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914

发布时间:2024-05-30 6:19     浏览量:23

1、【言语理解】“进去,只留下脚印;出来,只带走照片”,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却包含了一个重要的道理,它直观地提示我们,依托生态发展旅游,必须       自然规律,       保护生态环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遵循 注重

B:遵照 强调

C:遵守 注意

D:尊重 重点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的突破点在第一空,主要考察的是词语的搭配习惯。“遵循”一般与规律、原则等搭配;“遵照”一般与指示搭配;“遵守”一般与纪律、规则等搭配;而“尊重”通常只是停留在思想意识上并没有付诸行动。由后文的“自然规律”可知,这里填“遵循”最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下岗工人将获得7万美元补偿,这相当于普通蓝领工人两年的税后年薪。仅靠这笔钱,在美元疲软、物价上涨的时代并不能________,不过尚能维持一个家庭几年的正常生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枕无忧

B:一劳永逸

C:丰衣足食

D:为所欲为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中的“不能________,不过尚能维持一个家庭几年的正常生活”可知,填入词语应与“维持一个家庭几年的正常生活”构成反对关系对应,表达满足长期生活需求的含义。“高枕无忧”比喻平安无事,不用担忧。“一劳永逸”指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为所欲为”指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任意行事,含贬义,明显不合文意,排除D。与“高枕无忧”“丰衣足食”相比,“一劳永逸”表达的长期性与文段更契合。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3、【言语理解】与先辈不同,这一新生代的中国研究人员不愿意________接受古籍中的描写。在希冀精确追溯中国历史的尝试中,他们所________的是实物、数据以及更为“西式”的方法。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 擅长

B:无端 强调

C:被动 依靠

D:全盘 倚重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接受古籍中的描写”没有直接或间接之分,排除A。“无端”指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明显不合句意,排除B。
第二空,与“依靠”相比,“倚重”还含有“两者相比较更侧重于”的意思。句中说的是与先辈不同,新生代的中国研究人员更侧重于以实物、数据以及更为“西式”的方法来研究历史,此处填入“倚重”比“依靠”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

4、【言语理解】这个民族只有语言没有文字,外来的专家帮他们________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文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创建

B:创造

C:创制

D:创作

正确答案:C

解析:“创建”指创立,其后多接具体事物,如学校、公司、党派等。“创作”对象多为文艺作品,“创造”指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做出新的成绩或东西,侧重于发明或制造出前所未有的事物。“创制”指初次制定(多指法律、文字等)。由词语的适用对象和侧重点可知,“创制”最为合适。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责任心,是创业者________的品质。经常在生活中磨练的人一定碰到过困难与荆棘、遇到过挑战与挫折、感受过真情与冷暖、领悟过付出与回报,久而久之,人的内心变得坚强,说话做事更有担当,“责任”二字通过潜移默化的行为训练________创业者的血液里,变成人的气节与气质,形成了独有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金难求 植入 感召力

B:不可多得 渗入 亲和力

C:难能可贵 融入 竞争力

D:绝无仅有 介入 创新力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绝无仅有”指只有一个,再没有别的。责任心并不是创业者唯一的品质,排除D。“千金难求”形容非常珍贵或难得。“难能可贵”指难以做到的事情居然做到了,值得珍视。“不可多得”形容非常稀少,很难得到(多指人才或稀有物品)。A、B、C三项均可用来形容品质对于创业者的可贵性。
第二空,由“潜移默化”“变成人的气节与气质”可知,责任与血液相互融合,合二为一,变成了人独有的气质。“植入”指像植树那样把一物安放到另一物中,插入,如“植入广告”。“植入”填入不能体现两物之间融合的意思,排除A。
第三空,句意是论述“责任心”与“创业”之间的关系。有责任心,可增强自身竞争力,从而创业成功,“竞争力”符合题意。“亲和力”指使人亲近、愿意接触的力量。“责任心”与“亲和力”不存在因果关系,排除B。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33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1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4题

6、【言语理解】每天早上,小王都要躺在床上浏览700多位微信好友的朋友圈动态、100多个公众号的订阅文章、50多个群聊的闲言碎语,再加上微博、QQ等其他社交工具,全部浏览完要花掉他1个多小时的时间。不仅起床前,连上厕所、吃饭、等车、坐车的一切零碎时间,小王都在看手机,直到这一天结束,最后再看一眼朋友圈,他才能安心睡觉。不断浏览让他觉得充实,但到底读到了什么,他还真的回答不上来。
这段文字所针对的现象是:

A:沉迷网络社交工具带来的困惑

B:很多网络文章阅读价值都不大

C:阅读速度跟不上网络更新速度

D:对于年轻人来说读书有些奢侈

正确答案:A

解析:末句的“不断浏览让他觉得充实,但到底读到了什么,他还真的回答不上来”为文段的主旨句,即文段主要论述的是现代人沉迷于网络社交工具,表面上很忙碌充实,实际上却又不尽然,A项的“困惑”对此概括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48题

7、【言语理解】32.如果城市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公交优先”战略在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上的      ,依然守着“多修路”的思维模式,最终必将使城市拥堵越来越恶化。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性

B:必然性

C:合理性

D:紧迫性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句意,如果城市管理者没有认识到公交优先这个战略的重要程度,那么城市交通必将恶化。同时由“必将”一词可知,此处强调一种必然性,因此公交优先的战略也应当具有必然性,才能使交通好转。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成语是汉语的精髓,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具有________的特性,常常在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这就使得汉语表述简洁而又传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画龙点睛 言简意赅

B:深入浅出 正本清源

C:言简意赅 画龙点睛

D:正本清源 深入浅出

正确答案:C

解析:“正本清源”比喻从根本上加以整顿清理。用在句中形容“成语”的“特性”或“作用”不恰当,排除B、D。与“言简意赅”相比,“画龙点睛”用来修饰“作用”更恰当,排除A。“言简意赅”与“画龙点睛”分别对应末句的“简洁”与“传神”。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9、【言语理解】数量超过2亿的农民工,为我国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但同时这也意味着农业劳动力减少了2亿,而且减少的都是素质相对较高的农民。据相关部门统计,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70%以上,随着农民外出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还在不断下降。农民对种植业生产过程中最常见的良种、化肥、农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仅有1/3左右“知道一些”。
如果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这篇文章最有可能谈论的是:

A: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

B: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

C: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D:适当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高素质农村劳动力的流失揭示了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下降的事实。作为文章的引言,按照话题一致原则,文章的论述内容应继续围绕提高务农劳动力整体素质的问题展开,即C项“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A、B两项着眼于科技和物质条件,脱离了“农民”这一农业主体,排除;D项,“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并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且有滥用行政手段之嫌。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45.地震研究所人员指出:“地震不仅对人类的现在造成巨大危害,还会给世界未来带来危险。幸运的是,科学家已经开始利用卫星系统预测地震的爆发。如果乐观者估计正确的话,那么将来有一天人们随时会知晓地震的威胁。不过,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做的工作取决于不断运用卫星系统和地面监测系统。目前,地震学家正在发布一个新的警告,那就是,为这项工作筹集资金困难。”
这段话可以让我们了解,地震研究人员对于地震预测前景的态度是:

A:悲观的

B:怀疑的

C:忧虑的

D:遗憾的

正确答案:C

解析:由文段关键句“地震学家正在发布一个新的警告,那就是,为这项工作筹集资金相当困难”可知,目前利用卫星实施地震预测的系统存在资金问题,所以地震研究人员对地震预测前景的态度应该是忧虑的,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