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129

发布时间:2024-03-12 3:52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42.现代经济以金融为核心,信贷一定程度上就是“信心”的代名词,货币信贷快速增长,有利于打掉通缩预期,提振市场信心,防止陷入通货紧缩与经济下行相互加强的恶性循环,目前,一些项目虽有政府信用为依托,但银行对地方政府未来的可支配财力、隐性负债等往往难以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旦地方财政出现困难,无疑将影响银行信贷资产质量。
从这段话,我们可以了解,货币信贷要注重:

A:适度增长

B:优化结构

C:防范风险

D:防止通胀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指出货币信贷快速增长的意义是为了引出货币信贷的现状,即“目前,一些项目虽有政府信用为依托,但银行对地方政府未来的可支配财力、隐形负债等难以获得及时、全面、准确的信息,一旦地方财政……”。“但”字后面引出的是货币信贷面临的风险。A、B、D三项在文段中均没有提到,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近日,以“中科院之声”抖音引领的“抖抖”爆红,这些以传播知识、普及科学为主的小视频,累计发布量超过300万,累计播放量已超过3388亿次;西安交大二院的一位医生弹唱“心电图之歌”,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视频上传后,短时间内点击量超过26万次;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利用新媒体技术传播植物知识,努力让公众读懂每一抹绿色……正是这些科普力量,架起了一座座连接公众与知识的桥梁,催生了科普的春天。
这段文字蕴含的道理是:

A:功夫不负有心人

B:是金子总会发光

C:打铁还需自身硬

D:众人拾柴火焰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最后一句为主旨句,强调众人传播科普知识对科普的作用,而前三个并列分句分别说明的是:“中科院之声”创造了巨大的播放量,传播知识、普及科学;“心电图之歌”点击量过26万次,将急救知识唱给更多人;北京林业大学的师生传播植物知识。由此可见,众人一起传播、转发使得科普知识被人们广泛获知。“众人拾柴火焰高”侧重指人多力量大,符合文意。A项意为事情的成功在于付出辛勤的劳动。B项意为只要有真才实学,总有被赏识的一天。C项强调做事需要自身有实力。三项均不能体现文段蕴含的道理。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8题

3、【言语理解】1929年的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革命,当时罗斯福认为,自由的基础不是对政府权力的________,如果这样的话,会“把人民拱手送给大公司任其奴役”,大公司的权力只有通过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才能受到钳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约

B:限制

C:放任

D:不拘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大公司的权力只有通过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才能受到钳制”可知,罗斯福认为政府应该有一定的权力,不应把自由的基础建立在对政府权力的约束上。C、D两项不合句意,排除。“制约”意为制衡约束;“限制”意为规定范围,不许超过。由“政府权力的扩展和延伸”可知,句中说的是政府权力范围限定的问题,“限制”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4、【言语理解】这场目前只略见      的革命,其未来的发展前景应该是      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希望 光明 

B:

光明 璀璨 

C:

端倪 辉煌 

D:

开端 辉煌

正确答案:C

解析:“略见端倪”为固定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和西方同行一样,中国的一些科学家和企业家也对捕捞技术和设备的不断升级感到担忧:现代的捕捞效率将超过海洋的自我更新效率,最终导致全球渔业枯竭。虽然中国的海产品出产量很大,但海产品并未主宰人们的消费。中国人吃的鱼70%来自湖泊、河流、水库等淡水水体。不过,关于淡水污染的一些信息,让部分人因担心传统鱼类的食品安全问题而选择海产品。因此,要减少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捞,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转变人们的饮食观念是首要问题

B:提高海产品的食品质量势在必行

C:应先恢复消费者对淡水渔场的信任

D: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受到应有的重视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全球面临过度捕捞而导致渔业枯竭的困境,然后引入中国的情况:近年来淡水污染的一些信息让部分人因担心传统鱼类的食品安全问题转而选择海产品。由此可知,中国近年来海产品捕捞量大的原因在于淡水产品安全受到质疑,故想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让人们重拾对淡水渔场的信任。C项为针对前文问题的解决之道,填入衔接恰当。
A项的“饮食观念”过于宽泛,B项与文意相悖,D项不是文段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这其中也包括着另外一重意思,即法律的生命在于影响政治、改造社会。法律与政治两者之间具有先天的联系。经典的法学家其实都是政治哲学家。他们从来都没有孤零零地谈论法律。他们关于法与法律的见解往往是在对非法律问题的探究中引申出来的。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孤零零地探讨法与法律问题不能得出关于法与法律的有益见解

