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848

发布时间:2024-05-23 22:42     浏览量:30

1、【言语理解】“中国民间可能隐藏着7000个梅西”,有外媒如此形容足改方案激发的人才潜能。但仅以发掘球星、培养职业球员为标尺,反倒背离了校园足球的真谛。让足球真正扎根,取决于孩子们的“获得感”,快乐足球比精英足球更有生命力。
关于这段文字,以下理解准确的是:

A:剥离足球功利性,潜移默化植入兴趣,校园足球才有发展后劲

B:校园足球可以打破部门壁垒,理顺管理体制,为“体教结合”注入动力

C:让足球进校园,可以迅速撬动学校体育改革,夯实足球人才根基

D:校园足球的成败决定着中国足球的未来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阐述外媒对足改方案的评论,然后以“但”转折,反驳了外媒的观点,并引出“快乐足球比精英足球更有生命力”的观点。A项为文段重点的概括,符合文意。B项的“打破部门壁垒,理顺管理体制”、C项的“撬动学校体育改革”在文段中均没有提及,属无中生有;D项的“决定”表述过于绝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

2、【言语理解】超Y理论认为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胜任感的获得受外部环境、本人的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等强度的制约,当工作任务的性质与组织结构相适应时,胜任感最容易满足,工作效率高,反之就低。
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人们都是怀着实现胜任感的需要加入组织的

B:满足胜任感是促进工作效率的有效措施

C:胜任感由外部环境、本人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来决定

D:超Y理论是研究工作效率的理论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介绍了管理学上的超Y理论的一些观点,主要是关于胜任感的满足与工作效率的关系。A项“都是”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为“人们是怀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组织,主要的需要是实现胜任”,排除。C项说“由……决定”,原文的表述为“胜任感的获得受外部环境、本人的权利、自由、地位、成就、交往需要等强度的制约”,排除。D项超Y理论是管理学上的重要理论,其研究范围不限于工作效率,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

A:作者着力刻画了两位主要人物,这两位主要人物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体现了作者对这两位女性的深刻理解和深切同情。

B:我本想这次能在北京与你见面,到京后才知你正忙于创办合资企业,已经到广州了。

C:数据显示,在2000至2003年期间,占全美国20%比例最贫困家庭的年平均收入为16780美元。

D: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中“将近”与“多”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其一。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新一轮的城镇化,势必更加________质量,________要让农民进城,________要以产业转移为依托,确保农民进城后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享有市民待遇,真正做到安居乐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注重 不仅 还

B:关注 可是 就

C:侧重 既然 也

D:顾及 如果 就

正确答案:A

解析:后两空,“可是……就……”与“既然……也……”搭配不当,排除B、C。“让农民进城”与“确保农民进城后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并享有市民待遇,真正做到安居乐业”之间为递进关系,排除表假设关系的D项的“如果……就……”。
第一空,“注重”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7题

5、【言语理解】马克思指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下的创造。”当前,探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的现实国情。这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逻辑起点。
对上文中的“这”理解最准确的是:

A:中国的现实国情

B:人们创造的历史

C:马克思的原话

D:政治发展的方向

正确答案:A

解析:依据就近原则,“这”指的应是前一句末尾的“中国的现实国情”,也即马克思所谓的“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接下来的条件”。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英国著名学术刊物《自然》6日发布声明,就其网站刊载的一篇将中国游泳运动员叶诗文和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道歉。这篇文章认为叶诗文夺得伦敦奥运会女子400米个人混合泳金牌的卓越表现是“异常”的,即使当前的药检结果清白,也不能完全排除服用兴奋剂的可能,道歉声明中提到:“我们注意到相关讨论中指出的一些错误,以及相关统计中缺乏更多的细节,造成了我们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而需要强调的是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我们对此表示遗憾

