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764

发布时间:2024-05-15 8:12     浏览量:31

1、【言语理解】

①依据书法史界最新研究成果,有人提出应关注书写工具及其工艺特性、书写姿态、书写目的对于书法样式的决定性意义

②只有从书写工具对于书法样式的决定性影响上加以研究,才能变观风望气式的书法断代为有理可据的科学书法断代

③就书法样式的演变而言,古人很早就有所体察

④他们将书法样式的变迁归纳为“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元明尚态”

⑤以此建立基于书法及风格、笔画、部件、字势分析的书法断代方法论

⑥但是这种说法虚无缥缈,难以把握,更无法用作断代方法

将以上六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

②⑤⑥①③④

B:

②③⑤④⑥①


C:

③④⑥②①⑤


D:

③②④⑤①⑥


正确答案:C

解析:

通读六个句子,由③中的“书法样式的演变”和④中的“他们将书法样式的变迁归纳为”可知两句应为承接关系,且④中的指代词“他们”与③中的“古人”对应恰当,故③④应相连,排除B、D。通过时间顺序判断,①中的“最新研究成果”应在③中的“古人”之后,排除A,锁定答案为C。

验证C项,③④⑥说明古人观风望气式的书法断代方法难以把握,②①⑤引出了科学的书法断代方法,行文逻辑无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0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22题,2021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28题

2、【言语理解】

下列各句表达简洁,没有重复的一项是:

A:

巴控克什米尔地震造成当地人民生灵涂炭。

B:

作者希望这本书能对读者在学习英语句型方面起举一反三的作用。

C:

近10年来,长江源头生态破坏的严重情况令人堪忧。

D:

只有把想法付诸于行动,才能最大限度地达到我们的目标。

正确答案:B

解析:

A项中“人民”与“生灵”重复。C项中“堪忧”意为“令人担忧”,和“令人”重复。D项中“诸”的意思是“之于”,与“于”重复。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根本是从GDP唯一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转变。它更关注人、尊重人、提升人,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和我国政府的服务质量,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转折点。
依据文意,以下推断有误的一项是:

A: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

B: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C: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必然带来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

D: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提高人民生存质量和政府的服务质量

正确答案:C

解析:由原文“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是转变文化发展方式的转折点”中的“转折点”可知,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推动新形态的文化经济发展可能会促进文化发展方式的转变,C项的“必然”表述过于绝对,且缺少“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切口”这一重要前提。
由“我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发展模式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重要转变,是向内生性的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可知,A项正确。由“根本是从GDP唯一模式向‘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转变”可知,B项正确。由“有利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生存质量和我国政府的服务质量”可知,D项正确。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36题

4、【言语理解】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结构模式与演化规律的学科。对“模式”与“规律”的探求是语言学与其他科学的共同目标。然而,光有科学的目标还远远不够。演绎与归纳、定性与定量、描写与解释、假设与检验等现代科学在方法论上的共同特征,正是我国传统语言学所欠缺的。与此同时,中国语言学还面临着国际化问题。我们在国际语言学学术共同体中的声音还很微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能完全归结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以及国际学术语言是英语的语言藩篱,而是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也存在问题。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中国语言学研究走向科学化和国际化任重道远

B:过去国内语言学界对语言学研究方向的认识存在误区

C:研究理念与方法的问题制约了中国语言学的科学化和国际化

D:对语言结构模式和演化规律的探究是现代语言学的终极追求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语言学的内涵和目标,然后论述中国语言学研究在科学化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还面临着国际化问题;最后指出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不能完全归结于研究对象的不同以及国际学术语言是英语的语言藩篱,还应认识到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问题。文段为“提出问题+分析原因”的结构,意在强调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的问题是影响中国语言学研究科学化和国际化的重要因素,对应C。
A项未提及制约中国语言学研究科学化和国际化的原因,排除。
B项未提及“研究理念与研究方法”,排除。
D项未提及中国语言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及造成问题的原因,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

5、【言语理解】这些瀑布不为人所共知,这       因为人们对它们不感兴趣或者它们不够迷人,
       由于它们处于边远险要之地,游客要想一睹它们的风采就显得困难重重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是 而是

