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905

发布时间:2024-05-29 9:23     浏览量:13

1、【言语理解】“刻章办证”的小广告在现实生活中屡见不鲜,办证俨然成为一个行业。正是长期以来“以证治国”的管制思维,给人带来不便的同时也催生了________的证件需求。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变异

B:异化

C:固化

D:变化

正确答案:B

解析:“固化”指使固定,变固定(多用于抽象事物)。“变化”指事物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二者填入均与句意不符,排除C、D。“变异”与“需求”搭配不当,排除A。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2、【言语理解】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这就是文化与文明的区别。所以,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文明的趋向,却是“求同”。因为文明的背后,是核心价值;而只有人类的共同价值,才最有价值。由此可见,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
根据这段文字,不能得出的观点是:

A:“求同”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

B:文化对“异”的包容程度要宽于文明

C:世界文明存在着不同价值取向

D:文化即使融合也难以消除差异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由“只要把握了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又能兼收并蓄各民族的不同文化,那就能打造出自己的‘文化航母’”可知,“求同存异”是打造文化航母的根本,“求同”不全面。
B项,由“文化‘必须存异’,文明‘可以存异’”可得出。
C项,由“文化‘必定有异’,文明‘难免有异’”可得出。
D项,由“文化可以交流,甚至融合,但最终‘存异’”可得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3、【言语理解】我们的身体里有着以各种形式存在的能量……科学家们也一直在思考用人体给可穿戴设备供电的方法……中美研究团队2013年发明了依靠运动动能发电的压电纤维……来自澳大利亚和中国的研究人员在2015年首次成功开发了能将热能转化为电能的新型面料……乍看起来,眼泪似乎是比汗水更不靠谱的燃料来源……但在2015年7月,犹他州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首款集成EFC隐形眼镜,能把人的眼泪转化为电力……虽然生物动力燃料电池是目前受到追捧的新兴技术,但目前发明出的设备能够产生的电力还比较有限。此外,像血液供电这类获取体内化学能量的方式,带有侵入性,也存在着许多风险。未来的生物供电究竟还有哪些可能性?或许我们可以________________。
根据上述文字,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是:

A:冷眼旁观

B:暂且搁置

C:拭目以待

D:拒之门外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列举了多种用人体给可穿戴设备供电的探索,虽然这些方法存在电力有限等缺陷,但由“未来的生物供电究竟还有哪些可能性?”可知,作者对这些技术是抱有较大期待的。C项的“拭目以待”符合作者态度。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201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4、【言语理解】①1999年科索沃战争中,北约和南联盟在网络空间展开攻防战,标志着军事实践向虚拟空间更进一步
②从世界最近几次局部战争的实践不难看出,自然空间在军事实践中起到基础性作用,而虚拟空间的先导性则越来越强
③电磁和互联网技术的军事应用,使得虚拟空间出现了电磁战、网络战、信息战等战争新形态
④1904年,日俄双方在战争中使用无线电进行联络、侦听和干扰,这是人类军事实践第一次进入电磁虚拟空间
⑤因此,当代军事战略理论更加重视虚拟空间的研究,以及其与自然空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⑥军事实践不再单纯依托山河湖泊等自然空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虚拟化进程愈加明显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④①⑤⑥③

B:①④③⑥⑤②

C:⑥②①③⑤④

D:④①⑥③②⑤

正确答案:D

解析:观察题干,按照题干中的时间词确定各句的顺序。①中提到了“1999年……向虚拟空间更进一步”,④中提到“1904年……第一次进入电磁虚拟空间”,⑥提到“21世纪以来,虚拟化进程愈加明显”,按照时间顺序可判定三句的顺序为④、①、⑥,排除B、C。②提到的“近几次战争”指的应是于④、①、⑥提到的战争,因此②应在④、①、⑥之后,排除A。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2题

5、【言语理解】①首先,文学在强大历史传统中形成了价值和审美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又在不断进行自我调整,展现出对新技术相适应的一面,最终使得文学借助技术平台进入网络
②其次,网络通过设立新通道和新机制将文学纳入共同发展的轨道
③文学与网络的结合,经历了既互相排斥又彼此吸引的矛盾运动
④这样的融合不仅改变了网络本身的内容构成,也让网络世界成为一个有审美情感的、有价值温度的、要素更加完备的生态场
⑤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文学倡导的权威性、崇高性和严肃性的美学逐渐被大众审美加以消解,逐渐形成了强代入感、重消遣性、易于读者接受的语言和叙事方法
⑥其中包括建立交互性的反馈机制、嵌入超文本的编排方式、收费阅读和打赏制度等,对文学展开技术驯服和资本诱导,促使文学发展趋向符合大众审美和传播标准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③①④②⑥⑤

