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956

发布时间:2024-06-03 2:37     浏览量:34

1、【言语理解】“7·21”北京暴雨,央视主持人欧阳夏丹一袭白衣,在电视上一个一个念完死难者名单,这在央视是首次。对于这个苦难的国度来说,国家之幸不再是空洞的“人民生活都很幸福”,而是具体到每个人,你有你的幸福,他有他的不幸。________________,这才是这个国度未来前行的方向。欣喜的是,我们正在路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珍重个体的“幸福”与“不幸”,珍重个体的尊严与权利

B:这个社会是由“人”组成,个人虽然渺小,却是形成文明的分力

C:每个人都应当被重视,每个个体也都是推动社会前进发展的基石

D:只有以每个个体的幸福为重,放置在国家、群体的利益之上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这才是这个国度未来前行的方向”可知,横线处所填语句应表达一种积极的导向。D项,“个体幸福……放置在国家、群体的利益之上”本身说法错误,排除。B、C两项均强调个体对社会的作用,A项强调珍重个体的尊严与权利,A项更符合“前行方向”的语境,且A项的“珍重个体的‘幸福’与‘不幸’”也能与前文的“你有你的幸福,他有他的不幸”相呼应,更契合语境。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3题

2、【言语理解】

国家的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从“管理”到“治理",一字之变,其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管理”更多强调的是自上而下的维度,而“治理”则具有更多平等和共治的意味,是公共事务相关主体对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序参与,是各类主体围绕国家和社会事务的协商互动。“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有利于促进社会参与、激发社会活力,更好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这一文段标题的是:


A: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内涵与外延


B:

“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


C:

国家治理现代化,人人都是参与者


D:

国家制度完善和发展,我们都是受益人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表明观点,国家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接着通过论述“管理”到“治理”的变化及两者的区别,强调了“治理”侧重平等和共治,侧重各类主体对国家事务的参与和互动;然后说明“治理”理念的提出,本身就是一种现代化的转型,能更好地吸纳群众有序政治参与。分析可知,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为观点句,即国家制度变革和治理现代化与每个人息息相关,C项与此相符。

A项,“内涵与外延”是文段的分述内容,是为了说明首句观点,非重点,排除。

B项,“管理”和“治理”的一字之变,是文段的分述部分,是为了说明首句观点,非重点,排除。

D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国家的治理现代化,而不是“国家制度”,且文段强调的是人人参与国家治理,而非人人“受益”,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

3、【言语理解】“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据称是法国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法国良心”的伏尔泰说的。作为捍卫“言论自由”标志性的符号,这句话一直被欧美媒体和政客不遗余力地向全世界推广。令人意想不到的是,经考证,伏尔泰并未说过这句话,这好像在西方“言论自由”的说法上戳了一个窟窿。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称,在美国有18种“言论自由”不受保护,“欧洲人权公约”对言论自由限制的内容比言论自由的内容长一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西方“言论自由”存在双重标准

B:西方“言论自由”是不存在的

C:西方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

D:有人借伏尔泰之名杜撰了言论自由的名言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伏尔泰的名言是西方捍卫“言论自由”的标志性名言。接着转折指出该句话并非出自伏尔泰的事实,并表明绝对自由在理论上的不成立。接着通过一个在欧美生活多年的中国学者的说法指出西方关于言论自由的限制很多,即在事实上也不存在绝对的“言论自由”。由此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A项“双重标准”的说法在文中没有体现;B项对西方的“言论自由”进行了全盘否定,不符合文意;D项只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文段的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4、【言语理解】人类火星探索的步伐正在加快。欧洲的火星探测器ExoMars已于2016年3月14日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寻找火星过去或现在的生命迹象。中国也有望于2020年发射火星探测器,成为火星探索队伍中的又一支重要力量。对于这个神秘且遥远的星球,人类的求知欲已不仅停留在寻找生命迹象,而是超前到了对火星宜居环境的研究。近日,荷兰瓦赫宁根大学模拟月球和火星的土壤条件,成功进行蔬菜栽培实验,证明在外太空建立人类居住地并不是空想。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新技术在火星探索中的作用

B:目前进行火星探索的主要力量

C:人类火星探索的主要进展

D:人类火星探索目的所发生的改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总说“人类火星探索的步伐正在加快”,后文分别从欧洲、中国、荷兰对火星探索的情况进一步说明。C项的“人类火星探索的主要进展”对文段概括最准确。
A项“新技术”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B项“主要力量”说法有误,文段说的是2020年中国有望成为重要力量,时态与说法均有误。D项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5、【言语理解】总理在两会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________民心、________民意、体现民情的报告,也是一个增强信心、鼓舞士气、催人奋进的报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代表 反应

