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878

发布时间:2024-05-26 20:45     浏览量:51

1、【言语理解】“无限”在“有限”之中,“有限”开显着“无限”,这是黑格尔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这个思路奠定了哲学“现象学”的基础。“现象学”一出来,“无限”“绝对”“完满”等等就不再是抽象、孤立、遥远的,而就在“有限”“相对”之中;也并不是离开看“相对”“有限”,还有一个“绝对”“无限”在。于是,哲学就不再专门着重去追问“理性”之“绝对”“无限”,而是追问在“相对”“有限”的世界,如何体现其无限、完满、绝对的意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黑格尔现象学诞生的理论背景

B:意义追问在现代哲学中的地位

C:黑格尔思想所带来的哲学转向

D:“有限”与“无限”的丰富内涵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无限”在“有限”之中,“有限”开显着“无限”,是黑格尔强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后文说明这个思路奠定了哲学“现象学”的基础,并由此引发哲学追问的转向。由此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黑格尔思想对哲学发展的影响。B、D两项均未提到“黑格尔”,排除;A项,由“‘现象学’一出来”可知,其后论述的均是现象学诞生的影响,其“理论背景”非文段重点,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6题

2、【言语理解】古典音乐里有很多“炫技”的曲目,在历史发展中,有推动“炫技”的多重力量存在。有时候,是作曲家想要试验声音的极限,出于旋律或和声的考虑,写了当时的演奏者一般演奏不出来的乐段。有时候,是作曲家不够了解某个独奏乐器,无法贴切地从演奏的角度理性思考,于是写了很难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曲子。还有些时候,是演奏者主动追求突破,要求演奏过去没法表现的音乐,并借此凸显自己和其他演奏者不同的地方。
关于音乐“炫技”的推动力量,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是:

A:作曲家出于实验考量创作了很难演奏的乐段

B:演奏者迫于乐曲要求不得不进行极限性演奏

C:作曲家因考虑不周全创作了极难演奏的曲目

D:演奏者为凸显自己个性主动进行突破性演奏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有时候,是作曲家想要试验声音的极限……写了当时的演奏者一般演奏不出来的乐段”可知,A项与文意相符。
B项的内容在文段中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与文意不符,当选。
由“有时候,是作曲家不够了解某个独奏乐器……写了很难演奏甚至无法演奏的曲子”可知,C项与文意相符。
由“还有些时候,是演奏者主动追求突破……并借此凸显自己和其他演奏者不同的地方”可知,D项与文意相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6题

3、【言语理解】在说服他人时,如果你和颜悦色地用提问的方式代替命令,并给人以维护自尊和荣誉的机会,气氛就是友好而和谐的,说服也就容易成功;反之,在说服时不尊重他人,拿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架势,那么说服多半是要失败的。毕竟人都是有自尊心的,就连三岁孩童也有他们的自尊心,谁都不希望自己被他人不费力地说服而受其支配。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需要说服的对象有很多

B:在说服他人时,应设法调节谈话的气氛

C:说服他人时,要学会争取同情,以弱克强

D:以刚治刚的方法在说服他人时不可取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通过正反对比提出观点——说服他人时保持友好而和谐的气氛,避免盛气凌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第二句分析原因。故文段意在强调说服他人时,谈话的气氛很重要。B项是对文段观点的同义转述。A项强调需要说服的对象多,文段未涉及;C项的“争取同情,以弱胜强”无中生有;D项,为反面论证的例子,为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46题

4、【言语理解】我磕磕绊绊地走在村庄里,似乎仅仅听到了自己的脚步声和喘息。两堵泥墙的夹缝偶尔闪出一条窄窄的小巷,光滑的石板路笔直地伸入纵深之后一折绕走了。巷子尽头的泥墙有一扇小小的石窗,窗内乌黑一片。沿途遇见了若干倒塌的院落,阳光之下芳草萋萋,几堵孤立的残墙缄默不语,两扇开始朽烂的门板黯然歪倒在地。随行的朋友从路上捡起一根竹条,说下一个路口的几条狗十分凶悍。话音未落,一群大大小小的黄狗雄赳赳地冲出来,拥挤在路口伸长脖子狂吠,仿佛他们才是这些房子的真正主人。
这段文字最合适的标题是:

A:宁静的村庄

B:落寞的村庄

C:孤独的村庄

D:原始的村庄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沿途遇见了若干倒塌的院落,阳光之下芳草萋萋,几堵孤立的残墙缄默不语,两扇开始朽烂的门板黯然歪倒在地”中的“倒塌”“萋萋”“孤立的残墙”“朽烂”可知,文段描述的是一种落寞的景象,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

5、【言语理解】我们深知,前进的道路上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________我们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________我们已经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________我们坚定不移地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________一定能够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尽管 但是 一旦 就