B:探讨法律问题必须紧密联系社会变迁,这样才能使法律真正获得发展

C:法律的发展与社会变迁的紧密关系还表现为社会变迁影响法律的发展

D:政治哲学家所讨论的主要是如何运用法与法律影响政治、改造社会

正确答案:B

解析:原文只说“他们从来都没有孤零零地谈论法律”,由此并不能推出“孤零零地探讨法与法律问题不能得出关于法与法律的有益见解”,A项错误。C项“社会变迁影响法律的发展”的内容文段没有涉及,属无中生有。D项文段只说“法律的生命在于影响政治、改造社会”,由此得不出这便是政治哲学家所讨论的问题。由“法律的发展与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可知B项表述正确。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31.只要挺得过那风沙,人们总会脱去厚厚的外装,活动一下      的躯体,      
沉睡在灵魂里的种种追求。春天      人类以希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僵直 叫醒 给予

B:僵硬 唤醒 赋予

C:冻僵 启发 施舍

D:冷冻 启动 送给

正确答案:B

解析:僵直:僵硬发直,不灵活;僵硬:肢体不能活动;因为人们穿着“厚厚的外装”,所以不会被“冻僵”或“冷冻”,排除C、D。“叫醒”过于口语化,且与“追求”搭配不妥。“唤醒”是指从心灵或听觉上叫醒或使其明白某事,更侧重于精神层面,且拟人化的用法使其更具文学色彩。另外,为使句子富有诗意,最后一空用“赋予”最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下列句子表达最连贯、通顺的是:

A: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据了解,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达到550种。

B: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据了解,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品种资源达到550种。

C: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品种资源达到550种,据了解,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

D:据了解,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吐鲁番葡萄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达到550种。

正确答案:D

解析:“据了解”用在句首引出相关话题;“作为驰名中外的‘世界葡萄植物园’”是吐鲁番的城市称号,应在吐鲁番的具体介绍之前;“种植历史悠久”“品种资源达到550种”是对吐鲁番葡萄的具体介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9、【言语理解】习近平讲述马克思写《资本论》的故事,以此重申这样一个道理:高尚的气节是每一个成大事者应有的品质,________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________坚定信念、坚守气节,________一定能战胜困难、取得成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即使 也要 就

B:无论 只要 就

C:一旦 只要 也

D:如果 但是 也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可知,此处分句表示的是一种无条件关系。四个选项中只有“无论”填入与此相符,排除A、C、D。
后两空,“坚定信念、坚守气节”与“战胜困难、取得成功”之间为充分条件关系,“只要……就……”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9题

10、【言语理解】文化的基本使命是立人,通过文化的教化与积淀,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培养健全的、充分发展的社会的人。文化对于人的塑造体现在人的自立、自强、自尊、自信等文化心态的确立以及人类社会人文氛围的形成上。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文化以道德、宗教、艺术、教育等各种生活内容存在,并通过家庭启蒙、社会心理、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向整个社会和民族传播和教化,使社会形成一种文化的氛围,并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可能。
这段文字主要阐述了文化具有:

A:塑造功能

B:濡化功能

C:调节功能

D:传播功能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并列结构,第一、二句阐述了文化在人的培养与塑造方面的作用,第三句阐述了文化在社会人文氛围的形成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由此可知,文段主要是说文化对人和整个社会氛围的影响的功能。“濡化”指对人教育与影响,符合文段中文化的功能。
A项的“塑造”对应于“文化对于人的塑造”,C项的“调节”对应于“有效地协调人与自然、社会及自我的关系”,D项的“传播”对应于“向整个社会和民族传播和教化”,概括均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