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842

发布时间:2024-05-23 3:23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草书千字文》是难得一见的宋徽宗草书长卷,以其用笔、结体的熟稔精妙乃至书写意境而论,与怀素相比,委实      。这卷笔翰飞舞的墨迹,书于全长三丈余的整幅描金云龙笺之上。其底文的精工图案,是由宫中画师就纸面一笔笔描绘而出,与徽宗的墨宝可谓      ,共同成就了这篇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高下难分 珠联璧合

B:

伯仲难分 相得益彰

C:

不相上下 交相辉映 

D:

莫辨雌雄 同放异彩

正确答案:B

解析:文中将《草书千字文》与怀素的草书对比,意在说明两者都是难得一见的精品,很难分出高下,侧重“很难分辨”。“不相上下”形容水平相当,但有稍作判定之嫌,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草书千字文》之所以能成为空前绝后的旷世杰作得益于宫中画师的精工图案与徽宗墨宝两者的绝佳配合,“相得益彰” 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正合句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作为阅读者,当我们跟着文字的力量去体会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就是循着这个人的思想痕迹________,我们都是历史流动中的角色,我们看到的每一片天空,每一片云,或是每一次斗转星移的月食,都是一次生命________的体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流散 如梦如幻

B:游走 独一无二

C:漫步 难能可贵

D:舞动 浮光掠影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空缺处所填词语形容的是我们循着作者的思想痕迹阅读的状态。“流散”指流转散失,流落分散;“舞动”指挥舞,摇摆。两词均不能用于形容循着作者思想痕迹阅读的状态,排除A、D。“漫步”指悠闲地随意走。根据文意,我们是循着作者的思想痕迹去体会思想内容,那就不是随意的,而是有方向的,“漫步”不符合文意,排除C。
验证第二空,“独一无二”代入可表示我们是历史流动中的角色,看到的每一片天空,每一片云,或是每一次斗转星移的月食,都是不同的体验,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诗在其所具有的诸般品格中,十分重要的一条,便是对生活的________的打量。诗人的目光仿佛具有________的本领,生活中许多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经过它抚摸,便产生了丰富的意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别具一格 明察秋毫

B:独树一帜 力透纸背

C:别具匠心 点石成金

D:别开生面 目光如炬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文段强调的是诗人的目光能使“琐碎、平淡甚至枯燥的事物”“产生丰富的意味”。“明察秋毫”原形容人目光敏锐,任何细小的事物都能看得很清楚。后多形容人能洞察事理。“力透纸背”形容书法刚劲有力,笔锋简直要透到纸张背面。也形容诗文立意深刻,词语精练。“点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时稍稍改动原来的文字,就使它变得很出色。“目光如炬”形容愤怒地注视着。也形容见识远大。选项中能体现诗人这种化腐朽为神奇的特性的只有C项的“点石成金”。
第一空,“别具匠心”填入符合文意,且能与“打量”搭配。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4题

4、【言语理解】财富的增加与道德的堕落并不必然成正比。但如果财富的增加不能与公正地分配财富并行,如果社会的普遍的道德水平非但不能相应地得到提高,反而持续不断地下降,那就谈不上有实质意义的自由与平等,社会就不可能成为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
这段文字的主旨在于:

A:财富的增加会带来道德水平的提高 

B:

全社会的公平与幸福应体现为财富的公平分配与道德水准的提高 

C:

道德水准的提高应以公正地分配社会财富为基础

D:

美好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财富的增加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首句“并不必然成正比”可知A项错误。第二句的句式是“如果……如果……就……”,为假设句,两个“如果”后的内容“公正分配”、“道德水平”为并列关系,故C项错误。D项美好社会得以形成的前提是什么文中并未明确说明,故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当你80岁时,只有你一个人静静对内心________着自己的人生故事,其中最为充实、最有意义的那段,会被你们做出的一系列决定所填满。最终,是选择________了我们的人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诉说 决定

B:讲述 塑造

C:叙述 描绘

D:描述 修正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四个词语均可与“人生故事”搭配,较难排除,分析第二空。
第二空,由“最为充实、最有意义的那段,会被你们做出的一系列决定填满”可知,句中强调的是人生是由一系列选择串联而成的,是选择成就了我们的人生。“描绘”指描画,未体现出选择对人生产生成就的这种影响,排除C。“修正”指修改使正确,题意并未体现“有错”之意,且其常见搭配为“修正错误”,排除D。与“决定”相比,“塑造”与“人生”搭配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8题

6、【言语理解】中国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2010年中国科技人力资源总量居世界第一位,国际科技论文数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授权量居世界第三位……但调查显示,我国人才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远低于西方国家,而关键技术的对外依存度明显高于西方国家。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已成为科技发展的瓶颈

B:中国科技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究基础薄弱

C:中国的科技实力发展迅猛,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

D:中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我国的科技进步举世瞩目,并列举了一系列科技指标的世界排名来进行说明,接着以“但”来转折,指出我国在人才资本贡献率以及关键技术应用上均落后于发达国家。由此可知,我国虽然已经成为科技大国,但仍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D项为文段主旨的同义转述。A项未体现“中国”,且“缺乏关键核心技术的支持”只涉及问题的一方面,排除。B项,“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研究基础薄弱”文段未提及,排除。C项为转折前内容,非重点,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24题,2013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35题