B:表现 反映

C:表现 反应

D:代表 反映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常识可知,政府工作报告是一个汇集民心,表达民众意见的报告,“代表”指代替个人或集体办事或表达意见;“表现”指表示出来。填入“代表”更符合语境,排除B、C。
第二空,“反应”指机体受到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相应的活动或变化,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反映”指把情况、意见等告诉上级或有关部门,比喻把客观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政府工作报告是民意的表现,应选“反映”,排除A。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

6、【言语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正确答案:B

解析:此句出自《朱子家训》,意思是: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选项中只有B项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体现了不能浪费的含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7、【言语理解】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为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杜甫应该是一个温厚谨重的人,但自夸起来一点也不含糊:“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赋料扬雄敌,诗看子建亲。”李白的“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大家耳熟能详。“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虽然出自杜甫笔下,却与李白的个性可谓合榫合卯,堪称知音。
根据文意,作者对李杜诗中表现出的狂傲之气:

A:并不意外

B:十分欣赏

C:略有微词

D:有褒有贬

正确答案:A

解析:由首句“读了大量的唐代诗人传记之后,发现中唐以前的诗人大多为狂傲之士,自炫、自夸、自矜、自傲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知,作者认为李杜诗中有狂傲之气并不意外,A项正确。文段只是介绍了中唐之前诗人狂傲之气的现象,并没有批判,没有贬义,据此可排除C、D。而B项的十分欣赏之意文段也没有明显体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3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3题

8、【言语理解】我们以往所理解的“现代化”概念仅仅局限于物质层面,局限于表层经济现代化,这也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在物质层面上求变的欲望很强,而在制度层面和观念层面上却是文化守成主义的,这种状况对于现代化实际进程的影响自不必说,它对于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不断地更换新词语,在新词语的装潢下重复古老的思想观念,结果是词语和口号不断地更换而社会精神气质则没有实质性的变化。
这段文字要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现代化应包括物质的、制度的、观念的三个层面

B:片面理解现代化是迟发展国家长期存在的一个普遍性问题

C:物质层面的落后现状是迟发展国家片面理解现代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D:片面理解现代化会导致知识的流俗化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以往理解的“现代化”不够全面,并介绍其具体表现,然后介绍这种情况对学术的影响是导致知识的流俗化,最后一句知识流俗化的具体表现。故文段重在说明片面理解现代化对学术的影响,即D。
A项,现代化本来就包括三个层面,只是以往理解的时候将其片面化了。
B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不是重点。
C项“物质层面的落后”无中生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9、【言语理解】平视是一种严肃的人生态度,是不带色彩的客观,是超越功利的公正,是抛却杂念的单纯,但并非人人都可做到。平视,需要心的正直与坦荡;平视,需要情的________;平视,需要识的________;平视,需要度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纯洁与高尚 广博与深邃 准确与合理

B:准确与合理 广博与深邃 纯洁与高尚

C:纯洁与高尚 准确与合理 广博与深邃

D:广博与深邃 纯洁与高尚 准确与合理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分别与“情”“识”“度”构成对应。第一空,“情”即情感。与“情”对应,“准确与合理”“广博与深邃”均不恰当,排除B、D。
第二空,“识”即学识、认识的意思。与“识”对应,“广博与深邃”更恰当,排除C。
第三空,“度”即量、程度的意思。与“度”对应,“准确与合理”亦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宇宙中最冷的地方是“回力棒星云”,那里的温度仅比绝对零度高1度。在绝对零度条件下,所有的原子都会________。________到“回力棒星云”芳容的“阿尔马”(望远镜)设在阿塔卡马沙漠中海拔5000米的高原上,那里几乎没有湿气或植被,能对天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凝结 眺望 一目了然

B:固结 目睹 一览而尽

C:冻结 捕捉 一览无余

D:凝固 观测 一目千里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较难辨析,可从第二空寻找突破口。第二空,“眺望”指从高处往远处看。“目睹”指亲眼看到,常见搭配为“耳闻目睹”。两者均不能与“到”搭配,排除A、B。“观测”指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捕捉”指捉,抓。填入均符合题意,均可与“到”搭配。
第三空,“一览无余”形容视野广阔,没有阻碍,把事物或景象都看在眼里,没有遗漏。“一目千里”原指视力好,看得远;后多形容人有先见之明。与“没有湿气或植被”的能见度好的语境相对应,“一览无余”更恰当,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40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4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