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他的诗歌读不完”,下列对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是:
A:他爱读诗歌,读起来没完没了
B:他不爱读诗歌,读起来总是半途而废
C:他是诗人,作品多得读不完
D:他收藏的诗歌很多,读也读不完
正确答案:B
解析:“读不完”中的“不完”或侧重“未完成”或侧重“数量多”,A、C、D三项都是从正面来说诗歌多得读不完,只有B项说的“半途而废”是从“未完成”这一角度来理解的。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文化遗产不应该是城市发展的绊脚石。当你把它当成是城市发展的负担时,它就只能蓬头垢面地待在角落里,而当你把它当成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与文化资源时,它就立刻站起来,光照四方。文化遗产应拥有自己的尊严,融入经济社会发展,成为一个城市美丽的地方。
这段文字主要谈论的是:
A:文化遗产是树立城市形象的标志
B:城市发展要善于利用文化遗产
C: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价值
D:如何对待文化遗产是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关于文化遗产和城市发展的话题,然后具体论述两者的关系,最后得出结论——文化遗产应融入城市发展。B项与此表述一致,当选。
A项“城市形象的标志”与C项“经济社会价值”在文段中均未体现,排除A、C。D项的“关键因素”夸大了文化遗产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且在原文没有表述,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3、【言语理解】唐朝社会的各色人物在唐朝文人笔下________,活灵活现。世界名著中有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即阿巴贡、泼留希金、夏洛克和葛朗台,而唐朝文人笔下的吝啬和贪婪之人亦________,这些生活在社会各阶层的人,被唐代文人刻画得________,读来呼之欲出,令人不禁莞尔。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 不相上下 绘声绘色
B:跃然纸上 大相径庭 酣畅淋漓
C:栩栩如生 毫不逊色 入木三分
D:引人入胜 风格各异 活灵活现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惟妙惟肖”形容描绘或仿造得和真的一模一样。而句中说的是人物形象生动,用“惟妙惟肖”不恰当,排除A。“引人入胜”多指山水风景或文艺作品吸引人。第一空的主语是“唐朝社会的各色人物”,用“引人入胜”不恰当,排除D。第二空,由空缺前的“亦”可知,文段想表达的是唐朝文人笔下也有很多刻画生动的吝啬鬼形象,不比世界名著差。“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不合句意,排除B。验证第三空,“入木三分”形容议论、见解深刻,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0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4、【言语理解】作为一条合作通道的“一带一路”,它将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的双边、多边机制,开展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它的历史作用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________。今天“一带一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为________的所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界限 举世瞩目
B:界限 举足轻重
C:范畴 举足轻重
D:范畴 举世瞩目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界限”指不同事物的分界;“范畴”指类型,范围。文段说的是“一带一路”的历史作用很大,超过了经济交流的范围,故选“范畴”更契合文意,排除A、B。第二空,“举足轻重”比喻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全局;“举世瞩目”指全世界的人都关注。文段强调的是“一带一路”所经地带重新受到世界的关注,而非其所处地位重要,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5、【言语理解】梁君健希望通过《四个中国人》传递这样一种信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人,淡化非遗本身的美术或者历史价值,强化它对这一个个传承人生命的价值。书中写道:“程宵春手艺的精进,生活态度的恬淡,都向我们展示了一个有传承的行业,是如何塑造出一个个丰富的个体生命。”
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行业的传承
B: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注重传承人生命的价值
C: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强化其艺术价值
D:历史价值要比个体生命的价值更重要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人”可知,“核心是行业的传承”说法有误。
B项,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是人……强化它对这一个个传承人生命的价值”可得出。
C项,由“强化它对这一个个传承人生命的价值”可知,说法有误。
D项,由“淡化非遗本身的美术或者历史价值”可知,说法有误。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38题,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3题,2014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6、【言语理解】①如果把信息看作是一种自我资源,那么信息的公开透明就会被当作一种权宜之计
②这说明,公开透明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深层次的理念问题
③面对一些突发性公共事件,许多地方都会在第一时间发布信息,这极大地增进了人们对政府的信任支持
④在这个意义上,公开透明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以人为本的问题;政府公信力的打造,与政府服务人民紧密相连
