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927

发布时间:2024-05-31 13:59     浏览量:8

1、【言语理解】“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和而不同”是孔子理想人格的一个重要标准。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
下列有关“和”与“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作为哲学概念的“和”与“同”早在先秦时期就被提出。其概念之争在西周末年的书籍中早有记载

B:“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是孔子将其继承和发展,提出了“和而不同”的观点

C:“和而不同”这一观点的提出本身就遵循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规律,体现了“和”与“同”两个概念在争辩中的进步发展

D:“和”就是承认事物的差异性,在承认差异的基础上寻求统一;“同”就是不顾事物之间的差异一刀切地要求统一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和’与‘同’是先秦时期两个重要的哲学概念。和同之辨早在西周末年《国语》《左传》中就有明确记载”可得出。
B项,“‘和’与‘同’在争论之初两者是相对立的”的表述属妄加推断,原文没有涉及争论之初,两者是否对立。
C项,由“孔子有关和同之辨的理论,是对前人学说的一种继承和发展”“‘和而不同’,被公认是典型的中国哲学智慧”可得出。
D项,由“和与同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原则性和差异性。承认差异,有差异性的统一才是‘和’”可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从羊皮纸、竹简到纸张、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从摩尔斯电码、二进制代码到影像的数字化,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精神产品的传播也越来越迅捷。特别是互联网的发明和应用,打破了文化内容传播的时空界限,让文字、视频、音乐可以在瞬间传到地球上的任何一个角落。同时,借助科技创新的种种新工具,人们可以以更快捷的速度,制作精彩纷呈的动漫游戏、数字影视、手机报纸、网络出版、有声读物等等,并由此创造出一个个全新的文化产业。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文化的进步包含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B:科技创新使文化创新的潜力变得无穷

C:科技创新大大推进了文化创新的进程

D: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工具和载体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文段中的“同时”可知,前后两部分内容为并列关系。前一部分说明科技的创新使文化产品的载体越来越轻盈,后一部分说明科技创新的种种新工具创造出了一个个全新的文化产业。综合起来可知,科技创新为文化创新提供了工具和载体。A项非文段重点,B项“潜力变得无穷”不能准确概括两方面的内容,C项“文化创新的进程”在文段中并未涉及,均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29题,201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9题,201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2011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3、【言语理解】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可推出。
B项,由“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可知,中西方的“差异”并非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并达到和谐的,且“难以为继”的说法无法从文中推知。
C项,由“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可推出。
D项,由“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低碳城市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专家指出,对低碳经济的认识问题上,首先需要澄清“低碳等于贫困”“低碳等于高成本”等误区。低碳经济是在较高的文明发展水平前提下,出现的一种碳生产力水平较高、但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的经济状态。在这个过程中,能源结构的清洁化和资源禀赋起着决定性作用,单位产出所需要的能源消耗不断下降。
“这个过程”指的是:

A:建设低碳城市的过程

B: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过程

C:降低人均碳排放水平的过程

D:转变对低碳经济认识的过程

正确答案:C

解析:首先根据就近原则寻找答案,“这个过程”前紧挨的是“但人均碳排放水平较低的经济状态”。由后文对“这个过程”的解释,我们不难得出,文中所讲的“这个过程”指的正是“降低人均碳排放水平的过程”,因此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5、【言语理解】干部走进基层,在实践中增长________,是锻炼干部、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才学

B:才华

C:才干

D:才智

正确答案:C

解析:“才学”侧重于学问,“才华”指表现于外的才能(多指文艺方面),“才干”指办事的能力,“才智”侧重于智力。根据文段中的“干部”“实践”“锻炼”可知,“才干”填在此处最恰当。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1题

6、【言语理解】凤凰古城自实行一票制以来,就________不断,被________有与民争利之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非议 疑虑

B:异议 置疑

C:疑议 疑心

D:争议 质疑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二空,句中说的是人们对凤凰古城实行一票制做法提出的一种疑问。“疑虑”“疑心”通常指的是心里的疑问,没有明白表达出来,排除A、C。
第一空,“争议不断”为习惯搭配。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25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25题

