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推理】柳宗元:文学家
A:马致远:文学家
B:司马迁:诗人
C:吴承恩:小说家
D:龚自珍:史学家
正确答案:C
解析:柳宗元是文学家,吴承恩是小说家。A项马致远是曲作家,B项司马迁是史学家,D项龚自珍是诗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2、【判断推理】旁观者效应又称责任分散效应,是指在紧急事件中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情形符合旁观者效应的是:
A:公路上发生货车侧翻,大家纷纷帮助货车司机小杨保护货物防止哄抢
B:路上偶遇行人跌倒,小李见周围无人见证怕承担责任不敢帮助
C:超市附近突发火灾,小张催促其妻报警,其妻回答别人肯定已经报警了
D:海边有人落水,救生员小王边跑边喊,提醒围观群众不要随意下水施救
正确答案:C
解析:旁观者效应定义的关键信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
A项,大家帮助货车司机保护货物防止哄抢,并没有产生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不符合定义,排除。
B项,小李见周围无人而不敢帮助,并没有他人在场,不符合定义,排除。
C项,小张妻子回答别人肯定已经报警了,是由于有他人在场而产生的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符合定义,当选。
D项,救生员小王提醒围观群众不要随意下水施救,原因是担心群众自身的安全,而不是因为有他人在场而产生对救助行为的抑制作用,不符合定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
3、【判断推理】垃圾邮件:指向未主动请求的用户发送的电子邮件广告、刊物或其他资料,没有明确的退信方法、发信人、回信地址等的邮件;利用中国电信的网络从事违反其他ISP的安全策略或服务条款的行为;其他预计会导致投诉的邮件。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垃圾邮件的是:
A:不知从哪里发来的介绍最新的护肤品的广告邮件
B:一封热情洋溢的表扬信但没有明确的发信人
C:一个认识的联系人发来的贺卡但其中带有病毒
D:某未知网站发来的中奖信息的邮件
正确答案:C
解析:垃圾邮件的定义要点:没有明确的退信方法、发信人、回信地址等。
A项,不知道哪里发来的广告邮件,符合定义要点,属于垃圾邮件。
B项,没有明确发信人的表扬信,也没有退信方法等,属于垃圾邮件。
C项,发来贺卡的是一个认识的联系人,不符合垃圾邮件的定义要点。
D项,未知网站发来的邮件,也没有明确的发信人等,属于垃圾邮件。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
4、【判断推理】期刊:杂志
A:水果:柠檬
B:酱油:食品
C:油墨:印刷
D:皮肤:搔痒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中期刊和杂志是包含关系,期刊包含杂志。A项水果和柠檬也是包含关系,水果包含柠檬;B项酱油和食品是包含于关系,酱油包含于食品;C、D两项均不具备这种关系。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5、【判断推理】注意力经济是指通过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培养潜在的消费群体,以期获得最大的未来商业利益的经济模式。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注意力经济的是:
A:一服装企业以高薪聘请某知名度很高的歌星做代言人
B:奥运会期间,某商业银行推出一款以奥运为主题的信用卡
C:一饮料生产企业斥巨资获得国内某高收视率选秀节目的冠名权
D:某手机制造商大量投入研发经费,用以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
正确答案:D
解析:注意力经济定义的关键信息: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
A项,服装企业高薪聘请知名度很高的歌星做代言人,是通过歌星的高知名度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B项,商业银行在奥运会期间,推出以奥运为主题的信用卡,是通过奥运会的高关注度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C项,饮料生产企业斥巨资获得高收视率选秀节目的冠名权,是通过节目的高收视率最大限度地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符合定义。
D项,手机制造商大量投入研发经费是为了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并未体现最大限度地吸引用户或消费者的注意力,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
6、【判断推理】在学校图书馆,只有出示院系开具的证明才能进入特藏书库阅览。如果没有参加教授的课题组,院系就不会开具证明。小张最近因表现突出被李教授吸收进了自己的课题组。小王因个人原因在上星期退出了陈教授的课题组。
如果上述断定为真,下列( )项一定为真。
A:小张现在可以进入特藏书库阅览
B:小王现在不能进入特藏书库阅览
C:只要进入了教授的课题组,就能进入特藏书库阅览
D:没有获得院系开具的证明,说明没有参加教授的课题组
正确答案:B
解析:由题干可知:能进入特藏书库阅览→出示院系开具的证明→参加教授的课题组。
肯后不能肯前,A、C两项不一定为真。
否后则否前,B项一定为真。
否前不能进行有效推理,D项也不能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7、【判断推理】只有遇到下雨天,客车才不会准时到达。现在,客车没有准时到达,所以( )遇到下雨天。
A:没有
B:可能
C:一定
D:不可能
正确答案:C