B:尽管 哪怕 因为 所以

C:但是 哪怕 即便 也

D:但是 因为 只要 就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遇到矛盾和问题”与“充满信心”之间为转折关系,故应填“但是”,排除A、B。第二空,“开辟了社会主义道路”和“形成了社会主义理论”是对“充满信心”原因的阐释,故应填“因为”,排除C。将D项后两空的“只要……就……”代入验证,逻辑通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科学研究的各种方法,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劣势,都有不同的________领域。研究者选择不同的研究方法,往往意味着选取了不同的研究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长 结果

B:适合 方向

C:适用 思路

D:使用 目的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研究方法各有优劣,都有自己适合应用的领域。“特长”即专长,特别的长处,适用对象为人,不能用于“研究方法”,排除A。
第二空,科学研究通常是先选择研究方向和研究目的,再根据方向和目的选择“研究方法”,方法选定了,则可由此确定研究思路。第二空应选“思路”,排除B、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5题

7、【言语理解】元代的方回,论诗颇有眼力,而对朱熹的诗却抬举过分,事出反常。这里除了有乡里私心的原因之外,很可能与方“秽德彰闻,依托道学”的隐曲有关,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念,势必________。再如,中国古代文论的作者,常常自己就兼作家身份,“文章得失寸心知”,发而为论,时有取长补短或________的隐衷。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进退维谷 才短思塞

B:随波逐流 博采众长

C:进退失据 扬长避短

D:骑虎难下 避实就虚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句中说的是文人既心存依附之念,评论就难免有失客观,有所偏颇。“进退维谷”指进退两难。“随波逐流”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进退失据”指前进和后退都失去了依据。“骑虎难下”比喻事情中途遇到困难,为形势所迫,又难以中止。结合词义,只有“进退失据”符合语境。
第二空,“扬长避短”填入恰与“取长补短”相互对应,衔接恰当。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

8、【言语理解】能够感知味道的味细胞散布在舌头表面、喉咙、上颚深处名为软腭的部位等处。味细胞感知味道分子后,首先会通过味觉神经将信息传给延髓的孤束核。孤束核将接收到的味觉信息,传给大脑的初级味皮层,从而对味道的强度和性质进行分析。随后,味觉信息会与来自嗅觉、触觉、口感等信息相统合。至此,我们才形成对食物味的印象。在杏仁核(附着在海马体的末端,呈杏仁状,是边缘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会形成对食物的感情判断,下丘脑会分泌负责食欲的激素,海马体则形成我们对味道的记忆。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海马体是形成我们对味道记忆的关钥

B:味细胞散布广泛使我们有效认知味道

C:大脑初级味皮层是信息相统合的关钥

D:帮我们认识味道的并非舌头而是大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主要讲述的是人感知味道的过程——味细胞感知味道分子,然后通过味觉神经将信息传递给孤束核,孤束核再将信息传给大脑的初级味皮层。随后,味觉信息与嗅觉、触觉、口感等信息相统合,形成对食物味的印象。末句进一步总结,杏仁核形成对食物的感情判断,下丘脑分泌负责食欲的激素,海马体形成对味道的记忆。由常识可知,文段中提到的“孤束核”“初级味皮层”“杏仁核”“下丘脑”“海马体”等均属于大脑的组成部分,故文段旨在说明帮我们认识味道的其实是“大脑”,D项正确。
A、B、C三项的“海马体”“味细胞”“大脑初级味皮层”均属于人们感知味道的一个环节,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53题,2017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0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26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6题

9、【言语理解】由中国歌剧舞剧院推出的舞蹈剧《英雄儿女》以宏伟壮阔的叙事风格、史诗般的影像________、沉浸式的体验,带领观众走进抗美援朝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该剧汇集多种舞蹈形态,舞美运用高科技手段,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并以油画的美术风格力图________那个时代的真实色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艺术 描摹

B:质感 还原

C:效果 表现

D:元素 展示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从第一空不易排除,先看第二空。由“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可知,《英雄儿女》用油画的美术风格给观众带来置身其中的感受,仿佛回到了那个时代。“描摹”指照着底样写和画;用语言文字表现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特性。“表现”指表示出来。“展示”指清楚地摆出来;明显地表现出来。三项均无法与“为观众营造身临其境之感”相呼应,排除A、C、D。“还原”指事物恢复原状,填入符合句意,正确。
验证第一空,“质感”指人对某种物质的真实的感受,也指艺术品所表现的物体特质的真实感。其填入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亚马孙的河流与丛林、安第斯的山脉、巴塔哥尼亚高原、潘帕斯草原,哪怕仅仅是________这些神秘野性的地理名词,也能莫名其妙地在心中唤起某种情感,好像即将开始一趟心灵的象征之旅,旅途中“对________的人生做出一番沉思”。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想起 精彩纷呈

B:品味 变幻无常

C:吟诵 颠沛流离

D:默念 漂泊不定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吟诵”的对象多为诗文,与“地理名词”搭配不当,排除C。“哪怕仅仅是”说明这里的动作程度不是很深,故而达不到“品味”的程度,排除B。
第二空,“精彩纷呈”指美好的场面和事物纷纷在眼前呈现出来。不能用来修饰“人生”,排除A。“漂泊不定”可用于形容人生状态,且与语境相符。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