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经典咏流传》将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重新________和深度发掘,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________,让国人对古典诗词有了更丰富、更亲近、更喜悦的体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阐述 脱胎换骨
B:认识 发扬光大
C:诠释 古为今用
D:观照 与时俱进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表达的是《经典咏流传》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重新进行解读,所填词语应体现解读之意。“认识”指通过实践了解、掌握客观事物。“观照”指仔细观察,审视。两者均不能体现解读之意,排除B、D。“阐述”指论述。“诠释”指说明;解释。两者填入均符合对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重新解读的语境,保留。
第二空,“脱胎换骨”比喻重新做人或彻底改变立场观点。经典诗词的精神内涵经过重新解读并不可能与过去的完全不一样,词义程度过重,排除A。“古为今用”指弘扬古代的精粹,使之成为现今有用的东西,与“精神内涵与时代发展紧密结合”相呼应,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3题
2、【言语理解】陈强塑造反派始于抗战时期的延安,他受导演王滨之邀出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地主黄世仁。演艺界的人都明白,演反派人物很难成大业扬美名,可陈强却________。自饰演黄世仁后,“坏蛋”形象就与他________,他也演得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坚持不懈 藕断丝连 驾轻就熟
B:矢志不移 唇齿相依 心手相应
C:乐此不疲 如影随形 得心应手
D:始终如一 难分难解 游刃有余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藕断丝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与句意不符,排除A。“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侧重指相互依靠。“难分难解”比喻双方关系十分亲密,分不开。用于形容角色与演员的关系均不恰当,排除B、D。
第一空,“乐此不疲”填入符合陈强与众不同的语境。
第三空,“得心应手”填入符合强调陈强演技好的语境。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5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91题
3、【言语理解】孤独,是需要我们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完全不需要装扮、做作,不需要戴着帽子抽根烟来装深沉。诚然,如今的青年缺少一份孤独者的精神,上课、工作、陪伴、娱乐,哪怕仅剩下的一些边边角角的时间也都被电脑和手机无情地占据,空虚和寂寞是自然而然的结果。许多看似大脑活跃的时间,却完全没有用来思考,不论忙碌还是庸碌都没有留下一些独处的时间,白驹过隙的人生又何来理想?
这段话意在强调:
A:独处时间的缺乏,让青年忽略了自身的理想
B:素质教育的缺乏,让青年的学习变得模式化
C:垃圾信息的过饱和,让青年不知思考为何物
D:“无脑”时间的过饱和,让青年没有了方向感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孤独需要有独处的时间,做到“如我所是”;第二句说明如今青年的时间都被电脑和手机占据,缺少一份孤独者的精神;第三句进一步用反问总结,许多看似大脑活跃的时间,却完全没有用来思考,导致人生没有理想。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一些看似大脑活跃、实则完全没有用来思考的时间对独处时间的过度占用,导致人生空虚、没有理想,也即“无脑”时间的过饱和使青年没有了方向感,D项正确。
A项,文段强调的是独处时间的缺乏让人生变得空虚,而没有说独处时间的缺乏让人忽略了本身所具有的理想;且文段侧重强调的是“无脑”时间过多,占用了独处时间,而不是单纯强调“独处时间缺乏”,排除。B项“素质教育的缺乏”文段未涉及,排除。C项,文段强调的是独处时间被无脑时间所占据,未提到“垃圾信息”问题,且“不知思考为何物”表述不恰当,文段落脚在青年缺乏理想上,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0题
4、【言语理解】一个人买了一个鸟笼放在自家客厅里,过一段时间,他一般会丢掉鸟笼或者买只鸟养。因为,即使他本人长期面对空鸟笼不感到别扭,可是来访者却不然,几乎所有客人面对空笼子都会产生好奇和疑惑,主人会为必须反复解释而不胜其烦,最后只好丢掉鸟笼或者真的买只鸟回来。这就是著名的“鸟笼效应”。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所以“鸟笼效应”是必然存在的
B:挂鸟笼本身不说明什么,但是有了一个鸟笼,主人就有可能买一只鸟与之相配
C:“鸟笼效应”是指,大多数时候人们都受制于强大的惯性思维,而缺乏逻辑思维
D:鸟笼里应该有鸟是人们的思维定势,人们见到鸟笼就一定会联想到里面应该有鸟
正确答案:A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鸟笼效应”是一种惯常心理,也就是所谓的思维定势。即当人们见到某种情景之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与该情景有关的必然而主观的判断。在人们的意识里,鸟笼只有养鸟之用,有鸟笼就必须有鸟。C、D两项表述正确。
主人买鸟笼的初衷不一定是养鸟,因此挂鸟笼本身不说明什么,但是有了鸟笼,主人就有可能买鸟,B项正确。
“鸟笼效应”不是说明事物普遍联系的道理,也不是必然存在的,A项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68题
