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一带一路”是一个沿线国家共同推进的系统工程,要求必须强调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各类企业的主体作用,这是首要方面。但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复杂的国情和具体特点,如果没有政府的示范、引导和服务,受经济地理学规律影响,经济社会资源很难自动向这些地区配置。
这段文字意在指出:
A:“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发挥政府作用
B:发挥市场调节机制的作用是实现“一带一路”的重点
C:政府的示范、引导和服务能够消除经济地理学规律的影响
D:如何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是“一带一路”工程面临的难题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市场和各类企业对“一带一路”建设的意义,然后以“但”转折,指出政府的示范、引导和服务对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作用。A项为文段重点的同义转述。
B项,文段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市场调节机制”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C项“能够消除经济地理学规律的影响”表述过于绝对,且未提及“一带一路”工程,排除。D项的“难题”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2、【言语理解】在英国的家庭中,绝对看不到对孩子没有理由的娇宠,犯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纠正甚至惩罚,家长们往往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为的是让孩子明白:他们的存在不是没有边际的,不可以为所欲为。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家长体罚孩子。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是:
A:英国人从不娇惯孩子
B:英国人经常体罚孩子
C:英国人管教孩子时不伤其自尊
D:英国的法律有管教孩子的条款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文中说的是英国家庭不会出现对孩子没有理由的娇宠,这与“从不娇惯孩子”意思不同。
B项,虽然“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家长体罚孩子”,但不能得出“英国人经常体罚孩子”的结论。
C项,“独立人格”不等同于“自尊”。
D项,由“英国的法律明确规定允许家长体罚孩子”可知,英国的法律中有管教孩子方面的条款。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
3、【言语理解】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在当代中国对于开拓公共性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这是因为传统差序格局的私人关系文化在中国根深蒂固,因而其依然是当代中国个人道德尤其是官德建设的重要要求。但是,依据费孝通的观点,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儒家道德体系,是差序格局中的私人道德,并没有超越亲疏厚薄的差序特性,缺乏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公共道德要素。而要突破传统差序格局私人关系文化对于公共性开拓的束缚,最重要的还在于发展个人与共同体之间的公共道德要素。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
A:以传统的差序格局为形成基础
B:是当前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C:没有超越亲疏厚薄的差序特性
D:对于开拓公共性存在局限性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肯定了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中国道德体系在当代中国对于开拓公共性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然后以“但是”转折,强调以“克己”为出发点的传统儒家道德体系是私人道德,缺乏公共道德要素,对于公共性开拓存在束缚。D项强调开拓公共性存在局限性,与文意相符。
A、B两项是“但是”之前论述的内容,非文段强调的重点,排除。C项是“局限性”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
4、【言语理解】爱因斯坦与波普尔都认为科学的理论是人类的“ ”而不是“ ”。或者说,在自然界背后并没有隐藏着“真理”等待我们“发现”,科学理论是人类的创造物。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发明 发现
B:创造 改造
C:发现 发明
D:改造 创造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或者说”可知,后一句是前一句的复述,强调科学理论是人类的创造物,即“发明”,因此排除C、D,同时文中强调自然界背后并没有隐藏着“真理”等待我们“发现”,所以题干中涉及到的两个概念是“发明”与“发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在英国,曾有一演讲爱好者问丘吉尔:“欲问阁下,作两分钟演讲,要多少时间准备?”丘吉尔答:“半月。”又问:“五分钟演讲呢?”答:“一星期。”问:“一小时呢?”答:“无需准备。”丘吉尔幽默的回答,是一种调侃吗?是,其实也不是。无独有偶,在中国,林语堂也曾经开玩笑地比喻道:“绅士的演讲应该像女士的裙子,越短越迷人。”
这段文字说明的道理不包括:
A: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B:演讲要做到言简意赅绝非易事
C:幽默在中西方都是评价演讲的标准之一
D:演讲要既简约又精彩,短而美才会迷人
正确答案:C
解析:文中的“幽默”是用来形容丘吉尔的回答和林语堂的比喻的,与演讲的评价标准无关。故C项不是文段说明的道理。作两分钟演讲需要半个月时间准备,由此可得出A、B。由林语堂的比喻可得出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
