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829

发布时间:2024-05-22 1:37     浏览量:28

1、【言语理解】《你幸福吗?》在《新闻联播》连续播出了8天,引起网络热议,以“你幸福吗”为关键词的搜索,也有超过5600万的词条,而最开始爆红的无疑是那位回答“我姓曾”的大爷,很难想象,这样的“雷人回答”在以前的央视能否播出。
对这段信息的提炼不恰当的是:

A:这档节目颠覆了许多人心目中对央视的传统印象

B:央视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语境存在巨大差别

C:《新闻联播》每一次细小的改变都会引发舆论的关注

D:央视新闻开始将麦克风交给普通人,倾听他们的声音

正确答案:B

解析:由文段尾句“很难想象,这样的‘雷人回答’在以前的央视能否播出”,可推知A;由“引起网络热议”“也有超过5600万的词条”可推知C;《你幸福吗?》是央视走进基层,倾听百姓心声的一档节目,故D项正确。大爷将“你幸福吗?”理解为“你姓福吗?”,由此不能推出央视新闻与普通人之间的语境存在巨大差别,B项说法不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17题,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2题

2、【言语理解】唐晓娟不得不对赵阳这种不通过正当途径解决两人矛盾的方式表示十分的遗憾。
唐晓娟是否赞成赵阳的做法?

A:赞成

B:不赞成

C:没有明说

D:与此无关

正确答案:B

解析:“不得不对”,双重否定表示肯定,即“对”。代入原文就是“唐晓娟对赵阳这种……方式表示十分的遗憾”,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圆珠笔画是由一根根笔迹纤细的线条累加而成的,明暗对比细腻。因为圆珠笔的油墨不可擦去,观看者可以从作品中看出每一笔的轨迹,这也就对圆珠笔绘画有了更严格的要求:每一笔画都需力求一笔到位,不可修改。又由于圆珠笔画的明暗层次性,使得绘画者在用圆珠笔绘画时对力的把握控制至关重要,其绘画难度也大大高于其他绘画作品。可以说,一个娴熟的圆珠笔画家,至少可以证明他在绘画能力上是完全合格的。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圆珠笔画作品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B:圆珠笔画技法是最难以掌握的技法

C:圆珠笔画能够体现画家的绘画功底

D:圆珠笔画的水平直接反映绘画水平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指出圆珠笔画每一笔都需一笔到位、明暗层次分明要求对力的准确把握的特点,由此总结说明圆珠笔画对绘画者能力的要求较高,体现绘画者的功底,C项表述与此相符。A项不是文段重点,排除。B项“最难以掌握的技法”从文中无法得出,排除。D项,文段只是说一个娴熟的圆珠笔画家至少在绘画能力上是“合格的”,由此无法得出“圆珠笔画的水平直接反映绘画水平”,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

4、【言语理解】艺术不是象牙塔里的________,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说到底不过是唯美主义________的志向。自古以来,艺术就与政治、经济、信仰等种种意识形态因素甚至流行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B:孤芳自赏 一厢情愿

C:顾影自怜 孜孜以求

D:自命清高 遥不可及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由“艺术就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知,“为艺术而艺术”是不可能的,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密不可分。“虚无缥缈”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与句意相反,排除A。“孜孜以求”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含褒义,与此处含贬义的语境不符,排除C。
第一空,“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自命清高”指自以为强大,看不起别人。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对应,“孤芳自赏”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题

5、【言语理解】一位年轻人曾问乔布斯:你的智慧从哪里来?乔布斯回答:来自精确的判断力。年轻人又问:精确的判断力从哪来?乔布斯回答:来自经验的积累。年轻人再问:那你的经验又从哪里来?乔布斯真诚地回答:来自无数错误的判断。
与这个故事揭示的道理最不相符的是:

A:胜败乃兵家常事

B:失败是成功之母

C:实践里面出真知

D:吃一堑,长一智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年轻人和乔布斯的问答可知,乔布斯的成功源于无数次失败的经验,即表明经历了失败和实践才能获得提高。B、C、D三项均符合。A项“胜败乃兵家常事”不含失败后有所提高之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9月)第44题,2015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4月)第44题

6、【言语理解】世人心灵深处均多少缺乏安全感,都有克服这种与生俱来的不安全感的需要,人们将这种由此形成的本能的渴望称为“救赎”。西方文化反映了游牧民族先民的感受,因而当现有的水草用罄时,要找出路永远是寻找外在的绿洲。相反地,中国文化反映了大陆性农民祖先的感受,若今年收成不好,办法不外是就地从自我努力开始,譬如修筑灌溉管道、改进土壤与种子等,以期来年的庄稼生产有质与量的增进。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形成东西方“救赎”观念差异的背景

B:东西方“救赎”观念的差异源于其文化内涵不同

C:东西方文化对“救赎”有着不同的认识

D:自我改良才是“救赎”的正确途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先提出“救赎”的概念,然后指出西方文化中的“救赎”是寻找外在的出路,而中国文化是从自我努力开始。而二者的不同缘于一个反映的是游牧民族的感受,一个反映的是大陆性农民的感受。即二者的差异缘于不同的文化内涵。与此表述最相符的为B,当选。
A项“背景”、C项“认识”不是文段论述的重点。D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7、【言语理解】暖春三月,当你在华南植物园的姜园中漫步时,会看到一种头戴“高帽”的奇特植物,每当微风吹拂,就像是翩翩起舞的“美少女”,甚是惹人怜爱,“她”就是益智,属于姜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高1~3米;茎丛生;总状花序在花蕾时全部包藏于酷似“高帽”状的总苞片中;花冠白色,唇瓣粉白色而中部具粉红色脉纹。由于花果均有很高的观赏性,益智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
这段文字主要介绍益智的:

A:植物种属

B:观赏价值

C:生长习性

D:生存环境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为分总结构,首先指出益智是一种头戴“高帽”的奇特植物,然后对其外形进行具体描述,末句总结说明由于益智的花果均有很高的观赏性,所以益智是优良的园林观赏植物。B项的“观赏价值”与末句相符。
A项对应“属于姜科,为多年生草本植物”,为文段部分内容,概括不全面;C项的“生长习性”和D项的“生长环境”文段均未展开论述,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

8、【言语理解】正式报刊所持有的国内统一刊号,是国家赋予出版单位专有出版权的标志和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特征

B:号码

C:代表

D:象征

正确答案:D

解析:空缺处要求填一个与“标志”近义的并列词语,D项最为恰当。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建筑物寿命过短,浪费社会资源,产生建筑垃圾,构成环境威胁。我们除了要谴责豆腐渣工程以外,非质量原因的建筑“短命”现象________了决策者的权力任性,更是戳到了城乡规划短视病的痛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显现

B:凸显

C:凸现

D:突现

正确答案:B

解析:“显现”指呈现、显露。“凸显”指突出地显露。“凸现”指突出地显现。“突现”指突然出现;突出地显现。横线后陈述的是“决策者的权力任性”问题,对于问题,用含有“暴露”之义的“凸显”更合适。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思想史研究在很长时间里面,变得相当狭窄和单一,近来这种状况有一些变化的________,其实,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种趋势下的思想史研究不能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痕迹 刻舟求剑

B:苗头 南辕北辙

C:迹象 画地为牢

D:呼声 闭门造车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句中说的是学科界限的打破是一种必然趋势,因而思想史的研究不应再局限于原来狭窄和单一的学科领域,而应着眼于更广阔的视野。“刻舟求剑”比喻拘泥、不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完全相反。通过词义可排除A、B。“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闭门造车”比喻不管客观情况如何,只凭主观愿望办事。文段说的是学科界限森严,强调的是范围,故“画地为牢”填入更恰当。
第一空,“迹象”指表露出来的不很显著的情况,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