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973

发布时间:2024-06-05 0:34     浏览量:16

1、【言语理解】.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令中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但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依然严重;然而,中国经济加速发展,令百姓得以摆脱贫困,贫困者得以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这一点更为重要。
中国经济发展是否拉大了贫富差距?

A:差距拉大

B:没有扩大

C:差距缩小

D:保持原状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意思是贫富差距是否扩大不是最重要的事情,最重要的是贫困者有没有分享到经济增长的成果,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有没有提高。联系原文的“但收入分配不均的情况依然严重”可知答案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革命无非是为了对      的权和利进行再分配,与劫富济贫或杀富济贫相比,税富济贫更符合现代文明,      对整个社会及其各阶级来说,付出的成本都要小得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均衡 显然 

B:

均衡 自然 

C:

失衡 显然 

D:

失衡 自然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革命”、“再分配”等词可看出,此处的权和利是“不均衡”的,即“失衡”,否则无需“革命”与“再分配”,排除A、B。“显然”的意思是显而易见;“自然”是通常、常规之意,根据题干表述可知“显然”更符合文段的搭配和表述需要。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历史学家的工作对象是史料,这些史料主要是各种文献、遗存,它们可以归为广义上的文本,而且最终它们都要以语言形式进入史家的研究。就此而论,历史学家永远无法真正直接接触到过去本身,而只能借助于各种历史文本而对过去有所言说,因而,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文本性就是历史学家的全部工作所无法脱离的樊篱

B:无法接触完整的史料对历史学家来说是一种遗憾

C:对史料本身的收集和考证就成了史学客观性的保证

D:重建和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成了历史学的根本目的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因而”可知,横线处所填内容是对文段内容的总结。文段说的是历史学家永远无法接触到过去本身,而只能借助于各种历史文本而对过去有所言说,因此A项符合题意,最为恰当。B项“遗憾”在文段中没有体现,C、D两项不能从文段中得出,不是对文段的总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3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3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8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98题

4、【言语理解】制定一项公共政策时就算再________、未雨绸缪,也不能无视广大基层民众的心声,无视“公平”二字,否则只能成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管中窥豹 众叛亲离

B:居安思危 无的放矢

C:高谈宏论 千夫所指

D:高瞻远瞩 众矢之的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顿号提示横线处词语应与“未雨绸缪”构成并列关系对应,为褒义词。“管中窥豹”指从竹筒小管中看豹,所见只是豹身的一块斑纹,比喻见识狭小,看不到全面;“高谈宏论”指高深空洞、不切实际的鸿篇大论。两词均为贬义,排除A、C。“居安思危”指处在安定的环境而想到可能会出现的危难;“高瞻远瞩”形容眼光远大。填入均符合题意。
第二空所填词语是“成为”的宾语,应为名词。“无的放矢”比喻做事说话没有明确目的,为动词;“众矢之的”比喻大家攻击的对象,为名词。“众矢之的”填入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32题

5、【言语理解】20世纪30年代,图灵提出计算机能够思维的观点,主张凡是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就能够思维。所谓“图灵测试”,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判断与之对话的隐蔽主体是人还是机器,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即便是机器也能思维。“图灵测试”能否判断机器的思维,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思维定义为计算过程,那么计算机当然能够思维。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隐喻”,即人是计算机,思维就是计算——这是计算表征主义的核心思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取决于如何定义计算机

B:取决于思维的活动过程

C:取决于计算机的功能配备

D: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思维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横线后的“如果将思维定义为计算过程,那么计算机当然能够思维”是对横线部分的进一步阐释,即“图灵测试”能否判断机器的思维取决于我们对思维的定义。D项符合文意。A、B、C三项均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7题

6、【言语理解】每种植物都有自己________的气味。植物和动物也可以利用这些气味进行复杂的________。比如花的香气可以吸引授粉者,果实的香气也可以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有利于种群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特 交际 壮大

B:特有 对话 延续

C:独到 沟通 发展

D:特殊 交流 繁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独到”多指在学识、见解等方面与众不同(多指好的),不能用来形容“气味”,排除C。第二空,“交际”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对话”指两个或更多的人用语言交谈。二者均不能用于“植物和动物”之间,排除A、B。验证第三空,由句意可知“吸引授粉者”“吸引采摘者”这些都是有利于种群“繁衍”的行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7、【言语理解】国家是用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实体,是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区域,可以看作是一种政治区划。但是这种边界围起来的政治区划,只是国家的形式,并不是国家的本质,真正的国家是指边界之内的国民已经形成了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可以称为“国家意识”,就是大家都在内心深处认为我是“某国人”。没有形成这种意识的国家,本质上还不能称为一个国家,也是很不稳固的。真正的大国,不仅在于领土大,人口多,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产生了“国家认同”。
这段话主要谈的是:

A:国家的边界意识

B:国家的本质属性

C:国家认同的作用

D:国家意识的内涵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由对国家概念的论述引出“国家意识”的话题,说明“国家意识”是国民形成的一种“凝聚力”。没有形成“国家意识”,则本质上还不能称之为国家。最后得出结论:真正的大国,关键在于其国民是否已经形成了“国家意识”。
“国家意识”应为文段的主题词,A、B、C三项均与此不符,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8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8、【言语理解】近日,国际著名学术杂志《自然——材料》(Nature Materials)刊登了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________——新型一维拓扑边界态的发现。拓扑超导体最________的应用就是高能量子计算机,它能在计算中发现错误,一旦出错就会在信息________过程中产生抵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程 鼓舞人心 存储

B:进展 激动人心 处理

C:成就 令人振奋 加工

D:成果 引以为傲 传输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破折号”有解释说明之意,根据其后句子可知,填入词语应表示新的发现,新的成果之意。“进程”指事物发展变化或进行的过程,用来形容阶段性研究结果,不恰当,排除A。“成就”指事业上的成绩,对象应为人,不能是“研究领域”,排除C。第二空,“引以为傲”的主体一般为人,常见的用法是“让人引以为傲”,填入文中不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4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9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9题

9、【言语理解】意大利地处欧亚大陆和非洲大陆板块的挤压带上,因此境内活火山较多。频繁爆发的火山给意大利人带来了丰厚的________——可作为优质胶凝材料的火山灰。这种________的自然条件使古罗马人利用火山灰发明了自然混凝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收获 天造地设

B:回报 应有尽有

C:财富 举世无双

D:馈赠 得天独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收获”“回报”侧重因付出而得到,“财富”“馈赠”则无需付出。文中的“火山灰”是大自然所赠予的,无需人们付出,排除A、B。
第二空,“举世无双”指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填入程度过重,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6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1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3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10、【言语理解】民族精神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强弱至关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衡量一个民族有无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一个国家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就能凝心聚力、________,各项事业就会________;忽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只会________、消极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奋发图强 一日千里 一盘散沙

B:精神振奋 兴旺发达 人心涣散

C:聚精会神 繁荣昌盛 离心离德

D:精神抖擞 蒸蒸日上 分崩离析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可知,所填词语应与“凝心聚力”构成并举关系,形容重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带来的好的结果。“聚精会神”指集中精神;集中注意力。其多用于形容做某事专注,填入形容重视民族精神培养带来的好的结果,不恰当,排除C。
第二空,此处表达的是各项事业发展得好,“一日千里”形容进展极快,填入程度过重,排除A。
第三空,由“、”可知,所填词语应与“消极颓废”构成并举关系,形容忽视民族精神的培养带来的不好的结果。“人心涣散”形容人的想法、愿望不一致,不能齐心合力,填入符合文意。“分崩离析”形容国家、组织或家庭分裂瓦解,填入程度过重,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9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5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