6、【言语理解】纪录片《苏东坡》以苏东坡贬谪黄州四年的生活为横切面,________其一生的心路历程,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维度进行透视,多角度地________其生命感悟、精神嬗变和艺术升华的过程,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的深远影响。同时,辅之以当今最新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一个最丰富、最接近本真的苏东坡形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关照 阐释
B:记载 解说
C:记录 阐述
D:观照 解读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文意为这部纪录片展现了苏东坡一生的心路历程。“关照”指关心照顾,多用于人,不能用于纪录片,排除A。“记载”指把事情写下来。不符合纪录片的特点,排除B。“记录”指将所见所闻通过一定的手段保存下来;“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记录心路历程一般是本人的行为,而纪录片对苏东坡心路历程的探讨应是从第三者角度进行的审视,“观照”填入更恰当,排除C。验证第二空,“解读”指分析,研究。填入符合文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8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2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24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27题,2019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30题
7、【言语理解】丰子恺的散文________,用著名学者赵景深的话说,“文字的干净流利和漂亮,怕只有朱自清可以和他媲美”。于是,令人________的绘画原理,在丰子恺的笔下也显得________起来。印象派为什么要在户外写生?色彩跟光的反射有什么关联?艺术家是如何观看一张椅子的?……丰子恺逐一________,辅以直观的彩图,让读者悠然掌握绘画妙理,更好地与美相遇。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妙笔生花 聱牙佶屈 朴实无华 循循善诱
B:脍炙人口 望而生畏 平易近人 娓娓道来
C:行云流水 枯燥无味 绘声绘色 滔滔不绝
D:栩栩如生 望而却步 生动活泼 侃侃而谈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散文”,排除D。
第二空,“聱牙佶屈”形容文字艰涩生僻、拗口难懂。“枯燥无味”形容单调,没有趣味。这两个词语均不能与“令人”搭配。且第四空,句中说的是丰子恺的散文中逐一对前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解答。“循循善诱”指善于引导别人进行学习;“滔滔不绝”形容话很多,说起来没个完。这两个词语都不含解说的意思,排除A、C。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8、【言语理解】全所职工在载人航天精神的鼓舞下,齐心协力攻克技术难关,成功克隆出一头牛。
替换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鼓动
B:鼓励
C:激励
D:激发
正确答案:C
解析:“鼓舞”是指使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或勇气。“鼓动”是指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唆使。“鼓励”是指激发勉励,一般为人的口头行为。而题干中提到的是航天精神,因此“鼓动”、“鼓励”用在这里不合适,排除A、B两项。“激发”是指刺激使奋发,一般用法为“……受到激发”、“激发斗志/士气/……”,而没有“在……激发下”的用法,排除D项。“激励”指激发鼓励。它的主语可以是人的言语或行动,也可以是一种精神,可以替换句中的“鼓舞”。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选出每组加点词语含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
A:习近平步入指挥大厅,了解
B:神十航天员将对“
C:20世纪90年代,作为中国化妆品直销品牌第一名,雅芳是不折不扣的
D:专栏作家斯蒂芬认为,中国的
正确答案:D
解析:
A项第二句火箭指的是美国休斯敦火箭篮球队,与第一句的火箭含义不同;B项第二句天宫指的是玉皇大帝所在的天庭,与第一句“天宫一号”含义不同;C项第一句名媛代指化妆品行业的高端产品,第二句名媛指出身名门、经常出入时尚社交场的美女,二者含义不同;D项两句中的世界工厂含义相同,故正确答案为A。
考题出处: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1题,2013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3题
10、【言语理解】中国古代的科学著作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而不是理论型的探讨,所记各项发明都是为了解决国家与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而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从研究方法上来说,中国科技重视综合性的整体研究,重视从总体上把握事物,而不是把研究对象从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分离出来,独立研究它们的实体和属性,细致探讨它们的奥秘。这使得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
这段文字重在说明:
A:中国古代的科学研究关注的重点及其历史背景
B:解决实际问题是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动力
C:中国古代的科技水平没有长足进步的根本原因
D:研究方法的缺陷使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停滞不前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从研究目的介绍了我国古代的科学著作特点——大多是经验型的总结,不是试图在某一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然后从研究方法介绍中国古代科技注重从整体把握事物,而不是细致讨论具体对象的奥秘。最后得出结论,因为上述原因,中国古代科技没有向更高层次发展。C项是对这一结果的同义转述,当选。
A项“历史背景”文段没有涉及。B项仅局限于研究目的,D项仅局限于研究方法,均是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