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977

发布时间:2024-06-05 10:52     浏览量:56

1、【言语理解】(1)有人说日本汽车比德国汽车更为舒适,也有人说德国汽车比日本汽车更为稳重,但这      只是个人的不同感受,购车人还是要亲自驾驶一下才能作出判断。
(2)世界上生产维生素C最先进的两步发酵法技术是由我国发明的,由于制药成本大大降低,迫使两个国际药业巨头“辉瑞”和“罗氏”也不得不      这一技术。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毕竟 采纳

B:毕竟 采用

C:不过 采用

D:不过 采取

正确答案:B

解析:“毕竟”表示追根到底所得的结论,“不过”表示转折。“采用”有采纳、采取并使用的意思,一般与技术搭配;而“采纳”一般与建议搭配;“采取”一般与措施搭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进入网络化时代,虽然无纸化办公呼声不绝于耳,但在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公共耗材经费仍居高不下,讲话材料人手一册、电话通知打印成纸……相比于公款旅游、公车消费、公务接待,公共耗材的高消费更容易被人忽视。不妨多考虑微信等新媒体办公手段,防止陷入纸质化办公习惯掉不了头。一些现代企业已经实现远程办公、“云办公”,轻装上阵,带来了巨大的效益。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互联网时代无纸化办公是大势所趋

B:现代企业的办公模式更符合时代要求

C:机关事业单位应让无纸化办公落到实处

D:机关事业单位公共耗材预算需做出调整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不少机关事业单位公共耗材经费居高不下,无纸化办公并未真正实现,然后对一些现代企业远程办公、“云办公”带来巨大效益的做法进行介绍,意在提醒机关事业单位应向其学习,将无纸化办公真正落到实处。
A、B两项未提到“机关事业单位”这一陈述主体;D项“调整公共耗材预算”非文段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3、【言语理解】下列句子中,“起来”的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他早上爬起来喝了两杯牛奶。

B:羚羊一听到动静就跑起来了。

C:夏天六点钟,太阳升起来了。

D:鲤鱼用力跳起来越过了堤坝。

正确答案:B

解析:A、C、D三项“起来”均有实际意义,表示自下而上。B项“起来”作用已虚化,无实际意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4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题

4、【言语理解】如今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家庭医生的数量并不充足,社区人口与家庭医生的配置比例存在失衡。即便家庭医生能够为居民提供医疗服务,但囿于客观原因的羁绊和影响,也难以满足居民的心理预期。更为重要的是,从社区居民角度来说,其首要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那么家庭医生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则显得尤为重要。假如,家庭医生不是“全科医生”,对居民各种各样的疾病缺乏全面高水平的诊疗,必然不能调动居民签约家庭医生的积极性。
根据文意,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最重要的因素是:

A:家庭医生的数量是否与居民需求相匹配

B:家庭医生是否能够满足居民的心理预期

C:家庭医生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D:家庭医生是否能够诊治居民所患所有疾病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更为重要的是,从社区居民角度来说,其首要目的是获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那么家庭医生的质量和水平如何,则显得尤为重要”可知,影响居民签约家庭医生最重要的因素是家庭医生是否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C项表述与此相符。
A、B两项非最重要的因素,D项未提到诊治的质量,均可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4题

5、【言语理解】如果说《清明上河图》集中反映了宋朝生活“俗”的一面,“西园雅集”则是雅的象征。在北宋被传为佳话的“西园雅集”,表现了当年众多文人雅士的宴游场景,苏轼、李公麟、米芾等聚集一堂,或吟诗赋词,或抚琴唱和,或打坐问禅,形成了以苏轼为中心的文人圈。身在其中的画家李公麟以写实手法将雅集描绘下来,米芾作序,“水石潺湲,风竹相吞,炉烟方袅,草木自馨,人间清旷之乐,不过如此”。“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后代画家多有摹本或仿作,这也是宋人精神的一种延续。
这段文字意在:

