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798

发布时间:2024-05-18 21:43     浏览量:21

1、【言语理解】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的最终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这”字指代的是:

A: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

B:以“有人”开头的三个句子中所表达的观点

C: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

D:人们说话不应该用文字游戏开玩笑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这”指代其前内容,即以“有人”开头的三个句子所表达的观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竹书纪年》的整理者也受到后世的一都独尊制度和思想的影响,在整理此书时,有意删掉了一些不符合“更不徙都”的材料。然而这样删削,却为人们廓清那些本来就不易弄清的遥远的历史问题带来了更多的麻烦。幸好有一些文献,特别是《括地志》又将“更不徙都”以外的一些材料拾掇起来,乍看上去这些材料是相互矛盾的,实质上却是客观事实的反映。
对这段话的主旨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竹书纪年》并不是一部完整意义上的史书,因为它隐瞒了一些事实

B:史书中关于一些历史事实的记载往往自相矛盾

C:不同史书之间的交叉验证有助于我们发掘历史的真相

D:封建独尊制度的流毒遗害至今,对于考古学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竹书纪年》的删削给人们廓清史实带来了麻烦,后用“幸好”表弱转折,阐述了《括地志》与其起到互证的作用,实质上反映了客观事实。整个文段通过具体例子说明不同文献中看似矛盾的资料,实质上反映的是客观事实,反而有助于后人廓清史实。与此表述一致的是C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近年的欧洲连续经历严寒的冬天,这似乎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说法相左。但在不少专家看来,异常寒冷事件并未说明气候变暖趋势________,相反,这是气候变暖大背景下全球极端天气愈加频发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偏转 表现

B:逆转 缩影

C:倒转 象征

D:反转 预兆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偏转”意为射线、磁针、仪表指针等因受力而改变方向或位置,“倒转”意为倒着转动,这两个词语均不能与“气候变暖趋势”搭配,可排除A、C。
第二空,全球极端天气愈加频发是当前实际存在的,用“预兆”修饰不合适,排除D。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4、【言语理解】文化始终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中,抱残守缺只会让文化隔绝于世。抢救式、标本式的保护当然在特殊情况下必要,但是也可能吃力不讨好,至少无法实现传播的初衷。戏曲文化要重新在民间流行起来,一方面要放下架子,不计较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以观众喜爱为艺术创作的追求;另一方面要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在历史上,传统戏曲可谓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为什么现在不能借鉴当代流行音乐的特长,使其在更多人的播放列表里流行起来?
这段文字主要说的是:

A:戏曲文化传播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B:保护发展戏曲文化应兼容并包、勇于创新

C:文化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演进过程

D:过度保护反而易使戏曲文化发展陷入困境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文化处于动态的演进过程,其发展不能抱残守缺;接着引出戏曲文化重新流行的问题,并给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即要以观众喜爱为创作的追求,同时谋求艺术形式的融合与创新;最后用反问句进一步强调戏曲要创新的观点。因此,文段主要说的是戏曲文化发展需要包容和创新。B项表述与此一致。A项“引进来”“走出去”在文中无相关论述,排除。C项是引出话题的内容,未提到“戏曲”这一主题词,排除。D项“过度保护”“陷入困境”等在文中无相关论述,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6题

5、【言语理解】我国是世界上生物种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高等植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10%左右。然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物种数量急剧减少,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近50年约有200种高等植物灭绝,平均每年灭绝4种;野生动物中约有4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的状态。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动植物灭绝速度逐年加快

B:环境恶化导致动植物灭绝或濒危

C:我国动植物物种比较丰富

D:高等植物比野生动物更需要保护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首先说明我国的生物种类丰富,接着用“然而”作转折,强调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动植物灭绝或濒危,只有B项符合要求。A、D两项在文中并未体现,C项不是文段意在强调的内容。因此本题答案为B。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32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32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2题

6、【言语理解】一间坐满了观众的剧院突然发生大火,急于逃生的观众都渴望从有限的紧急出口中尽快逃出去,但当所有人挤成一团时,必然会因此相互拥挤和彼此践踏而影响逃生速度。在这种紧急情境下,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大家同时采取合作策略,按照一定规则有序通过紧急出口。
这段文字所强调的主要是:

A:当事人既会损害自身利益也会损害他人利益

B:利己策略往往无法实现自身收益最大化的目标

C:维护自身利益是需要与他人合作和付出一定代价的

D:合作策略比利己策略更有利于实现当事各方效用的最大化

正确答案:D

解析:由“最佳的解决方案是大家同时采取合作策略”可知,文段强调的是合作策略的重要性。D项符合题意。C项虽提到了“与他人合作”,但“付出一定代价”明显与文意不符,排除。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

