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859

发布时间:2024-05-25 3:21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话启示我们要:

A:量入为出,适度消费

B: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C:保护环境,绿色消费

D: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正确答案:B

解析:此句出自《朱子家训》,意思是:一碗粥饭,当想来之不易;半根丝线,常记织得艰难。意指衣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选项中只有B项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体现了不能浪费的含义。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2、【言语理解】20世纪30年代,图灵提出计算机能够思维的观点,主张凡是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计算机就能够思维。所谓“图灵测试”,就是说一个人如果不能判断与之对话的隐蔽主体是人还是机器,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即便是机器也能思维。“图灵测试”能否判断机器的思维,________________。如果将思维定义为计算过程,那么计算机当然能够思维。这就是著名的“计算机隐喻”,即人是计算机,思维就是计算——这是计算表征主义的核心思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取决于如何定义计算机

B:取决于思维的活动过程

C:取决于计算机的功能配备

D:取决于我们如何定义思维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横线后的“如果将思维定义为计算过程,那么计算机当然能够思维”是对横线部分的进一步阐释,即“图灵测试”能否判断机器的思维取决于我们对思维的定义。D项符合文意。A、B、C三项均与文意不符,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8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17题

3、【言语理解】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修身才能使人超越原生状态而进入自觉追求崇高的境界。修身离不开克己。克己并不是叫人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要知道一切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例如,见义勇为要克服怯懦之心,坚持原则要克服患得患失之心,做学问、创事业要克服怠惰之心。这些都是“克己”的表现。
这段文字所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A:克己复礼是使自己进入崇高境界的重要途径

B:克己就能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就是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

C:提高自身价值需要修身,而修身离不开克己

D: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不能使自己超越原有的水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提高自身价值要通过修身,接着指出修身离不开克己,最后举例说明“克己”的表现。故文段主旨是提高自身价值需要修身,而修身离不开克己,对应C。A项中的“复礼”文段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是对文段中“要知道一切进德修业的积极行为都免不了要克服自己身上的弱点”的错误理解,且“就能”“就是”的表述不恰当。文段说的是“克己并不是叫人一味逆来顺受、忍让退避”“修身才能使人超越原生状态而进入自觉追求崇高的境界”,D项与文段无关,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4、【言语理解】胡兰成和唐君毅二人在知己和论敌之间,见解多有抵牾,________视对方为畏友,并未因观点相异而伤了和气。________胡兰成偶有激烈之语,唐君毅也不以为意,尝言“人之好不在其同而在于其各有所异”,他认为胡兰成的某些观点发人所未发,________介绍他的学生与之通信。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且 虽然 但

B:但 尽管 仍

C:但 即使 还

D:且 如果 却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分析可知,“见解多有抵牾”与“________视对方为畏友”间为转折关系,首先排除A、D。
第二空,“________胡兰成偶有激烈之语”与“唐君毅也不以为意”间为假设关系,排除表转折关系的“尽管”,应选“即使”。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

5、【言语理解】①他最初的职能与一个看管自行车的大爷没什么两样
②事实上,世界上最早的金匠银行家是只存不贷的
③时间长了,他开始考虑如何盘活这些沉睡的资产,于是就有了放贷和利息
④存户有了零散的金子就存到他那里,他收取一定的管理费
 将以上4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①③②

B:②④③①

C:②④①③

D:④①②③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④是对②的解释说明,应紧跟其后,即顺序为②④,排除A、D。根据①中“最初的职能”、③中“时间长了”可知按时间顺序,③应放在①之后,排除B。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6、【言语理解】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各属的领域不同,但它们探求奥秘的手段是一样的

B:科学与艺术研究天地自然的方式不同,但最后还是要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的

C:科学与艺术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表达的内容却是一样的

D:科学与艺术有许多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和使命都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在山麓分手”可知它们探求奥秘的手段不是一样的,故A理解错误,排除。B项“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原文中没有体现,排除。福楼拜的这句话没有提到科学与艺术的不同在哪里,C项“语言不同”属于妄加揣测,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全球化成为今天的一个热门话题,并不意味着人们关于它的任何谈论都是合理的或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上。常常出现的情况倒是: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问题的实质就越容易被疏忽和遮蔽。仅就字面而言,全球化是一个无主语的模糊概念,包含了“成为全球性的”、“扩展到全球范围”、“上升到全球水平”、“在全球范围内紧密联系在一起”、“在全球范围内组成一个整体”、“着眼于全球范围进行思考”、“在全球范围内采取行动”等多种含义。经合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全球化”这个术语最早是由T·莱维于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即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扩散。
下列表述符合这段文字原意的是:

A:人们熟知某一话题,意味着人们对它的理解都是清楚的

B:“全球化”是一个歧义丛生的概念

C:“全球化”主要描述了1985年以来国际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D:“全球化”已经成为今天人们熟知并明确把握的一个概念

正确答案:B

解析:一个问题越是成为讨论的焦点,人们关于它的谈论就越模糊、越混乱,故选项A错误;全球化是1985年提出的,用来形容此前20年间国际经济发生的巨大变化,故选项C错误;人们对全球化概念混乱,故选项D错误。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敢不敢用先进的文化教育国民,能不能用大生产所要求的社会运行准则来约束国民,会不会用健康的市场经济所要求的诚信体系来衡量国民,是否善于把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与当今世界普遍适用的行为准则进行有机结合,并融入国民意识,从而形成崭新的健康向上的“新国民性”,是对中国社会发展的一种挑战。
符合“新国民性”特点的行为是:

A:社会公众人物的虚假代言

B:媒体将灾难事件的报道娱乐化

C:向路遇危险者施以援手

D:歧视农民工等社会弱势群体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可知,“新国民性”是接受先进的文化教育、受诚信体系约束、吸取传统文化精华等等之后形成的,应是先进的、健康的、积极的,故可排除A、B、D。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47题

9、【言语理解】唐朝是丝绸生产的________时期,无论产量、质量和种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丝绸的生产组织分为宫廷手工业、农村副业和独立手工业三种,________较前代大大扩大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鼎盛 规模

B:重要 范围

C:繁荣 种类

D:成熟 领域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无论产量、质量和种类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可知,唐朝时丝绸生产达到了顶峰,故填“鼎盛”或“繁荣”合适。
第二空,“种类”一般与“增多”搭配,与“扩大”搭配不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1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201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0题

10、【言语理解】常规无菌手术100%不用抗生素,这是欧美发达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推广的做法。目前我国很多大医院都在无菌环境下施行常规手术,极少有细菌感染的可能性。患者在术后使用抗生素不仅没有作用,而且加剧了抗生素滥用。
这段文字强调的是:

A:常规无菌手术正在我国推广

B:目前在中国抗生素正处于滥用阶段

C:患者在常规无菌手术后没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D:在欧美发达国家,常规无菌手术后不使用抗生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举例了欧美发达国家和我国在常规无菌手术不使用抗生素的例子。然后从反面说明,用了抗生素不仅没有作用可能加剧抗生素的滥用。故文段强调的是常规无菌手术不需要抗生素。C项表述与此相符。
A项“正在推广”无法从文段得出。B、D两项均为文段部分内容。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