A:比较“西园雅集”和《清明上河图》的不同风格

B:介绍“西园雅集”的创作者和所描摹的文化名人

C:阐释“西园雅集”所呈现的文人趣味和精神价值

D:评价“西园雅集”对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独特贡献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以《清明上河图》引出“西园雅集”的话题,并说明“西园雅集”具有雅的内涵;接着通过介绍“西园雅集”中描绘的当年众多文人雅士的宴游场景,体现出宋代文人雅士的高雅情趣;最后指出“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后代画家对其多有摹本或仿作,这也是宋人精神的一种延续。综合分析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主要说明了“西园雅集”的价值:不仅呈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还是宋人精神的延续。
A项,《清明上河图》是文段引出话题的内容,非文段重点。
B项,只能对应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排除。
C项,“‘西园雅集’所呈现的文人趣味和精神价值”对文段概括恰当,当选。
D项,“‘西园雅集’是古代绘画史中的一个经典母题”体现的是“西园雅集”在中国古代绘画史中的重要地位,而非其对中国古代绘画史的独特贡献,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8题

6、【言语理解】面对逆境,尼采从来都是一个内心无比强大的人。在他的著作中,最广为人知的莫过于《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了。这本代表作在1885年出版时销量________,但这并不能阻止他继续深入思考自己的理论。在此之后,他还是不断自费印书。直到去世之后,他的思想才被重新________和重视起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下降 审视

B:惨淡 发掘

C:领先 评价

D:尚可 借鉴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转折词“但”可知,这本代表作在出版时销量并不好,尽管遭遇挫折,但尼采并没有放弃,此后还是不断自费印书。因此应排除表示销量好和中等的C、D。“下降”具有变化性,不适合形容刚出版的书籍,排除A。
第二空,“发掘”用于描述后人对尼采思想的探索研究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7、【言语理解】从各级政府对“网络问政”的________来看,这并非是一时的________,而是________地________了党和政府探索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的决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反映 权宜之计 真真切切 体现

B:反映 缓兵之计 实实在在 反应

C:反应 权宜之计 实实在在 反映

D:反应 缓兵之计 真真切切 表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反应”指事物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结合句意,“反应”填入恰当,排除A、B。第二空,“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的变通办法。“缓兵之计”指使对方延缓进兵的计策,借指缓和事态,然后伺机行事的策略。与横线前“并非一时”相照应,“权宜之计”填入恰当,排除D。将C项代入第三空和第四空验证,“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决心”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民法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民事法律制度和民事规范始终的根本原则,对民事立法、民事司法和当事人民事活动具有________的指导意义。不同的法律部门由于所________的对象不同,所应采取的基本原则也不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普遍 调整

B:普适 针对

C:全面 适用

D:具体 覆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填入均符合句意,较难排除,可从第二空入手。
第二空,“法律的调整对象”是法律领域的专业术语。可快速锁定答案为A。
验证第一空,此处对象为“民法基本原则”,强调的是其在民法领域适用的广泛性,“普遍”填入亦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1题,2018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6题

9、【言语理解】和基础教育一样,医疗卫生________地拥有公共产品的属性。但在市场化的改革中,它们都曾经________了公益性质,也因而带来了种种矛盾。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生俱来 丧失

B:理所当然 摒弃

C:毋庸置疑 偏离

D:责无旁贷 扭曲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拥有某种属性决定于事物的性质,不是责任,“责无旁贷”填入不恰当,排除D。
第二空,句子说的是市场化改革削弱了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这些产品的公益性,A项的“丧失”和B项的“摒弃”词义程度均过重,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题

10、【言语理解】高阶人工智能带来福祉还是挑战,是许多文学、电影作品不断探讨的主题。近年来大众传播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无形中也加重了人们对“人机关系”的焦虑。例如,人工智能用人脸识别技术与深度学习能力挑战人类记忆高手,“阿尔法狗”攻占人类智力游戏的高地……尤其是一些以“人机对战”为噱头的综艺节目,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地渲染了一种人机之间紧张的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事实上,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还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很难超越人类

B:应理性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C:媒体在宣传人工智能时应客观科学

D:人工智能的发展应与科普宣传同步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人们对“人机关系”问题的探讨和焦虑;然后说明一些综艺节目以“人机对战”为噱头,通过混淆人工智能的概念,人为渲染人机之间的紧张对立气氛,既无必要,也缺乏科学性;最后以强调词“事实上”说明,现在各种人工智能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强调的内容为文段重点,意在告诉人们一味地渲染人机关系的对立是不科学的,应理性地看待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关系。B项表述正确。
A项,人工智能发展水平是否能超过人类非文段重点,文段关注的是人机关系,即人工智能究竟是人类的工具还是人类的挑战,排除;C项讨论媒体宣传问题,偏离了人机关系的话题,排除;D项“与科普宣传同步”在文中未涉及,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