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117

发布时间:2024-03-10 19:15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5.从所获得的最新数据看,2005至2006学年,有223543名美国学生在国外求学,他们占美国入学学生的1%,其中只有6000名学生选择留学中国。尽管69%的美国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到中国,但只有18%的学生知道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汉语(74%的人认为是英语),有50%的学生认为中国的人口仅是美国人口的两倍(实际是四倍)。
这段文字主要想提醒我们:

A:中国的留学生比美国的留学生多

B:美国学生经常在网络上了解其他国家

C:有必要加强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

D:有必要多派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

正确答案:C

解析:文中列举的数据说明美国只有极少数人选择留学中国,而且美国学生对中国的了解非常少,甚至还有错误的认识。由此可见,有必要加强美国人对中国的认识。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明清时期的苏州为鱼米之乡,河道纵横,水网密集。市镇多依水而设,既有利于市镇与相邻四方村落的________联系,又使得每一市镇影响的范围不是很大,从而形成乡村—基层市镇—中心都市的经济社会分层结构。市镇的分布相应呈________结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广泛 线性

B:密切 网状

C:直接 树形

D:动态 蜂巢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线性”强调的是一对一,“蜂巢”强调的是规则的六角形,均不符合市镇的分布规律,排除A、D。由“市镇多依水而设”“水网密集”可知,市镇的分布也应与水的分布规律类似,呈网状结构。
第一空,市镇依水而设,有利于加强市镇与相邻四方村落的紧密联系,“密切”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3、【言语理解】“男性蠢货理论”研究显示,大部分男性的确倾向于冒不必要的风险,且常常做出蠢事。医院急救中心的记录和死亡率统计都能印证这一研究结果。比起女性,男性更易受到意外伤害,在运动中受伤,或遭遇交通事故。造成这种男女差异的有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例如男性参与危险性体育运动的机会更多。但也存在一种所谓“蠢货风险”,即毫无意义的风险,而心甘情愿冒这种风险的往往都是男性。研究人员已搜罗到大量奇闻轶事来佐证这个理论,但他们还希望对男女差异进行系统性分析。
这段文字未暗示的信息是:

A:女性比男性智商高

B:社会角色的差异是男性甘愿冒险的因素之一

C:目前还未对“蠢货理论”进行科学地论证

D:女性很少去冒毫无意义的风险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造成这种男女差异的有文化和社会经济因素,例如男性参与危险体育运动的机会更多”可推知B。由“研究人员已搜罗到大量奇闻轶事来佐证这个理论,但他们还希望对男女差异进行系统性分析”可推知C。由“但也存在一种所谓‘蠢货风险’,即毫无意义的风险,而心甘情愿冒这种风险的往往都是男性”可推知D。由文段无法推出女性与男性的智商哪个更高,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有人说,经济领域与道德领域的规则不一样,经济领域强调的是“经济人”角色,以取得更大、更多利润为做事原则;而道德领域则要求奉献、利他、互助等。其实,经济领域固然有供求信号、等价交换、产权明晰、利润最大化等规则,但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道德原则也会每时每刻渗透其中,两者难以清晰地割裂开来。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社会性是经济领域和道德领域的共同属性

B:在社会活动中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

C:市场经济中伦理道德的作用是必然存在的

D:社会活动中各领域的价值观念在互相渗透

正确答案:C

解析:根据文段中的“有人说……,其实,……固然……但……”等提示性关联词可以判断,文段着重想说明的是“经济领域中渗透有道德原则”。与此表述最为一致的是C。A项,“社会性”不是文段的重点,文段只提到了一句“既然它是人们的社会活动”,排除;B项,文段只是说经济领域中难免渗透道德原则,由此不能得出“需要兼顾经济原则与道德原则”,排除;D项,“社会活动中各领域”扩大了文段的论述范围,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5、【言语理解】通过文献解读以往的历史,对于现代人,早已是司空见惯的做法。然而这样往往带有很大的偏颇。文字材料可能具有欺骗性,看似真实的记载,可能已经掺杂进了个人或族群的看法,导致这些史料在很大程度上失真。自古以来,人类在表达自己的忧虑与渴望时,使用的载体不仅仅是文字,也包括物品,因此,若想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必须充分发挥文物的力量。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探寻文物背后的故事

B:文物怎样才能“活起来”

