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804

发布时间:2024-05-19 11:54     浏览量:26

1、【言语理解】会后,代表委员们纷纷就政府工作报告发表看法,一致认为报告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听了以后十分令人:

A:兴奋

B:高兴

C:激动

D:振奋

正确答案:D

解析:句中要填的应是一个能表达代表委员们听完政府工作报告感受的词语,只有“振奋”能体现受到激励,奋发向前的意思。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天池经历了漫长的无名时期,后来伴随着天池传说的兴起,天池也开始________。谈到天池传说,还有一个缘由:人们面对神奇的山水之境时,总爱把神灵的光环罩在山水的头上,使山水之景与神灵之气________,即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声名鹊起 相得益彰

B:门庭若市 相映成趣

C:脱颖而出 相濡以沫

D:广为人知 相视莫逆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门庭若市”形容来的人很多,非常热闹。文段说的是天池开始出名,并非强调人多人少的问题,排除B。“脱颖而出”比喻本领全部显露出来,通常用于其他事物比较的语境,而文段中说的是天池自己的变化,排除C。
第二空,句中说的是把“山水之景”和“神灵之气”结合起来。“相视莫逆”形容彼此间友谊深厚,无所违逆于心。对象均只能为人,排除D。“相得益彰”填入恰当。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6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 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84题,2016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类)第85题,2016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7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0题,2016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82题,2016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6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6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6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2016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85题,2016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85题,2016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6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6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6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89题,2016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1题,2016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4题

3、【言语理解】“毛病”一词有许多含义,下列几句话中“毛病”的含义依次是:
①一到天阴下雨时他就腿疼,这是他的老毛病了。
②我刚买的电视机有声音没图像,你知道是哪儿出毛病了吗?
③你成天心不在焉的毛病,一定要下决心改掉。
④如果不加分析地用他们的经验,是要出毛病的。

A:病症 失误 缺点 错误

B:病症 故障 缺点 错误

C:病症 故障 问题 错误

D:病症 问题 错误 事故

正确答案:B

解析:②句“电视机”出现的没图像的状况属于机器本身的“故障”或“问题”,“失误”适用于人,排除A。③句“心不在焉”是人的“缺点”或“错误”,“问题”不能改掉,排除C。④句阐述的是不加分析地用他们的经验的后果,此句的毛病应为“错误”,“事故”表示的程度太重,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4、【言语理解】①要想彻底解决足球比赛中的“黑哨”问题,必须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
②希特勒________鼓吹的“种族优胜论”,是法西斯主义的重要理论根据。
③要________这种丑恶现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根除 大肆 铲除

B:铲除 大肆 根除

C:根除 大事 铲除

D:铲除 大事 根除

正确答案:B

解析:①、③句,“根除”指彻底消灭。其适用对象多为抽象事物。“铲除”连根除去,消灭干净。词义比“根除”重,且适用对象既可为具体事物也可为抽象事物。③句中消灭的对象为“丑恶现象”,①句中消灭的对象为“产生这一现象的社会土壤”,①句程度较③句重,故①句应用“铲除”,另外,“铲除”本义指用铲子除去,与“土壤”搭配更恰当,排除A、C。
②句,由“鼓吹”一词可知,句意表达带贬义色彩,选偏贬义的“大肆”更恰当,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中国六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是一个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当中,如何在农业人口大国的基础上,艰苦地完成工业化原始积累,进入产业资本扩张阶段,并开始向金融资本阶段________的过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上升

B:跨越

C:跃进

D:跃升

正确答案:D

解析:分析可知,“在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资本主义体系当中……农业人口大国……艰苦地完成……进入……”表明中国六十年的经济发展历程是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跃升”所表示的向上飞跃的动作,形象地体现出了中国经济从产业资本扩张向金融资本阶段过渡的艰苦与高难度。“跨越”“跃进”都只是横向的过渡,“上升”与“跃升”相比,没有体现跳跃性。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6、【言语理解】啥是佩奇?这只其貌不扬的粉红小猪,本身就是家庭亲情的象征。父母、姐弟,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地生活在一起。这个舶来的故事,________了中国老百姓“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淳朴理想,也符合孩子们对童年、父母、家庭日常的真实感受。这是最基本的人伦感情,也是全世界通用的语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符合