B:①③②⑥⑤④

C:③④①②⑤⑥

D:①③④⑥②⑤

正确答案:A

解析:①以“首先”开头,属于分说的内容,不应作为首句;③总说文学与网络结合的过程,作为首句恰当,排除B、D。⑥中的“其中包括……机制、……方式、……制度等”,是对②中的“新通道和新机制”的具体说明,⑥应紧接在②之后,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言语理解】随着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对儿童阅读市场的认识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从读者年龄段来说,有的作家专心致志地为幼儿写作,有的专门为小学低年级写作,还有的着力满足小学中高年级的阅读需求;从写作内容来说,有的作家专门为孩子写科幻故事,有的一心写冒险小说,有的则认真地为孩子写生活故事。
对这段文字概括最准确的是:

A:儿童图书写作的目的性不断增强

B:儿童图书作者的创作定位趋向精准

C:定位准确的儿童图书更适合儿童阅读

D:作家应结合自身特长与市场需求确定创作方向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指出越来越多的儿童图书作家自觉地思考读者定位,发挥自己的创作特长,然后分别从读者年龄段和写作内容两个方面,具体列举了作家的不同定位。由此可知,文段主要说的是儿童图书作家定位的细化问题,与之相符的为B。

考题出处:2012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

7、【言语理解】五十年代,人们对幸福的憧憬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六七十年代,是“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电风扇、收音机),是进国营厂或穿上军装;八十年代是“万元户”;九十年代是有房有车;新世纪的幸福感呢,则和总理最近提出的“尊严”息息相关。
这段文字的关键词是:

A:新世纪

B:幸福

C:尊严

D:幸福感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分别介绍了“五十年代”“六七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新世纪”这些时期对于幸福感的解读,由此可知,文段的关键词是幸福感。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题

8、【言语理解】现代经济学承认市场有其优点,但在某些情况下市场运作会失灵,政府也许有能力福国利民。现代经济学也承认,会有政府干预经济却仍然运作不畅的情况,换手让市场来试试可能成效会更好。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没有本质区别

B: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都远非完美

C: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能够互相补充发挥作用

D: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能够互为替代发挥作用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共两句话:第一句话说明在市场运作失灵的情况下,政府干预也许能够有效;第二句话说明在政府干预经济运作不畅的情况下,市场也许能够有效。两句给出的情景不同,发挥作用的对象也不同,由此可知,政府与市场的作用可以互补,C项的“互相补充”概括恰当。
A项“没有本质区别”、D项“互为替代”均表述错误;B项文段主要论述的是政府干预和市场机制之间的配合,而非它们的缺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凤,作为百鸟之王,自古便与龙纹相合成为华夏文明鲜明的文化符号。传说百鸟取下身上最漂亮的一支羽毛插于凤身,凤便成了世上最美丽的鸟。凤戏牡丹、鸾凤和鸣、游龙戏凤,这些耳熟能详的凤纹题材无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彰显着某些吉祥寓意,这在我们的丝织文明中有着最直接的体现。
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中国丝织文明中的凤纹题材

B:古代凤纹题材的种类及图样

C:中国丝织文明如何向西流传

D:凤纹题材象征意义的演变史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作为华夏文明鲜明文化符号的“凤”引出“凤纹题材”在日常生活中彰显着吉祥寓意,末句进一步说明凤纹题材在丝织文明中有着最直接的体现。依据话题一致原则,下文应延续末句的话题,具体介绍我国丝织文明中涉及凤纹题材的作品。即A项的内容。
B、D两项未提到“丝织文明”,C项未提到“凤纹题材”,均可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第47题

10、【言语理解】调查显示,一方面当前的农村文化生活有了一定的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的逐步深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成绩。各项公益文化设施不断增加,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意识得到提高,农民文化生活内容不断丰富,精神面貌为之焕然一新。另一方面,受各种条件制约,农民享受文化生活的渴望与相对滞后的文化产品的矛盾日益显现,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农村文化生活建设和进一步发展。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和特征

B:农村文化生活存在的问题

C:影响农村文化生活的主要因素

D:农村文化建设所取得的成绩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文段从两方面论述了农村文化生活的现状,既涉及成绩,也涉及问题,B、D两项分别对应一方面,均不全面,排除。C项文段未涉及,排除。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