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4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________的中国,中国愿与世界共享“经济发展红利”和“思想理念红利”。中国不“输入”外国模式,也不“输出”中国模式,而是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________为世界和平安宁、共同发展、文化交流做贡献。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奇迹 一如既往
B:神奇 一成不变
C:奇特 一往无前
D:独特 坚定不移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40年改革开放创造了”“经济发展红利”等表述可知,此处强调的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奇迹”指想象不到的不平凡的事情,填入符合句意。“神奇”指非常奇妙;“奇特”指奇怪而特别;“独特”指独有的,特别的。B、C、D三项均体现不出40年改革开放成就的不平凡,排除B、C、D。验证第二空,“一如既往”填入符合中国一贯坚持为世界和平发展做贡献的理念。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2、【言语理解】庄学精神,就是“想得开”的精神。在庄子看来,人生中有许多人为的门和壁障,如机巧、智识、功名、利禄等,封闭了我们自由的心灵。人生的真实意义,必须打破这些壁障才能获得,《庄子》讲的就是勘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境界,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
下列对“庄学精神”内涵的解说,最准确的是:
A:就是“想得开”的精神
B:能引领人们由一个自我封闭的心灵空间,进入无限自由的精神空间
C:是一种借精神空间的拓阔,来实现人的个体自由感的哲学精神
D:是一种视界开放、空间体验伸展的自由精神
正确答案:C
解析:由短文可知,庄学精神是指突破“富贵功名、声色犬马”的束缚,将自己的心灵空间由一个封闭的状态扩展到一个无限自由的境界,从而达到“抵达自由人生的境界”的目的。故本题答案为C。A项过于笼统。B项只是“庄学精神”的一部分,解说得不完整。D项表述得不准确,“庄学精神”不是一种“自由精神”,而是一种追求心灵自由的哲学精神。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39.与真菌、细菌、病毒、昆虫等生物相比,人可能更脆弱,作为一种对有害生物所向披靡的杀虫剂,溴甲烷对人的毒害也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种强烈的神毒剂,可对人的皮肤、肺、肾脏和肝脏造成直接的损伤。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经溴甲烷消毒后的土壤,有助于农作物的生长。然而,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而这些生物对于调节土壤的微生态、抑制病原菌的种群数量和改善土壤结构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经溴甲烷熏蒸处理后,土壤中的生物种类急剧减少,形成一种“生物真空”的临界状态。由于没有其他种类生物的竞争和牵制,农作物的病原菌势必大量繁殖、积累,这就影响了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反过来,又不得不加大溴甲烷的用量,从而进入恶性循环。更为严重的是,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正是由于溴甲烷存在“不光彩”的一面,一些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呼吁尽快禁止使用溴甲烷。
从上下文看,下列对溴甲烷“‘不光彩’的一面”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挥发到大气中,破坏大气臭氧层,恶化大气环境
B:溴甲烷无色无味,作为熏蒸剂使用时,容易使人放松警惕,从而存在安全隐患
C:溴甲烷虽然能杀灭病原菌,但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
D:溴甲烷可使有的中毒者出现心脏衰竭、休克、双目失明等症状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中“溴甲烷在使用过程中,会排放到大气中,影响大气臭氧层,破坏大气环境”可知A项正确;由“溴甲烷在杀灭病原菌的同时,也杀灭了土壤中一些对农作物生长有益的生物”可知,C项正确;由“中毒严重者可出现心脏衰竭、休克等症状,个别中毒者还会双目失明”可知,D项正确。B项在文段中找不到根据,属无中生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下列选项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他一下车,歌迷们便蜂涌而上,纷纷争拍摄,请签名。
B:登上天安门城楼,他浮想连翩,热泪夺眶而出。
C:“熵”是表现系统内部无序和混乱程度的量度,其降低表明系统的进化和有序。
D:由于当前国际能源价格不断飙升、全球环境与气候问题突显,该文件将对中美未来经济合作具有重大影响,也将为全球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正确答案:C
解析:选项A中“蜂涌而上”应为“蜂拥而上”;选项B中“浮想连翩”应为“浮想联翩”;选项D中“突显”应为“凸显”。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我可以不同意你的观点,但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B: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C:法律意义上的表达权,常识意义上的豁免权,应该受到尊重
D:法律意义上的豁免权,常识意义上的表达权,应该受到尊重
正确答案:C
