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837

发布时间:2024-05-22 15:46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北京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天津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和改革先行示范区;河北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以上内容,意在阐述:

A:京津冀三地的具体功能定位

B:京津冀三地产业应沿着不同的方向发展

C:顶层设计是实现京津冀一体化的重要途径

D: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可知,文段为并列结构,分别指出了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具体作用,即介绍三地的功能定位。B项是由定位引申的推论,“发展方向”文段未涉及,排除。C项论述顶层设计的作用,偏离话题,排除。D项“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属于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2、【言语理解】

从全世界范围看,论文依然是学术成果主流呈现方式,仍是学术界的“________”。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唯”字,即论文成了学术评价的唯一依据,学术评价________成了计算论文篇数、比拼刊物级别。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必修课  蜕变

B:

硬通货  异化

C:

敲门砖  演绎

D:

磨刀石  沦落

正确答案:B

解析:

第一空,由“论文依然是学术成果主流呈现方式”可知,论文在学术界仍然很重要。“敲门砖”比喻借以求得名利的初步手段。文段说的是论文在学术界仍占重要地位,“初步手段”不符合文意,排除C。“磨刀石”侧重使人或事物某方面产生作用,填入未体现论文在学术界仍占重要地位之意,排除D。

第二空,由“论文成了学术评价的唯一依据”“计算论文篇数、比拼刊物级别”可知,此处是说学术评价背离了应有的评价方式而流于计算论文篇数、比拼刊物级别这种形式。“蜕变”指(人或事物)发生质变,也指衰变。其填入程度过重,排除A。“异化”指相似或相同的事物逐渐变得不相似或不相同,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53题

3、【言语理解】建于1756年的智珠寺,在中轴线上分布着三座建筑,旁边还有一些零散建筑。寺院在历史上经历过火烧和烟熏,这些痕迹在修复中都被完整保留。郭黛姮说:“文物不仅是具体的房子,还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包括它曾经受到过的破坏和灾难。本着这样的原则来认识文化遗产,你就不会把它涂得面目一新。”
这一文段意在说明:

A:文物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B:智珠寺建筑的修复

C:火烧和烟熏的痕迹要完整保留

D:要真实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貌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智珠寺修复中完整保留经历过的火烧和烟熏痕迹的做法,然后引用郭黛姮的话指出文物不仅是具体的房子,还是历史信息的载体,包括它曾经受到过的破坏和灾难。本着这一原则,文化遗产在修复中就不应该被涂得面目一新,而是应真实地保护其原貌。D项与此相符。A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非文段主旨,排除; B项“智珠寺”、C项“火烧和烟熏的痕迹”是文段举例内容,非文段主旨,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2题

4、【言语理解】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高级主管,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内容一定是关于如何管理和经营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公司的职员,那么你们在一起时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关于如何工作的;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房地产商,那么你们谈论的话题一定会是关于房地产的。
此段文字反映了这样一个观点,即:

A:当外因足够强大的时候可以改变内因

B:朋友圈子是决定你生活方式的关键

C:人们的话题总是和朋友的工作紧密联系的

D:不同的朋友会为你营造不同的生活环境

正确答案:D

解析:三个“如果你最亲密的朋友是……那么你们在一起时所谈论的主要话题一定是……”说明短文所讨论的话题是不同朋友所带来的不同生活环境,A项文中没有体现,B项“决定”一词文中没有体现,C项理解错误,其中“人们的话题”表述不对,应是“不同的朋友与自己的话题”。D项是题干所要反映的主要观点。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中,木偶人匹诺曹一撒谎,鼻子就会变长,谎话显而易见。现实生活中,虽然说谎话时我们的鼻子不会变长,但我们身体确实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有的通过肉眼就可以观察到,有的则要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才测试出来。日前,美国犹他州大学的科学家研发出一款新型的眼球测谎仪,通过追踪眼球运动来判断被测试人有没有说谎。
作者接下来最有可能讲述的是:

A:眼球测谎仪如何识别撒谎

B:眼球测谎仪市场前景广阔

C:目前市场上测谎仪的种类

D:眼球测谎仪未来发展趋势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以童话人物匹诺曹引出话题,指出在实际生活中,撒谎时我们的身体也会产生一些细微的生理变化,通过精密的测谎仪器能够测试出来,接着指出美国犹他州大学新研发出一款眼球测谎仪。按照一般的逻辑思维,接下来应该具体介绍这款新型眼球测谎仪是如何测谎的。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

