7、【言语理解】良好乡风具有浸润人心,________向善,规范行为,________力量的积极作用,要以实施乡风文明培育行动为抓手,加强乡村德治,培育稳脱贫、促振兴的文化软环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带动 集中

B:带领 凝结

C:引导 集聚

D:引领 凝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良好乡风具有指引人们向善的作用。“带动”指通过动力使有关部分相应地动起来,或引导使之前进。“带领”指率领。两词与“良好乡风”“向善”搭配不当,排除A、B。
第二空,“集聚”侧重“集”,即聚在一起。“凝聚”侧重“凝”,即结合为一体。此处强调的是把大家的力量结合为一体,用“凝聚”更恰当,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乡镇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题

8、【言语理解】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步伐从未停止,她们总会寻找各种途径,与________的性别歧视进行抗争。如抗议企业招聘中的性别歧视,________国民教育为女性提供更多平等的受教育机会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深蒂固 呼吁

B:形形色色 倡议

C:司空见惯 要求

D:习以为常 迫使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女性争取平等权利的步伐从未停止,她们总会寻找各种途径……进行抗争”可知,性别歧视的观念一直存在,且有着深厚的历史,所填词语应具有这层意思。“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填入符合性别歧视的观念由来已久的句意。“形形色色”强调的是种类多样;“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习以为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就很平常了。三个词语均不符合句意,排除B、C、D。
第二空,“呼吁”提出愿望或主张,符合广大女性不断争取平等的诉求。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9、【言语理解】许多关于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几百年前就已经有了。但是,那些作此断言的人,只要不是在欺骗的条件下,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十五英尺的高度。如果漂浮起来是可能的,那么,其科学意义,甚至更广泛地说,它对人类的意义将是极其巨大的。然而,那些不加批判的观察,或提出不诚实主张的人,会把人们引入歧途,并使我们偏离理解世界这一人类的主要目标。
在这段话中,作者对于“关于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的态度是:

A:肯定

B:否定

C:欣赏

D:赞美

正确答案:B

解析:作者先指出,在几百年以前就已经有了关于人能漂浮起来的断言,然后以“但是”引出事实,“只要不是在欺骗的条件下,从来就没有达到过十五英尺的高度”,即摆明了自己的观点:在真实的情况下,人不可能漂浮起来。由此可知作者对“人不借助外力能够漂浮起来的断言”持否定态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

10、【言语理解】调查显示,2010年,有41.6%的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持谨慎态度,有24%的居民家庭没有订报纸和杂志,有75%的居民很少去或没有去过电影院。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没有兴趣

B:报纸、杂志、电影票价格偏高

C: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偏低

D:文化产品不重视城镇消费群体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一系列数字“41.6%的城镇居民对文化消费持谨慎态度”“24%的居民家庭没有订报纸和杂志”“75%的居民很少去或没有去过电影院”说明了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较低。A、B、D三项均不能从文段中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