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821

发布时间:2024-05-21 5:24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题西林壁》《和子由渑池怀旧》是苏轼的哲理诗,其________的诗句如“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和“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等早已________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表达思想和情感的生动话语。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脍炙人口 渗透

B:口碑载道 渗入

C:妇孺皆知 浸润

D:家喻户晓 浸透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由“苏轼”及其著名的诗句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大家都知道的意思。“口碑载道”形容到处都是群众称颂的声音。
第二空,“浸润”指(液体)渐渐渗入,滋润,如春雨浸润大地;“浸透”指(液体)渗透,比喻饱含(某种思想感情等)。二者均不能用来描述诗句融入和影响人们的日常话语体系,排除C、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题,2017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3题

2、【言语理解】“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辩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全球的与地方的不再是作为文化的两极而存在,而是作为并联在一起的、相互关联的原则而存在。这些过程不仅仅包括跨边界的相互联系,而且还要将内在于民族国家社会的社会与政治属性加以转化。这就是我所界定的“世界化”。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化”是一种非线性的、辩证的过程

B:世界化意味着内在的全球化,意味着发自民族国家社会内部的全球化

C:“全球化”过程中的世界的和地方的文化是相互关联的

D:世界化包括跨边界的联系和民族国家内部的联系

正确答案:B

解析:在文段中,作者先谈到了“全球化”这一概念,然后引出作者所理解的“世界化”的概念。从最后一句话“这就是我所界定的‘世界化’”可以得知,作者要谈的主要观点是关于“世界化”的。由此可排除A、C。再看世界化的定义,“不仅仅包括跨边界的相互联系,而且还要将内在于民族国家社会的社会与政治属性加以转化”,B选项是最合适的。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美国政府再度把中国最大电商平台列入其“恶名市场”黑名单,这类市场以兜售假货而闻名。阿里巴巴辩称,美国政府这一决定背后或许存在政治动机。四年前,阿里巴巴旗下在线集市淘宝网在对假货展开打击后,被撤下了该黑名单。但现在,淘宝再度被列入了该黑名单。“尽管近来的措施令人对未来产生积极的期待,但目前报告的造假和盗版水平高得难以接受”,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称。该机构负责编制《恶名市场审查报告》。阿里巴巴表示,它对这一决定感到“非常失望”。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淘宝再度被美国列入“恶名市场”黑名单

B:阿里巴巴与美国政府贸易摩擦

C:不公正的“恶名市场”黑名单

D:政治动机与跨国贸易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为总分结构,首句介绍了美国政府再度将淘宝列入“恶名市场”黑名单这一事件,后文以阿里巴巴和美国方面对这一问题的表态展开了详细论述。B、D两项均未提到“恶名市场”黑名单这一关键词,排除;C项的“不公正”无法推出,文段只是客观论述阿里巴巴方面和美国方面对这一事件的态度,结果是否公正文段未给出明确判断。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7题

4、【言语理解】在现代社会中,当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时不应该忽视接受教育方面的需求。如果没有对于人类在科学、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成就的欣赏能力并从这种欣赏中获得满足,那么,一个人就算不上获得了真正的生活,只不过是生存而已。
这段话主要支持了这样一种观点,即教育:

A:并不关注于某些具体的目的

B:可以使人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

C:可以使人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

D:主要教授有关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一个人追求幸福生活不应该忽视教育,接着说明说明了良好的教育对追求幸福生活,获得真正的生活所起的作用,而追求幸福生活和获得真正的生活是“更充分地享受生活的乐趣”,而不是“获得维持生活的基本能力”,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一次,电台请了一位商界奇才做嘉宾主持成功之道,他说:“还是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一处金矿,于是人们一窝蜂地拥去开采。然而,一条大河挡住了必经之路,如果是你,该如何是好?”有说绕道走的,也有说是游过去的,他却说:“为什么非得淘金,不可以买一条船营运吗?那样的情况下,你就是把渡客宰得精光,他们也会心甘情愿,因为前面有金矿啊!”
这段文字表明的道理不包括:

A:干他人不想干的,做他人不曾想的,这就是成功之道

B:困境在智者眼中往往意味着一个潜在的机遇,只是我们不曾想起

C:正是这不经意的想法,会让你在不经意间解决了问题

D:培养多元思维,学会从多种角度认识事物,你才能成功

正确答案:C

解析:A、B、D三项的道理都可以从“商界奇才”的话中看得出,而C项中“不经意的想法”表述有误,题中并没有体现“不经意”这一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做学问首先是有一说一,实事求是,尊重原始实验数据的真实性。在诚实做研究的前提下,对具体实验结果的分析、理解有________甚至错误是很常见的,这是科学发展的正常过程。可以说,许多学术论文的分析、结论和讨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________,越是________的科学研究,越容易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结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争论 错误 严谨