7、【言语理解】温湿度的控制是美术馆展陈、藏品库房环境管理的最重要环节。改革开放前,我国的美术馆很难做到恒温恒湿;改革开放以来,展陈区全场域恒温恒湿的新建美术馆则越来越多。但许多美术馆还是严格局限于画库和固定陈列室,临展厅温湿度的控制措施和设备配置显得相对薄弱。一些美术馆采用封闭式玻璃画框,将作品置于玻璃框内或展墙外加置玻璃空间。这些与展陈功能合一的装置虽然让作品得到一定保护,但也只是防尘、防污和防触摸。虽然有些美术馆在展墙外加建的玻璃空间确实能够保持标准温湿度,但因空间高度和宽度的限制,大作品和超大作品无法置于其中。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美术馆温湿度控制尚存在一些问题

B:我国美术馆普遍缺乏专业展陈设备

C:标准展陈设备的普及不应局限于部分区域

D:我国美术馆设备的标准化水平仍有待提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温湿度的控制对美术馆来说很重要,接着通过改革开放前后的对比,说明我国恒温恒湿的新建美术馆增多了;然后以转折词“但”引出“许多美术馆还是严格局限于画库和固定陈列室,临展厅温湿度的控制措施和设备配置显得相对薄弱”的问题,最后以“一些美术馆”和“有些馆”为例,对美术馆温湿度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介绍。故文段的重点是说明美术馆温湿度控制尚存在一些问题,对应A。B、C、D三项均未涉及“温湿度”这一主题词,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汇编)第47题

8、【言语理解】善念如花,善举似果。善念之花常开,善举之果却不易结。心怀善念,是有善端,这就像是水之源、火之星,正是善的基础。然而,如果徒有善念而不为,也不过停留在“想”的层面,既不能给陷入困境的人以帮助,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最终难免水源枯竭、火星熄灭。就此而言,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善念和善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

B:善念对善行起到了驱动和引导作用

C:善行比善念更重要,行动比观念更重要

D:只有落实到善行的善念才是真正的善念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论述了善念与善行的关系——善念是善行的基础,但是只有善念而没有善行,则既不能帮助他人也不能给社会风气注入正能量。“就此而言”后应是对这一观点的总结,即文段强调的是善行的重要性。
A项“善念和善行是相辅相成、彼此促进的”强调的是善念和善行二者的关系,B项“善念对善行起到了驱动和引导作用”强调的是善念的作用。二者均未突出善行,排除。
C项强调善行的重要性,与文段主旨相符。
D项落脚在“什么是真正的善念”上,且由文段并不能得出未落实到善行的善念不是真正的善念,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25题

9、【言语理解】从某种程度上讲,所有的天气事件都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全球变暖的影响。卫星资料显示,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使得地球变得更绿,特别是在干旱地区。但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杂的,并不总是好事。例如,在澳大利亚,有些植物消耗了更多的水分,从而使得河流流量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都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化之上,这使得我们很难判断出气候变化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说,难以区分这些变化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造成的。但是,长期的研究结果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错误的是:

A: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能使地球变得更绿,这种变化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

B:二氧化碳水平上升导致植物过分生长,而植物的生长使得河流流量减少,可见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带来的都是不利的结果

C:导致气候变化的原因有自然形成的,也有人为造成的,二者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变化之上

D: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这是长期研究得出的不容置疑的结果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不断上升的二氧化碳水平使得地球变得更绿……这种改变可能会造成不可预见的长期后果”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B项,由“……由此带来的结果是复杂的,并不总是好事”的表述可知,“都是不利的结果”表述过于绝对,该项理解错误。
C项,由“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变化都叠加在同期观测到的气候自然变化之上……难以区分这些变化中哪些是自然的,哪些是人为造成的”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D项,由“长期的研究结果是不容置疑的:随着气温的不断上升,持续变化着的状态是一个‘新常态’”可知,该项理解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

10、【言语理解】世界主要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目前已就发展低碳经济达成共识:以经济发展模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型为________,通过市场机制下的经济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并逐步达到一种互相________的良性发展状态。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目标 协调

B:手段 促进

C:标志 制约

D:契机 适应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不是“达成共识”的目标,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减缓人类活动对气候的破坏才是目标,排除A。由后文的“经济手段”可知此处填入“手段”不恰当,排除B。
第二空,由“良性发展状态”可知,此处应填入一个表示人类活动与气候之间关系和谐的词语,“制约”明显不合句意,排除C。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