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________是微信团队,________是微信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背后的猫腻,已然并不陌生。如今,微信公众号刷量工具被屏蔽,微信数据平台的崩溃,让某些微信“大号”的真容得以呈现。“你不刷别人也会刷”,如此的表述,________了微信阅读量的竞争已经日趋激烈,而造假则成为最理想的“捷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无论 或 证明
B:不管 还 佐证
C:不仅 而且 表明
D:或者 或者 证实
正确答案:B
解析:前两空,句意为微信团队和微信用户对于微信公众号刷阅读量背后的猫腻都不陌生。所填关联词语应表无条件关系。首先排除表递进关系的C,表选择关系的D。“无论是……还是……都……”为习惯搭配,“或”填入第二空搭配不当,排除A。
第三空,句意为如此表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竞争的激烈。“佐证”指辅助证明,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城市首先是人的聚集,也来自人的聚集;城市的特质从来就是特定城市中人的群落性文化和精神的体现,它们是城市的活力之源,是城市的灵魂与核心。以城市主体人群的文化特质为核心的城市精神,其“现代性”关系着城市现代化的质量。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城市现代化必须增强城市成员对城市文化的认知和认同
B:城市现代化最终落实于人的现代化、市民精神的现代化
C:城市精神以城市文化为基础,表现为一种价值取向,一种城市主流追求
D:城市建设必须体现依靠人民、尊重人民、造福人民的“以人为本”的态度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是分总结构,先说明人的聚集形成城市,城市中人的群落性文化和精神形成城市的特质;最后总结,说明城市精神以城市主体人群的文化特质为核心,而城市精神的“现代性”关系着城市现代化的质量。A项属于无中生有,排除。C项论述城市精神,D项论述城市建设,均未体现城市精神现代性与城市现代化的关系,排除。B项是对文段尾句观点句的同义转述,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
3、【言语理解】必须承认,我们在给年轻人贴上“个性”标签的同时,其实多少也暗含着不够成熟不够理性的主观评价。问题是,哪一代人不都是从________的青年时代,逐渐走向成熟和理性的?都需要经历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身份________,这种转变对每个人来说都不是________的。
填入画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稀里糊涂 蜕变 顺顺当当
B:稀里糊涂 改变 风平浪静
C:懵懵懂懂 改变 风平浪静
D:懵懵懂懂 蜕变 顺顺当当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此处所填词语应能形容“青年时代”,且语气是客观陈述,不含贬义。“稀里糊涂”指不明白或不认真;“懵懵懂懂”形容年幼或者刚开始接触事物时不太明白的状态。两词相较,前者含贬义,与文段感情色彩不符,排除A、B。
第二空,“改变”指变化,“蜕变”泛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从学生到职业人”体现的是身份上彻底的改变,“蜕变”填入更恰当。排除C。
验证第三空,“顺顺当当”填入也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题
4、【言语理解】关于科学革命的讨论________于十七世纪。不过,其时革命尚在________地展开,相关讨论的焦点集中在科学的本性,而未有所谓“科学革命史”的理解。到十九世纪,现代科学的基本模式逐渐定型,一些学者便回到现代科学的源头做起了编史和整理工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滥觞 如火如荼
B:起源 风起云涌
C:溯源 轰轰烈烈
D:发端 方兴未艾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溯源”与“于”搭配不当,排除C。第二空,所填词应作状语修饰“展开”。“风起云涌”比喻事物大量迅速发展。文段中只说了“革命”,并未体现“大量”,排除B。“方兴未艾”指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会终止。一般作谓语,如“革命方兴未艾”,排除D。“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可作状语修饰“展开”,填入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3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26题
5、【言语理解】多名全国人大代表提出议案,建议修订我国土地管理法,兼顾土地的资源与资产双重________,坚持物权平等保护________,提高________补偿标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征 规定 征用
B:要素 法案 征调
C:标准 措施 征集
D:属性 原则 征收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三空,“征调”的对象多为人员、物资,“征集”的对象多为建议、作品,此处与“土地”搭配,“征用”“征收”恰当,排除B、C。
第二空,“物权平等保护”是物权法的基本原则,且“坚持原则”为固定搭配,排除A。
第一空,“资源”和“资产”是土地具有的双重性质,用“属性”描述也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50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3题
6、【言语理解】当读到基因与行为之间的关系时,很多人相信基因的决定性力量,是你的DNA告诉你身体里的每个细胞做什么事情。但事实上,基因从来不单独起作用,而是必须在与环境的互动中才能起到作用。没有任何一种物种像人类这样处于多样化的环境中,这也说明了没有一种物种能像人类这样跳出基因决定论的限制。所以,智商并没有限制我们能力的极限,相反,它是我们的起点。只不过有些人的起点确实比其他人更高而已。
关于基因与人的能力,以下说法不恰当的是:
A:基因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行为
B:基因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能力
C:基因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极限
D:基因无法单独决定一个人的起点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提出很多人认为基因会决定行为,然后以“但事实上”转折说明基因并不会单独起作用,即无法单独决定行为,A项正确。由“智商并没有限制我们能力的极限”,可知B、C两项正确。由“它是我们的起点。只不过有些人的起点确实比其他人更高而已”可知,基因可以单独决定一个人的起点,D项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2题
