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 ) 之于 钢琴 相当于 乒乓球 之于 ( )
A:舞台 球台
B:手风琴 足球
C:音乐家 运动员
D:琴声 喝彩
正确答案:B
解析:代入A项,钢琴在舞台上,乒乓球在球台上,但词项间顺序颠倒。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手风琴和钢琴都属于乐器,乒乓球和足球都属于球类,均为并列关系。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C项,音乐家弹钢琴,运动员打乒乓球,但词项间顺序颠倒。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D项,弹钢琴可以发出琴声,打乒乓球可以赢得喝彩,而非发出喝彩,且词项间顺序颠倒。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
2、【判断推理】社会上对于人才的态度会出现这样一种马太效应:社会对已经出名(得到社会承认)的人才,给予越来越多,而对于不出名的人才,则连应该给予的也不给予。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马太效应的是:
A:某高校聘请一位在商界很成功的企业家担任学院的荣誉教授
B:有些科学家成名以前,论文无处发表,成果无人承认,甚至生活也无着落
C:某演员在获得了影帝头衔后还积极努力工作,终于在几年之后又获得另一重要奖项
D: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后,其作品受到追捧,很多读者表示想购买作为收藏,社会各界都向其表示祝贺,甚至有人想送他房产
正确答案:C
解析:马太效应的定义要点:①社会对已经出名(得到社会承认)的人才,给予越来越多;②对于不出名的人才,则连应该给予的也不给予。
A项,商界很成功的企业家属于已经出名的人才,聘请其为荣誉教授,体现了给予越来越多,符合定义。
B项,科学家成名以前属于不出名的人才,论文无处发表,成果无人承认,甚至生活也无着落体现了连应该给予的也不给予,符合定义。
C项,影帝几年之后又获得另一重要奖项是靠自身努力得来的,不是社会给予的,不符合要点①。
D项,莫言得到诺贝尔文学奖属于已经出名的人才,社会的祝贺并有人想送其房产,体现了给予越来越多,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2题
3、【判断推理】春节期间,铁路系统在某两个城市间增加了临时客车,以作为该线路客运的补充。原来的车次要乘坐10个小时,临时客车比原来的车次要多乘坐2个小时。但是在临时客车刚实施的一段时间内,原车次的乘客拥堵现象仍未得到缓解。
那么最有说服力的原因是:
A:临时客车的乘坐时间太长
B:一段时期内人们对新增的临时客车的停车站和运行时间都还不清楚
C:大多数人总喜欢乘坐固定的客车车次
D:人们喜欢坐拥挤的车,这样会暖和些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的矛盾是增加临时客车并没有缓解乘客拥堵现象。
A项,临时客车仅需多乘坐2小时,相对10小时来说,并不算长,说服力有限。
B项,人们对于临时客车的情况不太了解不敢轻易乘坐,说明了增加临时客车没有起到效果的原因,很好地解释了题干的矛盾。
C项,人们喜欢乘坐的固定车次是人们的主观行为,没有针对临时客车没起到效果进行解释,说服力有限。
D项,人们喜欢乘坐拥挤的车是人们的主观行为,没有针对临时客车没起到效果进行解释,说服力有限。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4、【判断推理】字母:英语:汉语
A:胡须:女性:男性
B:轮子:飞机:轮船
C:房屋:桌子:椅子
D:电脑:机房:办公室
正确答案:B
解析:字母是英语的组成部分,英语和汉语是并列关系。
男性和女性为矛盾关系,且有些女性也有胡须,与题干关系不同。
轮子是飞机的组成部分,飞机和轮船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相同。
桌子和椅子为并列结构,房屋里有桌子和椅子,与题干关系不同。
机房和办公室都有电脑,电脑是机房的必要组成,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
5、【判断推理】时间知觉是对客观现象延续性和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的信息,既来自于外部,也来自内部。外部信息包括计时工具,也包括宇宙环境的周期性变化。内部信息是机体内部的一些有节奏的生理过程和心理活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包含时间知觉信息的是: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B: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D: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正确答案:A
解析:时间知觉的关键信息:对客观事物延续性与顺序性的感知,时间知觉的信息可来自内部,也可来自外部。
A项,这里的“东边日出”是“东边阳光灿烂”的意思,并未体现时间信息,不符合定义。
B项,“三更”“五更”是外部信息的计时,属于时间知觉信息。
C项,“阴晴圆缺”是外部信息的宇宙周期性变化,属于时间知觉信息。
D项,“月出”是月亮出来的意思,可以看作是外部信息的宇宙周期性变化,属于时间知觉信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5题,2015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90题
6、【判断推理】尘:伐
A:信:嵩
B:眉:鸟
C:明:清
D:让:休
正确答案:A