C:警惕“不可靠”的文字记录

D:文物:客观的历史记录者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通过文献解读历史,这种做法司空见惯却有很大的偏颇;然后解释说明文字材料可能具有欺骗性,可能掺杂个人或族群的看法,导致这些史料在很大程度上失真;接着指出物品也是人类自我表达的载体,并以“因此”总结说明,若想不偏不倚地讲述整个人类的故事,必须充分发挥文物的力量。由此可知,尾句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意在说明文物对历史的记载更为客观,标题应与之对应,D项对此概括恰当且生动形象,当选。文段强调的是文物对于解读历史的作用,A项偏离了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B项的“活起来”在文段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文段强调的是文物对于解读历史的作用,“文字记录”非文段论述的重点,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0题

6、【言语理解】对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词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犬),右擎苍(苍鹰)。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权曾骑马射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人名,其渴望得到重用)?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星名,代表贪残掠夺)。

A:本词上阕描写打猎的壮阔场面,下阕抒发由打猎激发起来的胸怀抱负,境界开阔,具有一种粗犷的豪迈风格。

B:首句的“狂”点出“老夫”酒后出猎无所顾忌的疯劲。

C:“千骑卷平冈”的“卷”字,突出地表现了武士骑马飞驰。

D:下阕最后三句,突出“老夫”关心边防。

正确答案:B

解析:“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意思是我虽年老却兴起少年打猎的热狂,这里的“狂”表达的是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而不是无所顾忌的疯劲,故B错误。

考题出处:200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

7、【言语理解】人活在世界上有多少幸福就有多少苦难。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________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有了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________不会玩世不恭,________也会给人自身注入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论 却 此外

B:尽管 而 同时

C:不论 而 同时

D:尽管 却 此外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尽管”表转折关系,所关涉的对象只是一种情况;“不论”表条件关系,关涉的对象为多种情况,表示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同样的结果。由“其结果是喜是悲,可以慰藉的是你总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了一场”可知,应选“不论”,排除B、D。
第二空,由“你就会……不会……”可知,两句之间是并列关系,“却”表转折,排除A。C项代入句中契合句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健康的电影市场,在大制作主流电影、各种类型化商业电影之外,应该容纳风格、题材、类型多样的艺术电影。但是,由于如今早就不是电影形态一统天下的局面,媒介越来越多样化,而观众的消费需求也被媒介的多样化逐渐分化。所以,艺术电影如果要进入影院被观众消费,那么它必须具备一种与电视、互联网视频、音像媒介所不同的、不可替代的“影院性”,没有“影院性”的艺术电影,观众宁愿选择更方便、廉价的电视、网络渠道去接受。所以,一部电影是否能够进入影院,既与它的质量好坏有关,也与它是否具备________________相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富有多样化的观影审美趣味

B:富有创新和创意的营销策略

C:有思想穿透力和艺术创造力

D:适合在影院观看的“影院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媒介的多样化、观众消费需求的分化引出电影的“影院性”问题。由前文的“没有‘影院性’的艺术电影,观众宁愿选择更方便、廉价的电视、网络渠道去接受”可知,一部电影要进入影院,也必须具备“影院性”。选项中提到“影院性”这一主题词的只有D。A、B、C三项均未涉及“影院性”,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如何看待各项指标的起落调整?如何领会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辩证用意?如何贯彻稳中求进的调控指引?________中国经济的复杂问题,需要________的专业剖析,更离不开格局宏大的战略思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破解 具体而微

B:反观 一丝不苟

C:解读 返观内视

D:反思 条分缕析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结合前文的三个问句和后文的“需要……的剖析,更离不开……的战略思考”可知,此处说的是要解决中国经济的复杂问题,选“破解”或“解读”比较恰当。“反观”指反过来看,回过头来看;“反思”指思考过去的事情,总结经验教训。均未体现“解决”之意,排除B、D。
第二空,由“需要……更离不开……”可知,第二空应与“格局宏大”构成反义对应。“返观内视”指自我省察,与题意不符,排除C。“具体而微”指内容大体具备,而形状或规模较小,与从小处着眼专业剖析的语境相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7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3题

10、【言语理解】一个民族的文化与精神的健康发展,最重要的标志就是敢于并善于________所有优秀的文化,如我们常常讲,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并没有使我们的文化出现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吸收 断裂

B:接纳 蜕变

C:借鉴 浮躁

D:融合 停滞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借鉴”与“文化”搭配不当,排除C。结合题干中的“敢于”“大唐时代长安流行胡乐”可推知,空缺处后的“所有优秀的文化”指的是外来文化。对于外来文化,用“接纳”比较形象。“接纳”指吸收纳入。与“吸收”相比,“接纳”多了一层包容、打心底认同的意思。
第二空,题干意为大唐时期流行胡乐,却没有因为胡乐而使本土文化发生大的、不好的变化。“停滞”填入与句意不符。“蜕变”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或衰变,与句意契合。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