6、【言语理解】在伦敦的日子里,我每天乘着红色的双层巴士在大街上________,每天都有新发现。一次,在皮卡迪利广场,我又看到读小说的乞丐。在慵懒的夕阳下,那乞丐穿戴齐整, ________地坐在马路旁,面前放着一个供路人扔硬币的碗。他把书放在碗旁的地面上,低着头,用手指指着页面,一行一行地读着。他读得那样认真,身边的车水马龙,周遭的一切________,似乎都不复存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徘徊 旁若无人 喧哗

B:踯躅 置若罔闻 喧腾

C:穿行 泰然自若 喧闹

D:穿梭 神情自若 喧嚣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徘徊”意为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踯躅”与“徘徊”同义。两词均不能用来形容乘坐巴士,可排除A、B。
第二空,“泰然自若”形容在紧急情况下沉着镇定,不慌不乱。句中并没有描述紧急情况,故“泰然自若”与句意不符,排除C。
第三空,“城市的喧嚣”为常见搭配,故这里用“喧嚣”形容城市里车水马龙的热闹也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7、【言语理解】人们一般认为,诚信与否是个人品德问题,与他人无关。但是个人品德却不仅仅是个人问题,它还会通过外部性产生社会效果——个人的道德亏欠,最终可能会“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一个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否则经济秩序可能走向崩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始作俑者承担应有的责任,而不是让他人或者整个市场为之埋单。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个人品德缺失将由全社会埋单

B:经济制度对经济秩序意义重大

C:诚信既是社会问题又是经济问题

D:

需用制度抑制不诚信的负外部性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不诚信不仅是个人品德问题,还可能通过外部性“报应”到整个社会头上;然后说明好的经济制度和治理机制应当能够抑制负外部性;最后进一步强调:要通过制度和机制使不诚信者承担责任。A项,文段说的是如何避免由全社会埋单,而非必然由全社会埋单,排除;B项未提到“诚信”问题,C项未提到“制度和机制”的作用,排除。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39题,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31题

8、【言语理解】“煎饼人”是“门门通、门门松”的万金油式的“知道分子”,他们不是将精力专注于某一个感兴趣的领域,而是力求在各个领域都至少获得一些基本知识。他们爱好浅阅读,极度依赖搜索引擎,缺乏思辨力和想象力。他们的涉猎面铺得薄而大,像煎饼一样,但没有厚而重的知识积淀。在信息时代,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稀缺信息的能力有其积极的一面,但同时也容易出现使人不愿意深究某一主题的倾向。
关于“煎饼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善于学习新知识

B:具有触类旁通的能力

C:热衷涉猎而不求甚解

D:占有大量稀缺的信息资源

正确答案:C

解析:分析文段可知,“煎饼人”的定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门门通”,爱好广泛涉猎;二是“门门松”,不愿意进行深入探究,只知皮毛。A、B、D三项皆是对“煎饼人”不正确的表述。C项全面概括了这两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9、【言语理解】下列句子没有歧义、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如果你能抽出宝贵时间,亲自参加我们的婚礼,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

B:老人80岁的时候,还记得哥哥参加学生运动时对自己的评价:一个温情主义者。

C:我看见他很高兴,和他聊起了很快就要举行的国庆晚会的筹备情况。

D:入秋以来,北京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接连下了两场雨。

正确答案:A

解析:A项没有歧义,当选。B项,“对自己的评价”中的“自己”是指老人的哥哥,还是老人,不明确。C项,“很高兴”的是我,还是他,不明确。D项,“北京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既可理解为“北京全境和河北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河北的部分地区”。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

10、【言语理解】对于雾霾天气,人们深受其害。殊不知,精神上也存在雾霾现象,如果不及时祛除,就会使心灵压抑灰暗,精神萎靡不振,思想浑浑噩噩,危害一点儿都不比雾霾天气小。现代社会,节奏快,压力大,矛盾多。这种精神的雾霾对个人生活和事业的害处多多。如何调适心情,驱散雾霾?一剂良方就是借助文艺的力量,以文“明”志、以文“养”心、以文“怡”情、以文“化”人。
对这段文字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借助文艺有助于驱散精神雾霾

B:精神雾霾比雾霾天气更难驱散

C: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精神雾霾出现的原因

D:精神雾霾对人们的危害比雾霾天气更大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由雾霾天气引出“精神雾霾”的话题,着重阐述了精神雾霾的危害及借助文艺驱散精神雾霾的良方。由“如何调适心情,驱散雾霾?一剂良方就是借助文艺的力量”可知A项正确。B、C两项无中生有,文段未对比精神雾霾和雾霾天气哪个更难驱散,也未涉及不良生活方式与精神雾霾因果关系的分析;D项偷换概念,文段说的是精神雾霾“危害一点儿都不比雾霾天气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18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