B:异议 弱点 复杂

C:偏差 瑕疵 前沿

D:意见 局限 真实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由“甚至错误”可知,此处所填词语须与“错误”构成递进关系,即与“错误”意思相近,但语义程度稍浅。四个选项中只有“偏差”符合要求。
第二空,“弱点”一般用来形容人或物,不适合用来形容“学术论文的分析、结论和讨论”,排除B。
第三空,“越是严谨的科学研究,越容易出现错误理解和错误结论”不合逻辑,排除A。“科学研究”没有真实不真实之说,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

7、【言语理解】艺术不是象牙塔里的________,所谓的“为艺术而艺术”,说到底不过是唯美主义________的志向。自古以来,艺术就与政治、经济、信仰等种种意识形态因素甚至流行时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闭门造车 虚无缥缈

B:孤芳自赏 一厢情愿

C:顾影自怜 孜孜以求

D:自命清高 遥不可及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二空,由“艺术就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可知,“为艺术而艺术”是不可能的,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密不可分。“虚无缥缈”指看不见、摸不着、虚幻但又实际存在的东西,与句意相反,排除A。“孜孜以求”比喻不知疲倦地探求,含褒义,与此处含贬义的语境不符,排除C。
第一空,“孤芳自赏”比喻自命清高,自我欣赏,也指脱离群众,自以为了不起;“自命清高”指自以为强大,看不起别人。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相对应,“孤芳自赏”更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7题

8、【言语理解】“一带一路”的宏伟构想,从历史深处走来,融通古今、连接中外,________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________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________古老丝绸之路崭新的时代内涵,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了新的机遇之窗。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追溯 实现 植入

B:顺应 承载 赋予

C:遵循 明晰 提出

D:适应 承接 蕴蓄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追溯”比喻探索事物的由来本末,常指对过去探索,修饰“潮流”不恰当,排除A。“遵循”指遵照,依照,通常与“规律”搭配,与“潮流”搭配不当,排除C。“顺应”指顺从,适应。“适应”指适合。B、D两项均可与“时代潮流”搭配。
第二空,“承接”意为承担,接受,接续,常见搭配为“承接广告”“承接上下文”等,与“梦想”不搭配,排除D。“承载”有托着,承重之意,用来表达“一带一路”作为寄托丝绸之路沿途各国发展繁荣梦想载体的作用恰当,且“承载梦想”为习惯搭配。
验证第三空,“赋予”有给予之意,用来表达新丝绸之路给古老丝绸之路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语境恰当,且“赋予……内涵”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32题,2017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5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1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6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2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2题

9、【言语理解】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够填补人们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不能同样填补道德的缺陷。”
对这句话理解无误的是:

A:在某种意义上,道德比智慧对人更重要

B: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但是不能缺乏道德

C: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而道德的缺陷却不能填补

D:道德的缺陷,往往会带来智慧上无可弥补的缺陷

正确答案:A

解析:“常常能够填补”与“不能同样填补”两相对比,表明在生活中,道德比智慧更重要,故答案为A。但丁的话并没有包含“一个人可以缺乏智慧”的意思,B理解错误;C项“智慧的缺陷可以填补”,原文说的是智慧的缺陷常常可以用道德来填补,强调的是道德与智慧间的互补性,故C理解与原文有偏差。D项意为道德的缺陷会造成智慧的缺陷,明显与原文不符。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我国民间一直有“大蒜百利,只害一目”的说法,《本草纲目》也有“大蒜久食损眼伤肝”的记载。从临床经验上看,长期、大量吃蒜,对眼睛确实是有害的。蒜味辛辣,而且它是清窍的,通眼睛,容易造成眼睛损伤。现代医学也认为,大蒜的某些成分对眼黏膜、眼结膜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中医理论还认为,肝开窍于目,肝血充足可以养目,肝血虚则目无所养,表现为视物不清、双目干涩。大蒜性味辛温,吃多了不仅易导致肝血亏虚,目无所养,还会助火伤目,加重眼疾。不仅如此,蒜属发物,而且刺激性强,食用不当还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发疾病。比如若患有非细菌性肠炎、腹泻时再吃大蒜,强烈的刺激会使肠黏膜充血、水肿加重,促进渗出,使病情恶化。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

A:日常生活中吃蒜一定要适度

B:中医和现代医学对于食用大蒜利弊的认识存在一定的差异

C:长期、大量食用大蒜对眼睛是有害的

D:中医上关于大蒜危害的说法得到了现代医学的验证和支持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引用民间说法、中医理论、现代医学观点,论述了长期、大量食蒜对眼睛、肝以及已发疾病的危害。由此可推出,日常吃蒜要适度,A项正确。B项的“差异”文段未涉及;C项仅涉及对眼睛的危害,概括不全面;D项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