解析:“只有遇到下雨天,客车才不会准时到达”是一个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推理规则为“否前则否后,肯后则肯前”。“客车没有准时到达”肯定了后件,因此就可以得出肯定的前件,即一定遇到了下雨天。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以上)第56题, 2015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乡镇)第53题
8、【判断推理】静脉产业:指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如同人体血液循环中的静脉一样。
下列不属于静脉产业的是:
A:某企业用“资源—产品—废弃物”的经济模式开采原生自然资源,并注重资源利用,关注经济系统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
B:德国的绿点公司负责社区黄色垃圾箱和垃圾袋中垃圾的收集、分类、回收和再利用,处理费用由获得“绿点”标志认证的企业或销售商支付
C:某企业规定,生产者对其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并明确废弃物的管理原则,避免产生—循环使用—最终处置
D:当今,世界发展遇到两个共同难题: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变废为宝是解决的有效途径,如某企业利用花生壳生产夹板作为建材,具有较好的抗震效果
正确答案:A
解析:静脉产业定义的关键信息:实现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
A项,只涉及了资源的开采和利用,没有涉及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不符合定义。
B项,对垃圾进行收集、分类、回收和再利用,体现了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符合定义。
C项,生产者对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负责,明确废弃物的管理原则,体现了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符合定义。
D项,变废为宝是解决垃圾过剩和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体现了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4题,201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41题
9、【判断推理】暂予监外执行是指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无期徒刑的罪犯,在某些法定情形出现时,暂时不采取在监狱或看守所执行原判刑罚的一种变通执行方法。罪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暂予监外执行:(1)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2)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的;(3)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只有在符合第二种情形时,才可以暂予监外执行。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或者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罪犯最有可能适用暂予监外执行的是:
A:罪犯甲(女)被判处有期徒刑,丈夫死亡,父母患重病,尚有三个3~8岁的未成年子女无人照看
B:罪犯乙被判处有期徒刑,入监后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杀未果,危及生命
C:罪犯丙被判处有期徒刑,服刑期间突发疾病,肢体瘫痪,生活不能自理
D:罪犯丙(女)被判处死刑,判决生效后发现其已怀孕三个月
正确答案:C
解析:暂予监外执行的定义要点:情况1,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的罪犯:①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除对适用保外就医可能有社会危险性的罪犯、自伤自残的罪犯;②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的婴儿的;③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情况2,对无期徒刑的罪犯:只适用怀孕或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
A项,甲被判处有期徒刑,3~8岁的未成年子女不属于哺乳期的婴儿,不符合情况1中的情形②,排除。
B项,乙被判处有期徒刑,自伤自残的罪犯不得保外就医,不符合情况1中的情形①,排除。
C项,丙被判处有期徒刑,生活不能自理,符合情况1中的情形③,保留。
D项,丙被判处死刑,既不是有期徒刑、拘役,也不是无期徒刑,不符合任一情况,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6题
10、【判断推理】行政效率:是指在行政管理中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是人们在单位时间内和空间内开展行政活动,获得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社会效果。
下列不体现行政效率高低的是:
A:非典期间,哈尔滨市政府严格控制各种大规模集会,通过互动式的视讯会议来传达消息,安排工作
B:某港商在某省投资兴办企业,跑审批跑了半年,项目书上盖了上百个公章,仍未跑完
C:中央制订减轻农民负担的政策,增加农民收入,受到农民普遍欢迎
D:鼠害危害湘江防洪大堤,但当地有关部门因“目前没有防鼠经费,尚需打报告等审批”,使问题议而不决
正确答案:C
解析:行政效率的定义要点是:投入的工作量与所获的行政效果之间的比率。A项通过视讯会议来传达消息,安排工作,具有很好的行政效果,符合定义;B项审批半年未跑完说明行政效率低,符合定义;C项制订政策没有体现工作量的投入,不符合定义;D项也说明行政效率低,符合定义。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