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785

发布时间:2024-05-17 18:50     浏览量:29

1、【言语理解】

百年来,大藏经在佛教研究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近代以来所产生的佛教研究成果均少不了大藏经的贡献。大藏经所收入的是历代编藏僧人过滤后的资料。从大藏经编纂的历史而言,早期的写本,重翻译域外佛典,轻中华佛教撰著;其后的刻本,虽然收入中华佛教撰著,但随意性较强;晚期的刻本,所收禅宗语录,可称浮滥。就总体而言,大藏经的功能兼具义理与信仰,其内涵则表现出重义理、轻信仰的倾向。这段文字主要介绍大藏经:


A:

在佛教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B:

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C:

在资料方面存在的局限

D:

所收录的佛典种类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肯定了大藏经在佛教研究中无可替代的作用,然后由大藏经收入资料的过滤性引出其所存在的局限。“重翻译域外佛典,轻中华佛教撰著”“随意性较强”“所收禅宗语录,可称浮滥”“重义理、轻信仰”等论述的均是大藏经在资料方面的局限。C项表述与文段中心相符,当选。
A项是肯定的内容,B项是部分内容,D项文段没有提及,均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1题

2、【言语理解】①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自然人、法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但应当给予   
②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业化,这就会   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赔偿   扼杀

B:赔偿 抹杀

C:补偿 抹杀

D:补偿 扼杀

正确答案:D

解析:“赔偿”由违法行为引起,旨在恢复到合法行为所应有的状态,具有惩罚性;“补偿”由合法行为引起,旨在为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补救,具有补足性。句中是国家以公共利益为前提的征收行为,用“补偿”更合适。“抹杀”指完全勾销,一概不承认。“扼杀”比喻摧残、压制发展中的事物。句中的意思并不是彻底否认“那种精神”,而只是说会摧残、毁灭“那种精神”。所以选“扼杀”比较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海南三亚以其      的旅游环境、      的生活环境和      的自然环境,一直受到各界人士的青睐。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特 舒适 优美

B:独特 优美 舒适

C:舒适 独特 优美

D:优美 独特 舒适

正确答案:A

解析:生活环境用“舒适”形容,自然环境用“优美”形容,根据排除法选择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以人工智能、3D打印和泛在网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在使人类迎来第四次工业革命。新的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却会减少劳动力的使用。欧美国家近些年来失业率一直保持在高位,尤其是青年人的失业率很高,已经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与此同时,社会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拉大,很多研究表明,技术进步是加剧这方面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________________是政府必须考虑的问题。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何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

B:如何促进技术进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

C:如何解决高失业率与贫富差距过大的社会问题

D:如何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同时增加就业、减少贫富差距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新技术的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却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使用,造成失业率的升高;接着以“与此同时”指出,技术创新也是社会的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原因之一。横线处位于尾句,由“因此”可知,所填句子应是针对前文问题提出的对策,即在加快技术创新的同时如何降低失业率、缩小贫富差距,对应D。文段仅论述了技术创新带来的“失业率高”和“贫富差距大”这两个不良影响,A项“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冲击”明显扩大了范围。B项表述与文段表达的要降低失业率的主旨相悖。文段前文提到就业和贫富差距问题是在技术创新的背景下出现的,而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在加快科技创新的前提下进行,C项缺少这一前提,表述不准确。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5题,2019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05题

5、【言语理解】根据新的刑事证据规则,鉴定检材的真实性和同一性已经成为鉴定意见转化为定案根据的前提条件。这显然是我国刑事证据制度发生的重大变化。透过这一变化,我们可以发现司法改革的决策者们已经具有了一种新的理论认识:实物证据鉴真是司法鉴定程序启动的前提和基础;未经鉴真过程,任何专业人士对实物证据所作的“司法鉴定意见”都将是没有法律意义的;实物证据作为一种“送检材料”,在其真实性和同一性存在合理疑问的情况下,鉴定意见将不具有作为定案根据的资格。
这段文字中提取的关键词最恰当的是:

A:刑事证据 实物证据鉴真 定案根据

B:司法改革 司法鉴定意见 定案根据

C:鉴定检材 刑事证据制度 司法改革

D:证据制度 司法鉴定程序 送检材料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刑事证据规则中鉴定材料的真实性对于定案的重要性,然后介绍了实物证据鉴真对于司法鉴定的意义,最后指出了实物证据在不真实的情况下无法作为定案根据。文段重点强调的是新的刑事证据规则指出了实物证据的鉴真对于定案的重要意义,A项关键词体现了文段的主旨。B、C、D三项均未体现“实物证据鉴真”这一关键词,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4题,2019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24题

6、【言语理解】经媒体发掘而走向台前的众多“最美”事件表明:尽管当代中国社会在急剧的转型时期遭遇了道德价值层面的剧烈动荡与重构,但美德仍流布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流布于社会的各个角落。“最美”事件是平凡人的平凡作为,而正是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作为,却极好地诠释了道德的实质,即人对自身生活的自主反思和自觉要求。它体现的是人的内在价值追求,而非被动地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这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道德体现了人的内在价值追求

B:“最美”事件带来的道德启示

C:“最美”出自平凡

D:崇尚美德永远不会过时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由“最美”事件出发,点出两个方面,一是我们现实生活中仍流布着美德;二是这些平凡人的平凡作为体现的是人的内在价值的追求,而非被动地让自己的行为符合规范。最后做出总结“这为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B项全面、准确地概括了文段的内容。
A项过于片面,C项不是文段说明的重点,D项在文段中没有体现。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

7、【言语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那就是随着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国际专业化分工渐趋明确,国际贸易明显增加,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经济活动跨越国界,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

A: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生产力快速发展

B: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导致生产力快速发展

C: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出现了新现象

D: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讲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生活中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即国际专业化分工渐趋明确,国际贸易、国际经济活动逐渐增加,世界经济逐步融为一体。由此可知,文段强调的是二战后世界经济逐步一体化。D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A、B两项均未提到文段的关键词“世界经济”。C项没有指明这种新现象是什么,故不如D项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17题,2013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13题

8、【言语理解】没有无用的知识,只有还没派上用场的知识。人们往往觉得既然用不上,何必为那些________的东西浪费时间。可他们________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是关于世间万物的信息,获得一种知识相当于多了一个看世界的角度,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一些原有的认识会发生改变,从而又________出新的问题和灵感。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细枝末节 忽略 激发

B:繁文缛节 掩盖 萌生

C:零零星星 忘记 诞生

D:杂乱无章 淡化 迸发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二空,觉得用不上就不去学习知识的人是没有认识到知识之间的联系,“忽略”“忘记”填入恰当,排除B、D。
第三空,“激发灵感”为习惯搭配,排除C。
第一空,“细枝末节”填入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题

9、【言语理解】互联网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提供了极大(       ),同时也给个人信息被他人非法泄露、搜集、公开、传播和利用提供了(       )。

A:方便 可能

B:便利 可行

C:便利 可能

D:方便 可行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一空,“方便”和“便利”是近义词,“便利”书面色彩更重,更符合句子语境,排除A、D两项。第二空,“提供可能”为固定搭配。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究竟什么是地震预警呢?专家指出,“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难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报,从而缩短反应时间,采取紧急措施来减少人员伤亡以及由地震引起的地铁、输油气、燃气管线、化工厂和核设施等重点工程的次生灾害。而“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可能地震事件提前发出通知。王暾说:“地震预报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一大难题,但地震预警是完全可行的。地震预警技术的核心就是利用地震波和电波的时间差发出警报。”
从地震知识角度看,地震预警与预报的主要区别是:

A:时间不同

B:目的不同

C:科研难度不同

D:使用的技术不同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地震预警’是在地震已经发生,抢在严重灾难尚未形成之前发出警报”“‘地震预报’是对尚未发生的可能地震事件提前发出通知”可知,地震预警和地震预报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是震后警报,后者是震前预测,即时间不同,A项当选。
两者的目的都是及早发现地震,减少地震带来损失,B项“目的不同”说法有误。C、D两项不是最主要的区别。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5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