B:暗合

C:迎合

D:吻合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意为这个舶来的故事所体现的情感与中国老百姓对家庭的淳朴理想恰好是相通的。“符合”填入与后文的“也符合”重复,且“符合”一般不与“了”搭配,排除A。“迎合”指有意使自己的言语或举动适合别人的心意,侧重于有意的、有针对性的,而文段中明确说了佩奇是“舶来的”,不是专门为中国人创作的,故“迎合”与语境不符,排除C。“吻合”指完全符合,程度过重,排除D。“暗合”指没有经过商讨而意思恰巧相合,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25题

7、【言语理解】回到故乡时,发现故乡的传统生活方式正在消亡。村里的人们曾经拥有一个________而完整的精神世界,但是外面的世界改变了这一切。这个村正在________而又急遽地转型,只是生活在其中的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美好 不着痕迹 似信非信

B:淳朴 潜移默化 漠然无知

C:单一 默不作声 懵懵懂懂

D:封闭 悄无声息 浑然不觉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句中“曾经拥有”“但是……改变了这一切”可知,此处所填词语应与“外面的世界”相对应。四个词语中只有“封闭”与此相符。
第二空,“悄无声息”含有悄然无声的意思,填入句中形容村子的转型亦恰当。
第三空,正因为村子的转型具有“快”和“无声”的特点,所以生活在其中的人才没有意识到,与此对应的词语为“浑然不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0题

8、【言语理解】近代以来,怎样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成为很多学者关注的重要问题。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也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传统。这些________的观点当然受到了当时历史环境的影响,但也暴露出一些人在思维模式上的局限,即用________的思维来看待复杂的文化现象。这种思维模式在今天的研究中依然不同程度地存在。
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的:

A:荒谬 泾渭分明

B:偏颇 非此即彼

C:片面 针锋相对

D:极端 水火不容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由“有人主张全盘西化,也有人主张全面恢复传统”可知,学者的这些观点过于偏向一方,所填词语应含偏向一方的含义。“荒谬”指极端错误,强调非常不合情理,而非偏向一方,填入此处与句意不符,排除A。
第二空,由“即”可知,所填词语与前文“有人主张……也有人主张……”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所体现的思维构成解释说明关系,表示两者必须选其一之意。“针锋相对”“水火不容”均侧重双方对立,不含两者必选其一之意,排除C、D。“非此即彼”指不是这一个,就是那一个,填入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省级)-考友回忆版第29题,2021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市地)-考友回忆版第32题

9、【言语理解】

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方针,以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思维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在儒家崇尚务实和“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形成了以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创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华古代文明具有文理交融的包容性

B:

古代科技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实现途径

C:

传统文化和古代科技存在必然的联系

D:

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孔子的教育方针和目标具有实用性,然后说明《中庸》思想与研究科学的方法具有一致性,最后总结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总结部分为文段重点,即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未体现文段主题词“古代科技”,排除。

B项,文段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的重要影响,“实现途径”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C项,侧重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科技之间的联系,未体现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的重要影响,概括不完整,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1题

10、【言语理解】伦敦是世界上最拥挤的城市之一,在拥挤程度最甚的街道上,车速甚至在每小时12英里以下。面对这种状况,伦敦政府开始对机动车收取拥堵费,出行当天或者之前交费,每辆8英镑。起初,伦敦街道拥堵的状况有所好转,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拥堵又出现反弹。不久,拥堵达到了最大化,行车速度只能在每小时8英里以下。原来,在收取拥堵费之前,许多私家车主觉得城市的拥堵也有自己的责任,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负罪感”,从而有意无意地减少驾车出行的时间。可是当他们交了8英镑的拥堵费之后,就认为自己为“错误”付出了代价,驾车出行理直气壮,没有了“负罪感”。很多时候,面对别人犯下的错误,我们总想让对方付出代价。可是,有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宽容甚至“放任”他的错误。只有这样,他才会产生内疚感,从而能长时间地记住这个错误,永远不犯同样的错误。
这段文字主要说明了:

A:只从制定规则考虑没有从道德去考虑易适得其反

B:面对伦敦的交通拥堵最好的方式就是宽容

C:伦敦的交通政策不完善

D: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以伦敦收费治理交通拥堵的事例,说明了一个道理:面对别人的错误,有时候最好的方式就是宽容甚至“放任”他的错误,只有这样他才会产生内疚感,从而避免犯同样的错误。若只从制度层面去考虑,容易适得其反。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伦敦的交通问题不是文段意在说明的内容,排除B、C。D项明显不符题意,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