5、【言语理解】“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瑞蚨祥,腰缠四大恒”,这首老北京民谣形象地反映了老字号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荣宝斋的字画,亨得利的钟表,月盛斋的酱肉,张一元的茶叶,十八街的麻花,狗不理的包子……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老字号在老百姓心中的位置和意义
B:老字号的诚信为自己赢得良好的信誉
C:老字号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商业文化
D:每家老字号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技艺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第一句即指出了老字号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最后一句,即“这些耳熟能详的老字号,构成了人们对悠悠岁月的珍贵记忆”,指出了老字号在老百姓心中的意义。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
《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也许是教育的惰性所致:读书人不需要思考和摸索,只需要单向填鸭式的学习和灌输,奉经典为准则,即可读书成才,成就教育的结果。如今,将经典中的糟粕删掉了事,只剩下与当今时代契合的部分,让孩子们重新仰视经典之为经典,这当然还是教育之惰性的延续,只不过把书多编辑一次罢了。
以下表述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三字经》《弟子规》《劝学诗》等作品的广泛流传正是教育惰性的体现
B:对经典作品中的糟粕采用“删去了事”的粗暴简单的处理方式,是一次失败的“拿来主义”
C:对《三字经》《劝学诗》等经典作品应该取其精华,真正使之发扬光大
D:对经典作品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是教育界的败笔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通过《三字经》、《弟子规》等作品成为经典的分析引出现今对经典中的糟粕的处理方式,由此可知文段的论述主题是“将经典中的糟粕删掉了事”,与此相符的只有B项,故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7、【言语理解】正式报刊所持有的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家赋予出版单位专有出版权的标志和 。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征
B:号码
C:代表
D:象征
正确答案:D
解析:空缺处要求填一个与“标志”近义的并列词语,D项最为恰当。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关注现实应该是为完成 ,我非常愿意为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做些事情。这真的是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义务
B:使命
C:权利
D:必修课
正确答案:B
解析:由“中国知识分子应该做的事情”可知,关注现实应该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使命,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目前,我国蓝领岗位中依旧还有大量的瓦工、钢筋工、锅炉工、油漆工等工种,而受专业“学科化”等影响,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中仅能找到相关的,且带有浓厚“学科”色彩的专业名称,而这些专业名称很难让学生将未来相应的就业岗位与上述蓝领岗位对应起来,造成真正进入上述蓝领岗位的毕业生数“大打折扣”。
这段文字意在指出:
A: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目录需要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
B: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教育无法培养学生进入蓝领岗位
C:瓦工、钢筋工、锅炉工等岗位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蓝领工种
D: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导致中职学生就业困难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说的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中存在的专业目录中专业名称与实际蓝领岗位工种不对应的问题,而这种状况的存在造成真正进入蓝领岗位的毕业生很少。由此可知,文段意在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应根据实际岗位需求调整,A项与此相符。
B、C两项未涉及专业目录不匹配的问题,排除。D项“中职学生就业困难”文段未涉及,且文段说的问题是专业目录设置与实际岗位需求不符,而非“专业名称设置与实际教育内容脱节”,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5)-考友回忆版第19题
10、【言语理解】真正的社会主义政治国家,应是以社会为本位,以社会至上,________建立法治国家,________要形成法治社会。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B:一面 一面
C:既然 那么
D:不只 更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句意可知,由“法治国家”到“法治社会”属于递进关系,括号处应填入表递进关系的关联词。A、B两项表并列,C项表因果。只有D项“不只……更……”表递进,当选。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