7、【言语理解】拿破仑去世后,其尸检报告给出的拿破仑官方身高是5尺2寸(法寸),即1.68米左右。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高,但有历史学家估计,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法国人的平均身高大致为1.66米至1.67米。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其实与英法两国间的国际政治相关。1803年《亚眠和约》破裂之后,英国媒体把拿破仑5尺2寸的身高写在了报纸上,画在了漫画中,却没有标明其“法寸”的长度单位。英国读者便用英寸来理解拿破仑的身高,换算为1.57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拿破仑是个矮个子纯属误解
B:其实拿破仑比一般法国人要高
C:英国人污蔑拿破仑是矮个子
D:要用历史眼光看拿破仑的身高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拿破仑的身高确实不高;接着通过历史学家介绍当时法国人的平均身高,表明拿破仑的身高在当时看来并不矮;然后解释说拿破仑是矮个子的说法和当时的政治相关。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拿破仑在所属的时代并不矮,我们不应按照现在的标准,而应用历史的眼光看待拿破仑的身高。
A项,由“按照现在的标准来看并不算高”可知,“误解”说法不准确,排除。
B项只是文段的一部分内容,且说法不严谨,少了限定词“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排除。
C项,仅对应文段后半部分内容,非文段重点,排除。
D项,是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当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
8、【言语理解】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因而以平和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但是却轻视了科学工艺征服自然的权力,这使我们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在生存竞争剧烈的时代,我们受人侵略,受人欺侮,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灵魂里粗野了,卑鄙了,怯懦了,我们也现实得不近情理了。我们丧尽了生活里旋律的美(盲动而无秩序)、音乐的境界(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斗争)。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没有了构成生命意义、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中国精神应该往哪里去?
对“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一秘密,创造了中华民族平和的心境,我们用它来爱护现实、美化现实
B:这一秘密的发现并不能使我们摆脱贫弱的处境
C:这一秘密的发现并不能使我们保护住“文化的美丽精神”
D:这一秘密,构成了我们的国魂、生命意义和文化意义的高等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由“中华民族很早发现了宇宙旋律及生命节奏的秘密,因而以平和的音乐的心境爱护现实,美化现实,……这使我们无法摆脱贫弱的处境。……文化的美丽精神也不能长保了”可知A、B、C三项正确,排除。由“一个最尊重乐教、最了解音乐价值的民族没有了音乐。这就是说没有了国魂”可知这里的“这”指代音乐,而D项把“这”曲解为“这一秘密”,错误。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0题,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51题
9、【言语理解】从特定意义上说,决策的过程就是抢抓机遇,将可能性变为现实的过程。机遇从来都是公正的,机遇一旦到来,就看谁能审时度势,及早地发现它,抓住它;能否抓住它,又关键看谁具有立断立行的智慧和勇气,凡是决策,没有不存在风险的,若想等到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再拍板,恐怕时机早已逝去。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
A:应该掌握时机果断决策以免错失机遇
B:决策者的智慧和勇气是决策成败的关键
C:有了充分的把握再决策已丧失最好的时机
D:决策者主要考虑如何将可能性变为现实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决策的过程就是抢抓机遇,然后对此具体解释:审时度势及早发现机遇,然后需要立行立断的智慧和勇气去抓住机遇。故文段主要说明的是要果断决策抓住机遇,A项表述与此相符。
B项“决策成败的关键”无法从文段推出;文段说的是“恐怕时机早已逝去”,C项“已丧失”过于绝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抓住机遇的问题,D项不是论述重点。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7题,2016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7题
10、【言语理解】社会保障关乎获得感,也等同于安全感。而放在当前的世界维度中,可以通过社会保障来________一个国家的发展诚意:发达国家的良好福利往往能对优秀青年人才产生筑巢引凤的号召效应,而一些没有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其社会保障________的,尤其是对青年群体的全面覆盖________的,则成了他国的“前车之鉴”。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管窥 左支右绌 力有不逮
B:评判 相形见绌 力不能及
C:洞悉 捉襟见肘 力屈道穷
D:明了 寅吃卯粮 力不从心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可通过社会保障来审视和判断一个国家的发展诚意。“洞悉”指很清楚地知道,修饰对象多为“内情”“秘密”等;“明了”指清楚地知道或懂得。通过社会保障只能部分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发展诚意,“洞悉”“明了”语义程度过重,排除C、D。
第二空,转折词“而”提示后文的表达倾向与前文相反,指出一些没有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的社会保障不够完善。“左支右绌”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一方面,那一方面又有了问题;“相形见绌”是和同类的事物相比较显出不足。文段中“发达国家”与“中等收入陷阱”的国家并非同类事物,排除B。
将A项代入第一空验证,“管窥”指从管中窥物,填入句中意思是通过社会保障能看出一个国家发展的诚意,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