⑤也有一些信息发布的效果并不好,究其原因,就在于发布的并非是公众关注的信息,甚至对公众的关切质疑刻意回避
⑥反之,如果树立服务型政府理念,认识到政府信息的公共资源属性,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公开透明就会成为一种主动选择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⑤②⑥
B:③⑤①④②⑥
C:①③⑤⑥②④
D:③⑤②①⑥④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句子,①的“权宜之计”和⑥的“主动选择”阐述的是信息公开透明的两种不同状态,故两句应紧密相连,顺序为①⑥,选项中符合这一要求的只有D。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7、【言语理解】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之势________,西方强势文化深刻影响甚至侵蚀着一些欠发达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如何保持和________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成为这些国家和民族最关切的问题之一。对于中华文化来说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主体意识,就有可能被其他文化侵蚀甚至________,沦为“文化殖民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波谲云诡 坚守 分化
B:来势汹汹 树立 湮没
C:前所未有 彰显 同化
D:错综复杂 捍卫 浸染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句意说的是当今世界文化交流的形势,“来势汹汹”中的“势”与文段“之势”语义重复,排除B。
第二空,三个词语填入均符合句意,不好判断,暂不选择。
第三空,“甚至”提示空缺处词语应比“侵蚀”语义程度更重。“浸染”语义程度比“侵蚀”轻,排除D。由“沦为‘文化殖民地’”可知,这里说的是使文化变得相同,“分化”不符合文意,排除A。
将C项代入第二空验证,“彰显自身的文化主体性”搭配恰当,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27题
8、【言语理解】与之相比,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消费行为多是到餐饮店享受中国美食,或到小商品市场买些小商品,一般不会到百货店和大型超市去买东西。国际游客来了,却带动不了中国商业的发展,为什么?因为中国没有品牌商品的定价权,零售业的经营方式带有相当大的“食利”性质,导致中国虽已成为制造业大国,却还不是国际游客的购物天堂。因此,不能简单地将旅游作为平衡国际贸易顺差、减少贸易摩擦的一种手段,而应从国家利益的高度,限制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实行最高价格定位的做法,从法律角度理清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价格政策是否形成了价格垄断。
这段文字上一段谈论的内容最可能是:
A:中国餐饮业在欧美国家的发展状况
B:中国本土消费者对市场的巨大带动
C:品牌商品定价权的形成机制
D:国际游客在欧美的消费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通过国际游客在中国的消费表现,分析了国际游客的到来不能带动中国商业发展的原因——中国没有品牌商品的定价权,最后得出结论,应限制欧美品牌在中国市场实行最高价格定位的做法,从法律角度理清欧美品牌这种定价政策是否形成价格垄断。读完整个文段就会发现,文段并没有说明品牌商品定价权是什么?为什么会影响中国的利益?故上一段文字最可能谈论的就是这些内容,与此相符的为C。如从D项的思路出发,前文应该论述中国游客在欧美的消费情况,而不是国际游客在欧美的消费,因此排除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原始体育的萌芽与日复一日地生产劳动分不开,跳绳运动也不例外。古时,跳绳所用的绳被称为“绳索”,它是由古人编结而成的,人们在编绳索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一些跨越的动作,这些下意识的行为吸引了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就用短的绳子在旁边反复模仿,并逐渐摸索出一些简单的跨越绳子的方法,当成一种游戏来玩,于是跳绳这一活动就产生了。对于跳绳的明确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出现的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证明当时已有了跳绳活动。南宋《荆楚岁时记》中有“飞百索”的记载,正是后来的跳绳游戏。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跳绳运动文化的内涵
B:跳绳运动的悠久历史
C:原始体育起源于“模仿”
D:原始体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引出话题“跳绳运动”,指出跳绳运动与生产劳动分不开,并具体介绍跳绳这一活动是如何产生的;继而指出关于跳绳的起源众说纷纭,最早出现的史料是汉代画像石上的跳绳图,南宋《荆楚岁时记》中对跳绳游戏也有记载。纵观整个文段,其都在围绕“跳绳运动”展开论述,通过介绍跳绳活动的由来和起源说明跳绳运动有着悠久的历史,B项符合文意。
A项,“文化的内涵”文段未涉及,排除。C、D两项未提及文段话题“跳绳运动”,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文学作品有时会由于描写内容与普通人人生的亲近性而获得较广泛的读者。中国现代一部分作家曾力求以“写大众”实现“为大众”。事实上,尽管大众可能欢迎以自己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他们仍然不会满足于这种亲近感。他们并非都爱看、只爱看、特别爱看反映自己处境的故事。
依据文意推断,下面结论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只有描写内容与普通人人生亲近的作家才能获得最为广泛的读者
B:一些小说家不去表现平凡的、平常的生活,也能吸引数以万计的读者
C:在“为大众”“写大众”与“被大众读”之间,潜存着深刻的矛盾
D:鲁迅提倡和向往“文艺的大众化”,但是也难以获得普及性效果
正确答案:A
解析:由“事实上,尽管大众可能欢迎以自己的生活为描写对象的作品……他们并非都爱看、只爱看、特别爱看反映自己处境的故事”可知,“只有”说法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