B:这不是我们的意图

C:我们向叶诗文道歉

D:这确实是一个问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介绍《自然》道歉这一事件的起因——网站刊载了一篇将叶诗文与兴奋剂联系在一起的文章。后文对文章的内容及道歉声明进行具体阐述。道歉声明中前文承认自己文章存在缺陷造成了支持指责叶诗文的印象,末句应对此进行澄清,即说明指责叶诗文并非自己文章的初衷,B项“这不是我们的意图”填入衔接恰当。
A项“表示遗憾”是外交领域常用的措辞,常含有失望、不满的意思,不符合道歉的语境,排除。C项直接向叶诗文道歉,未表明自己无意指责叶诗文的意思,衔接前文过于突兀,排除。D项肯定“这是一个问题”,未体现学术刊物《自然》道歉并解释的态度,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16题

7、【言语理解】神九飞天,值得每一个华夏儿女为之自豪,但________之后仍需回归________。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善莫大焉。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感性 理性

B:理性 感性

C:高兴 清醒

D:兴奋 平静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句中“……之后仍需回归……”可知,两个空缺处所填词语应构成反义关系,由此排除与此不符的C。同时,通过阅读,亦可发现“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是对第二空所填词语的解释,与此对应,“理性”最恰当,排除B、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8、【言语理解】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      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      归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次第 翩然

B:依次 悄悄

C:相继 悄然

D:竞相 姗姗

正确答案:A

解析:“次第”,杜牧有诗云“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其中“次第”指依一定顺序、一个接一个的。用在题干中能够突出花依据不同时间一朵接一朵开放的层次感和连续性。相较“依次”、“相继”,“次第”的文学色彩更浓,与题干的语言风格更契合。立春花儿不会“竞相”开放,排除D。“翩然”形容动作轻捷的样子,较为形象地描写了燕子的姿态。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

近几年的经典解读出版中,除了文史类的专业学者,一些作家、诗人等跨界的知识精英也加入了进来。这些跨界解读给经典出版增添了更多的________和丰富性,个人化的写作风格也将读者群从文史爱好者________到文艺爱好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维度  扩展

B:

力度  延伸

C:

深度  转移

D:

角度  推广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分析文意及“跨界”可知,所填词语应与“丰富性”语义相近,构成并举关系,体现跨界解读给经典出版带来更广的解读范围。“力度”指力量大小的程度,功力的深度。“深度”指深浅的程度。两词均侧重程度“深”而不是范围“广”,填入均不符合文意,排除B、C。

第二空,由“从文史爱好者……到文艺爱好者”可知,此处要体现跨界解读也使读者群范围扩大。“扩展”指向外伸展、扩大,填入符合文意。“推广”指扩大事物使用的范围或起作用的范围,常与事物搭配,如“推广普通话”“推广先进经验”等,填入搭配不当且不符合文意,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32题

10、【言语理解】在民意跟权力的地位不平等时,民意就无法获得权力的尊重。在权力面前自保尚不可得,更何谈让权力听话?因此,要让民意真正发挥作用,除了给予民意力量外,别无他法。权力尤其需要明白的是,民意就是权力运作的前提和基础,而尊重民意的体现,也并非事事按照民意办——在限于某些条件无法依民意而行事的时候,向公众坦陈原因,求得民众谅解,这是达成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段文字,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只有尊重民意的权力才是合法的权力

B:权力应服从于民意,不能服从时应保持坦诚和谦卑

C:民意无法获得权力尊重的根本原因是民意的力量弱小

D:权力和民意双赢的关键在于公众的知情和谅解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民意与权力不平等,民意无法被权力尊重的问题。然后指出要让民意发挥作用,必须尊重民意,在不能依民意而行的时候需要征得民众谅解。故文段论述的是权力与民意双赢的方法,只有D项表述符合文意。
文段没有提及“合法的权力”,排除A。C项仅是对现状的陈述,不是作者想表达的主要观点,排除。B项的迷惑性比较大,但与D项相比较,“权力和民意双赢”是文段的落脚点,且“公众的知情和谅解”更与时下热点相符。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