解析:尘和伐都是会意字。
A项,信和嵩是会意字,与题干关系一致。
B项,鸟为象形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清为形声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让为形声字,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
7、【判断推理】茶杯:咖啡:植物
A:书包:文件:组织
B:农具:禾苗:田野
C:机关:职员:员工
D:医院:病人:公民
正确答案:C
解析:咖啡盛在茶杯里,咖啡是一种植物。
A项,文件放在书包中,文件不是一种组织,与题干关系不同。
B项,用农具种植禾苗,禾苗生活在田野上,与题干关系不同。
C项,职员在机关里工作,职员是员工的一种,与题干关系相同。
D项,病人在医院治病,病人和公民是交叉关系,与题干关系不同。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4题
8、【判断推理】绿色消费,是指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特征的消费行为,主要表现为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绿色消费的是:
A:刘阿姨在孩子的电动玩具中,从不使用镍镉电池,更喜欢使用充电电池
B:小李个人比较讲究卫生,在食堂就餐时经常选择一次性木筷和纸杯
C:老王对食材比较讲究,喜欢简单烹饪的天然食品,不喜欢反复加工和带防腐剂的食品
D:某装饰公司宣传新的家装理念,强调用天然材料装饰房间,倡导旧家具翻新利用
正确答案:B
解析:绿色消费的定义要点:①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②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A项,指出在孩子的电动玩具中使用充电电池而不是镍镉电池,即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以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符合定义。
B项,指出小李在食堂就餐时经常选择一次性木筷和纸杯,并没有选择高效、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不符合要点①;且在消费过程中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消耗,不符合要点②。
C项,指出老王喜欢简单烹饪的天然食品,不喜欢反复加工和带防腐剂的食品,即选择环保产品,减少反复加工和添加防腐剂造成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符合定义。
D项,指出装饰公司强调用天然材料,倡导旧家具翻新利用,即崇尚勤俭节约,减少损失浪费,选择环保的产品和服务,以降低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
9、【判断推理】约拿情结:指人们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不敢去做自己本来能做好的事情,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能。
下列属于约拿情结的是:
A:小张立志要考上名牌大学,为此他订下计划,刻苦学习,三年后终于如愿以偿,考上了他心仪的大学
B:小王在乒乓球大赛中一路过关斩将进入决赛,但在决赛中技战术发挥不佳,以3∶4的比分输掉了比赛
C:小吕口才好,反应快,知识面广,已入选校辩论队准备参加电视辩论,随着赛期的临近,小吕愈发紧张,临赛前申请退出了比赛
D:小卢对某个问题已研究多年,写成论文后想投给某刊物又恐遭拒,最终还是投给了那家刊物
正确答案:C
解析:约拿情结的定义要点:①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②导致不敢去做。
A项,刻苦学习三年,如愿考上名牌大学,并没有产生畏惧心理,也没有不敢去做,不符合要点①②。
B项,小王输掉比赛是因为技战术发挥不佳,而不是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也没有体现小王不敢去做,不符合要点①②。
C项,小吕口才好,反应快,知识面广,但临赛前却退出比赛,是因为面对将获得的成功产生畏惧心理,导致不敢去做,符合定义。
D项,小卢虽然害怕被那家刊物拒绝,但最终还是投给了那家刊物,并没有不敢去做,不符合要点②。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2题
10、【判断推理】某市实体零售店的数量由2013年的3800家,增加到了2017年的4500家。但这几年来,该市实体零售店的销售额在整个零售业中所占的比例并没有增加,反而有所下降。
以下哪项为真,最不能解释上述现象?
A:这几年来该市实体零售店的整体销售额显著下降
B:这几年来该市非实体零售店的整体销售额迅速增加
C:这几年来该市零售业的整体销售额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D:这几年来该市非实体零售店数量的增长速度快于实体零售店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中的矛盾是实体零售店的数量增加,而销售额占整个零售业的比例却不升反降。由于实体零售店销售额占整个零售业的比例=实体零售店销售额/整个零售业销售额=实体零售店销售额/(实体零售店销售额+非实体零售店销售额),A项指出分子减少,B、C两项指出分母增加,均能解释该比例不升反降的现象;D项是说零售店的数量方面,不涉及销售额,为无关项,不能解释题干现象。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