解析:A、B两项明显不符,排除。“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讲的是尊重个人在法律意义上的表达权。D项“法律意义上的豁免权”是一种职业特权、程序性特权,与题干意思不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从现代考古发现来看,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但和现代功能较为接近的城市,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如齐国的首都临淄,据《战国策•齐策》记载,当时有7万户,仅以一户3口的标准来算,总人口也达到了21万。城市大了,人口多了,治安、卫生、交通等一系列问题也就多了。在这种情况下,古代城管应运而生。古代城管除负责环卫、拆违章建筑、禁止占道经营外,还得“防火缉盗”。有的还有管理市场物价,维持公平交易和社会治安的义务,是真正的“综合执法”,权力也比现代城管大。
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是:
A:中国古代城市最早出现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
B:春秋战国时期齐国的首都临淄是中国历史上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
C:规模较小的城市即使没有专门的城管人员来管理,也不会出现治安、卫生、交通等问题
D:古代城管的职能综合了现代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机关的部分职能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提到“中国至少在夏商周的‘三代’时期就有城市了”,并非最早的古代城市出现在夏商周“三代”时期,A项表述错误。B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说明首座设置城管的城市是临淄。C项,文段未涉及且表述绝对。D项为文段最后两句话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
7、【言语理解】( )原有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某地区在金融、行政管理、涉外经济等领域不断推出改革创新举措。
A:依据
B:依托
C:依仗
D:依赖
正确答案:B
解析:“依据”侧重于“据”,即按照、根据,常与“规定”搭配;“依托”侧重于“托”,即依靠、凭借,常与“优势”搭配;“依仗”侧重于“仗”,即凭借、依靠,常与“权势”搭配;“依赖”侧重于“赖”,即倚靠,仗恃,常与“补贴”搭配。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体积不变的木桶,先放满小砾石,大石块很难再搁下;如果换个顺序,小砾石就能填满石块间的缝隙。物理空间内的闪转腾挪,和时间管理颇有相通之处。所谓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就是轻重缓急安排得当,大事小情统筹兼顾。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时间管理的意义
B:推进各项工作,应善于利用时间
C:抓大放小,有利于时间的合理安排
D:只有掌握时间主动权,才能统筹兼顾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通过一个木桶中放置大石块和小砾石的实验引出时间管理这一话题,并指出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就是轻重缓急安排得当,大事小情统筹兼顾。只有B项强调了要善于利用时间,当选。
A项的“意义”非文段重点,排除;C项“抓大放小”与文段的“大事小情统筹兼顾”不符,排除;D项把“掌握时间的主动权”作为“统筹兼顾”的必要条件,而文段说的是“所谓掌握时间的主动权,就是……统筹兼顾”,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如果孩子只能在美术课上画画,往往会变得很________:他们总是用同一系列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画中充斥着令人担忧的“现实主义”,毫无________可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固执 灵气
B:刻板 新意
C:保守 创新
D:单调 理想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冒号后的句子是对所填词语的含义进行解释。“总是用同一系列颜色表现同一类主题”,这反映的是孩子们在美术课上被教化得只懂得按常规思路进行画画,丧失了孩子应有的童趣和想象力。“固执”“保守”与此意不符,排除A、C。“单调”意为不丰富,缺少变化,常用来形容色彩、形式、生活等,一般不用于形容人,排除D。将B项代入第二空验证,“新意”填入与前句构成反义对应,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10、【言语理解】语言的发展、维持或衰落从来不是一个纯粹的语言学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力量相互博弈的结果。当前,学界主要从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等视角探讨方言保护问题,而有关方言的法律保护尤其是行政法保护的研究尚不多见。因此,建立和完善我国方言保护的行政法机制,协调普通话与方言的冲突,从而在语言的通用性、规范性与多样性之间寻求均衡保护,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
这段文字之后最有可能讨论的是:
A:方言保护具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
B:语言规范化和多样化平衡的方法
C:普通话与方言的冲突并非不可调和
D:如何通过行政立法对方言进行保护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指出语言的发展、维持或衰落不是一个单纯的语言学问题,也涉及复杂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然后话题转到当前学界主要从社会学、政治学以及经济学等视角研究方言保护问题,紧接着以“而”进行转折,指出有关方言的法律保护尤其是行政法保护的研究不多;最后以“因此”总结,指出建立和完善我国方言保护的行政法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根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围绕文末总结句的话题继续展开,即如何建立“方言保护的行政法机制”,D项与此相符,衔接恰当。A项脱离文段论述主体“行政法机制”,B、C两项与文末话题无关。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7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