7、【言语理解】资源为国家所有,资源开发不应成为暴利行业。可以大幅提高修复基金、生态补偿基金额度,作为________,让有能力、有资质、负责任的企业成为开发主体,使其成为未来矿产开发的方向。与此同时,建立矿山生态终身追责机制,严厉打击私挖滥采,让________者得不偿失,这样才能保障矿山资源的有序开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门槛 杀鸡取卵

B:标杆 寅吃卯粮

C:壁垒 唯利是图

D:标准 暴殄天物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大幅提高……额度,让有能力、有资质、负责任的企业成为开发主体”,显然是要在开发主体的准入制度上下功夫。“标杆”指学习的榜样,“壁垒”比喻对立的事物或界线,均与题意不符,排除B、C。“门槛”比喻进入某范围的标准或条件;“标准”指衡量事物的准则。A、D两项填入符合句意。
第二空,由“严厉打击私挖滥采”“保障矿山资源的有序开发”可知,句中表达的是保障矿山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问题。“杀鸡取卵”比喻贪图眼前微小的好处而损害长远的利益,“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东西。“杀鸡取卵”更能表达急功近利、忽视长远利益的做法,排除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29题,2016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29题

8、【言语理解】隋唐时期的三彩陶器,标志着彩釉陶器的横空出世,同时也开启了中国陶器与西域的交流。襟怀宽广的大唐盛世,借鉴了中亚、南亚诸国的金银器造型及工艺,丰富了中国壶具的型制与装饰语言。长沙窑的盘口壶、广口壶,还有更具代表性的执壶等名声显赫的中国陶瓷,则通过陆上、海上两条途径实现了西至阿拉伯与欧洲、非洲,东到日本、朝鲜及东南亚诸国的商品与文化输出,并深刻影响了这些国家民众的生活方式。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A:唐代文化艺术交流对其他国家产生影响

B:陶器发展的历程闪现着文化交流的光辉

C:唐代陶器吸收国外工艺并向全世界输出

D:陶制壶具的输出影响当地居民生活方式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唐三彩开启了中国陶器与西域的交流,唐代陶器借鉴了中亚、南亚诸国的金银器造型及工艺,丰富了中国壶具的型制与装饰语言。然后介绍了长沙窑的盘口壶、广口壶等中国陶器,通过陆上、海上两条途径对其他国家进行了商品与文化输出。由此可知,文段论述了中国陶器对他国文化的吸收和文化的输出,即文化交流。只有B项体现了这种相互的文化交流,当选。
A项脱离“陶器”这一关键词。C项局限于“唐代陶器”,文段说的是“中国陶器”。D项只体现了文化的输出,没有体现对他国文化的吸收。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5题

9、【言语理解】一切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是把原作换一种文字,照模照样地表达。原文说什么,译文就说什么;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怎么说。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至于如何贯穿这个指导思想,却没有现成的规律;具体问题只能个别解决。可是原作的语种不同,不免限制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认识;而实例又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为系统。译者得用读者的语言,把原作的内容按原样表达;内容不可有所增删,语气、声调也不可走样。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翻译实例的运用

B:翻译表达的困难

C:翻译经验的重要

D:翻译理论的体现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说,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是照模照样地表达,这是翻译家一致承认的;接着说,这个指导思想如何贯穿,却没有现成的规律;然后说,因为原作语种的不同,限制了对这个指导思想的共同认识,再加上实例的东鳞西爪,很难组织成系统;最后又从读者接受的角度,进一步说明了翻译表达的困难。文段意在说明翻译表达的困难,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10、【言语理解】“风筝不断线”是吴冠中20世纪80年代前后提出的艺术理念,在中国当代美术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看上去,这是关于“形式美”与“抽象美”之间内在联系的一种阐述,实则它强调的是:艺术创作再怎么创新,再怎么放飞自我,都不能远离现实生活。在吴冠中看来,抽象绘画就像放风筝,风筝是作品,是“从生活中来的素材和感受,被作者用减法、除法或别的法”抽象成的某一种艺术形式,而观众是天空。要让风筝飞上天空,艺术家手中“须有一线联系着作品和生活中的源头”。只有“风筝不断线”,艺术才有根基,才能保持与观众的交流。
下列观点符合“风筝不断线”理念的是:

A:艺术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B:艺术创作应该以生活为基础

C: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

D:艺术离开民众就失去了土壤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吴冠中提出的“风筝不断线”理念对中国当代美术史产生了重要影响,并用“看上去……实则……”的句式强调这一理念实际介绍的是艺术无论怎样创新都不能远离现实生活。接着用吴冠中关于风筝、天空的比喻再次介绍了艺术创作基础来源于生活中的素材和感受,要想让观众接受、欣赏艺术,艺术作品和生活间必须有线相连。由此可知“风筝不断线”理念指的是创作艺术作品要以生活为基础。B项正确。A项的“高于生活”、C项的“艺术的第一目的”文段均未涉及。文段强调的是艺术创作要以生活为基础,D项强调“民众”的重要性,与文段主旨无关,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46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5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