7、【言语理解】①新诗口语化大众化方向是正确的,但旧体诗的优点不能全部抛弃
②诗之形式美在于顺应自然取法适中,音乐性则古今中外好诗皆同
③主张新诗形式上绝对自由者,在摒弃旧体诗格律化之同时矫枉过正了,将诗的形式美和音乐性一股脑儿抛弃了
④20世纪初,胡适等人提倡白话文,新诗随之而兴起,挣脱了旧体诗束缚思想之清规戒律,涌现出《雨巷》《再别康桥》等名篇
⑤诗是最美的文体,形式美和音乐性不可或缺。不过,旧体诗死板的格律化固然不对,新诗在形式上绝对自由也未必妥当
⑥看来,新诗要能流传千古,还得在形式美和音乐性方面下功夫,把矫枉过正的过正部分回归原位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④⑤②①⑥③

B:④①⑤②③⑥

C:④③②①⑥⑤

D:④⑥⑤②③①

正确答案:B

解析:本题可由末句入手。⑥以“看来”开头,总结说明新诗应如何摆脱不足以流传千古。⑥作为末句更恰当。锁定优势选项B。验证B,④引出新诗和旧诗的话题,放在首句合适。①讲到旧体诗的优点不能全部抛弃,②、③、⑤分别从诗的音乐美和形式美介绍为什么不能抛弃旧体诗的优点,因此①、②、③、⑤捆绑,且⑤讲到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不可或缺,②具体介绍诗的形式美和音乐美,因此⑤在②之前。⑥以“看来”作为对上文的总结指出新诗应如何摆脱不足以流传千古。符合行文逻辑。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汉字的方块式结构由点画穿插而成,经历过多次演变,形成篆、隶、草、行、楷五种字体。篆书是匀净的线条组织,结构类似图案。隶书笔画变篆书的婉转为方折,横平竖直、撇捺翻挑,结构仿佛“崇台重宇”。楷书的笔画形状最丰富,结体欹侧而端庄。行书也是欹侧的体态,但是笔画牵连映带,具有流利的美韵。草书线条连绵盘曲,结构简略,放逸生奇。
这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是:

A:中国书法是书写汉字的艺术

B:书法的外在形式美来自汉字形态

C:书法的内在美韵来自书写的笔力、笔势

D:书法这门艺术的显著特征是由“汉字”与“书写”所决定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重点是第一句,阐述了根据汉字结构形态演变出了五种字体(书法艺术),说明汉字是书法艺术的造型依据。后五句则分别介绍了每种字体具有的形式上的美感特征。故文段强调的是字体(书法)的外在形式美与汉字结构形态之间的关系,B项当选。A项“中国书法”的表述太过宽泛,未突出与“汉字形态”的关联。C项中的“笔力、笔势”和D项的“书写”文中均不曾提及。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9、【言语理解】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备受后世________,人见其书,往往________他的人品。欧阳修称“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即使对其楷书有些________的米芾,也感到颜体具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推崇 联想 微词

B:仰慕 追怀 保留

C:称颂 认同 不满

D:赞誉 映照 非议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三空,对应后文的“也感到颜体具有一种‘昂然不可犯之色’”,可知“不满”“非议”与句意不符,排除C、D。
第一空,“推崇”与“仰慕”的区别在于侧重点不同,“推崇”侧重于“崇”,表示一种尊敬的态度;“仰慕”侧重于“慕”,表示一种羡慕的心情。对于“颜真卿‘守其正,全其节’的气节”,后世的态度显然是“推崇”,而不是“仰慕”,排除B。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10、【言语理解】如果不在《统计法》中增加社会公众监督的实体内容与公开透明的程序规定,让统计机构脱离行政性质,建构以社会统计为主、政府监督为辅的新型统计方式,统计机构这种自己评价自己的方式不仅使其“费力不讨好”的形象很难改变,甚而可能酿成大祸。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统计机构”:

A:必须脱离行政性质

B:必须接受公众监督

C:必须规定公开程序

D:必须改变现有形象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按照假设、后果的思路进行论证,由“如果不在《统计法》中增加社会公众监督的实体内容与公开透明的程序规定,让统计机构脱离行政性质”可知,增加“社会公众监督的实体内容”和“公开透明的程序规定”的目的都是为了让“统计机构脱离行政性质”,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项“接受公众监督”、C项“规定公开程序”不是论述的重点。D项无中生有,文段没有提及。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6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