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796

发布时间:2024-05-18 18:29     浏览量:14

1、【言语理解】说到成功,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有人认为只有扭转乾坤的壮举,才算是成功的举动;有人认为,只有领袖、名人、称得上“家”的人,才算是成功者;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因为人生的最终结局是悲剧——后人肯定会超越前人。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
“这实在是一种可怕的自卑”中“这”字指代的是:

A:人们有一个错误观念:成功只等于成名

B:以“有人”开头的三个句子中所表达的观点

C:有人则干脆断言,世界上没有一个成功者

D:人们说话不应该用文字游戏开玩笑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就近原则,“这”指代其前内容,即以“有人”开头的三个句子所表达的观点,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在生活中出现摩擦、不快和委屈是常有的事,我们不能以针尖对麦芒,因为怨恨就像是一只气球,越吹越大,最后膨胀到无法控制的地步。要消除怨恨,我们应该不念旧恶,不计新怨,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退一步海阔天空

B:得饶人处且饶人

C:偷得浮生半日闲

D:直挂云帆济沧海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说的是生活中遇到摩擦、不快和委屈时,不要过于计较,“不能以针尖对麦芒”,与此对应,“得饶人处且饶人”填入文段中最合适。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1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题

3、【言语理解】越来越多的年轻观众对京剧缺乏了解,不懂得欣赏京剧的美;还有一部分人对舶来品________,认为都比国内的好,对于自己国家的传统艺术,却认为是老土的、过时的东西,而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另眼相看 不屑一顾

B:一见钟情 充耳不闻

C:刮目相看 嗤之以鼻

D:青眼有加 不足挂齿

正确答案:A

解析:“刮目相看”意为用新的眼光看待,题干中并没有新、旧的对比,故用在此处不恰当,排除C。分析句意可知,所填词语应前后构成反义对应,而B、D两项不符合反义对应,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2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8题,2012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2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2012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4、【言语理解】中国人对知识与思想、文风与人品、政治与学术,向来很难划开一道理性的界限,把本来只是经验和感觉的判断,常常当成评价一切的铁律。其实,元好问早就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刘因也曾说“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
以下观点与原文意思最相符的是:

A:“文如其人”式的说法过于武断

B:凭感觉去评价人是不可靠的

C:知人知面不知心

D:识人的标准应多元化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中国人习惯于把知识与思想、文风与人品、政治与学术联系起来,然后用元好问和刘因的诗对这一倾向进行了否定。元好问的诗说的是文章好,未必人品好;刘因的诗说的是文章不好,未必人品不好。综合可知,文段意在说明一个人的学问、作品的高低与其人品的高下并非完全对应,所以单从这些来评价人太武断,A项与此为同义转换。
B项“凭感觉去评价人”范围太广,而文段主要针对的是从学识、文风来断定人品的问题。C项也脱离了从学识、文风来断定人品的问题。文段只是否定了“文如其人”这一方法,D项无法推出。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2题,2014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2题

5、【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句为:

A:剑桥大学材料科学教授科林·汉弗莱认为,只要解决了芯片与大脑的接口问题,把刻在微型芯片上的微型记忆电路加入大脑中的设想就完全有可能变为现实。

B:病毒的生存能力既然这样弱,为什么还会那样猖獗呢?

C:旨在培养中小学生爱国热情的德育打卡制度,由于一些单位和个人的认识问题,出现“走过场”现象,的确让人叹息。

D:不久前,中国社科院等发布的《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深圳因其经济、能源、设施、环境和社会等方面低碳的成绩,在110座城市中位列前三。

正确答案:D

解析:D项成分残缺,应改为“中国社科院等发布的《中国城市智慧低碳发展报告》显示”。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6、【言语理解】①只有这样,书法才能与绘画中的许多因素有本质区别,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汉字字体存在的意义和识别法则;只有这样,才能保持汉字是中国特殊文字的符号意义
②精美的汉字作品是书法艺术的表现对象和欣赏主体
③书法作为中国特殊的艺术形式,绝不能背离“汉字笔画线条”的特定要求
④严格地讲,书法是以汉字为基础的笔画线条造型表现的视觉艺术
⑤在这里,书法的线条必须是汉字笔画
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②③④①⑤

B:②③①⑤④

C:④⑤③②①

D:④②⑤①③

正确答案:D

解析:由①“只有这样,书法才能与绘画中的许多因素有本质区别”可知,“这样”指代的内容应与书法与绘画的区别有关,②③④⑤中③、⑤的表述能体现区别,故①应紧接③或⑤之后,排除A、C。B项,⑤若在①后,“这里”找不到具体所指,B项错误,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7、【言语理解】我们的知识分子是不是应该像雅各布斯那样挺身而出向权力讲授真理,勇敢地承担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呢?
从这段话中,不可以推论出的是:

A:雅各布斯是一个挺身而出向权力讲授真理的人

B:雅各布斯是一个勇敢地承担起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的人

C:我们的知识分子无法承担社会责任

D:我们的知识分子缺乏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的勇气

正确答案:C

解析:C项中“无法”的说法过于绝对,文段中也并没有体现这一点。其他三项均可以从文段中推出。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支付工具的多样化组合,提升了我国支付体系运行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了公众________支付需求。从未来支付趋势看,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工具相互________、相互补充、共存共生的局面将长期存在。但是对我国这样一个地域广、人口多、发展很不平衡的大国来说,由于核心技术水平的限制,过度依赖非现金支付会大大增加支付体系的脆弱性。因此,必须长期________现金作为国家法定支付方式的地位,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使用现金的合法权益。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区别化 支持 确保

B:差异化 支撑 确立

C:个性化 支援 确认

D:多元化 支应 确证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多样化的支付工具应是满足了公众不同的支付需求。“差异化”“个性化”“多元化”填入均可。“区别化”多用于区分开、不要混淆的语境,如区别化看待。填入此处不当,排除A。第二空,“支援”指用人力、物力、财力或其他实际行动去支持和援助,如支援灾区。“支应”指应付,供应,如支应粮草,支应门户。二者用于描述两种支付工具的关系不恰当,排除C、D。第三空,“确立”指稳固地树立或建立,“确立……地位”搭配恰当。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36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6题

9、【言语理解】在媒体市场竞争中,________是整个市场正常有序运行的根本法则。新媒体凭借超越时空的非线性传播特性、跨边界的国际传播影响力成为新时代的________。可以说,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与时俱进 骄子

B:推陈出新 潮流

C:优胜劣汰 宠儿

D:弱肉强食 利器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此处是对市场竞争法则的描述。根据常识可知,市场竞争是有赢有输的淘汰过程,“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符合文意,排除A、B。
第二空,由“可以说”可知,“谁掌握了新媒体,谁就走在了市场的前面”是对空缺处所填词语的解释说明,表达新媒体竞争力强、在媒体竞争中受追捧之意。“利器”指有效的工具,不能体现新媒体受追捧;且新媒体不是一种工具,不能称其为“利器”,排除D。“宠儿”泛指受到宠爱的人或事物,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

10、【言语理解】《三国演义》是明朝初期罗贯中作的历史演义小说,它取材于东汉末年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一段历史,为那个群雄逐鹿的动荡时代提供了全景式的历史画卷,创造了数以百计的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廊。
最能准确复述这段文字主要意思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

B:历史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背景及主要内容

C:《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朝初期的罗贯中

D:《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要求“最能准确复述”,而不是只概括某一方面内容。A项只说它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不全面。C项只是介绍了书的作者,D项只介绍了书的内容,只有B项最全面准确。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