B:不但 而且

C:不是 就是

D:不仅 而且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是在解释这些瀑布不为人知的原因。前后两个句子是并列关系,而且是否定前面,肯定后面。四个选项中,B、D项表示递进关系,C项表示选择关系,只有A项表示的是并列关系,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2500多年过去了,如今摆在你面前的是________了的城堡旧址,暗淡了的刀光剑影,________了的舟踪桨声和远去了的鼓角筝鸣,一腔思古之幽情迸然而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淹没 消失

B:淹没 消逝

C:湮没 消失

D:湮没 消逝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淹没”指大水漫过,也形容被声音盖过。“湮没”指名声和成就被埋没。显然“城堡旧址”与“湮没”搭配更合适,排除A、B。
第二空,“消失”与“消逝”意思相近,但“消失”侧重结果,强调永久地失去了或很快地失去了。而“消逝”更侧重过程,强调慢慢地逝去,逐渐地减少,且含有惋惜之意。句中“暗淡了”“远去了”表达出的是一种渐变的过程,“思古之幽情”体现了作者对逝去的历史的惋惜之情,选“消逝”更契合句子语境。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母亲一生始终未离开武陵山区,我也随着她和父亲在武陵山水间________。当我从武陵边镇来到乌江边的县城,被大家称为来自小河的人;当我从乌江来到长江边的涪陵区,仍被称为小河的边民。后来我明白,到了沿海,你来自内地;到了海外,你来自大陆,一个人一生就是载着家乡山水的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迁徙 漂泊

B:游走 流浪

C:流连 远足

D:辗转 漂流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A项“迁徙”多指动物或人口的大规模迁移。C项“流连”指舍不得离开。由“母亲一生始终未离开武陵山区,我也随着……”可知,文段只是客观事实描述,没有体现人口的大规模迁移,也没有体现不舍,“迁徙”“流连”不符合句意,排除A、C。
第二空,由“载着”可知,文段把人的一生比作一条船,无论这条船漂向何方,都刻着家乡的印记。“流浪”指生活没有着落,到处转移,随地谋生。描述“船”的随波逐流,用“漂流”更恰当,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7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8、【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加点俗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

B: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C:发展教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D: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与句意不符,排除。B项,“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不能用于形容电视与观众间的对话,错误,排除。D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意为外地来的和尚比本地和尚念经念得好,现多指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与句意不符,排除。C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9、【言语理解】作为卫星互联网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将首批2枚试验卫星发射升空,标志着该公司卫星互联网计划的正式启动。据悉,该公司计划发射超过1.2万颗卫星组成太空“星链”,向全球用户提供高速互联网接入服务。卫星互联网好比把WiFi搬到了太空中,只要在信号覆盖范围之内,人和装备都可通过卫星直接实现互联网接入,进而搭建起“全球无线网络”。作为未来信息技术与航天技术融合发展的新兴领域,卫星互联网将赋予传统武器装备“万物互联”时代的战场新角色。争夺“太空WiFi”的控制权,势必成为未来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太空“星链”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新型服务

B:传统武器装备“互不干扰”时代已经结束

C:卫星互联网控制权将成为大国争夺的焦点

D:“太空WiFi”将突破现有互联网技术的限制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启动了卫星互联网计划,接着介绍了卫星互联网的具体内容和意义,最后总结指出争夺卫星互联网控制权将成为未来大国博弈的战略制高点。C 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表述。A、D两项为文段部分内容,B项在文中未涉及。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一个人不能做物质的奴隶,但他的人格、性情或许可以借着物质偶尔散发出来。简单地讲,这就是教养。“教养”是一个何其古老、于今天何其陌生的词啊!这个词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不过由于教养困难,奢华容易,我们今天才会把品位许给了奢华,让空洞的、无止境的消费去遮掩教养的匮乏。久而久之,甚至开始有人认为,英国的传统绅士皆以奢华为人生第一目标。
作者通过这段文字最想表达的意思是:

A:过度追求物质上的奢华反而意味着教养的匮乏

B:有教养的人才是真正有品位的人

C:现在国人对品位存在普遍误读

D:英国传统绅士的品位其实是朴实和低调

正确答案:A

解析:作者首先简要地指出了什么是教养,接着遗憾地指出“教养”在今天很陌生,而它本来才是品位的绝配,但因为教养困难,奢华容易,今天很多人误把品位等同于奢华,以奢华的消费来掩饰教养的匮乏。可见作者最想说的是奢华不等同于有品位,相反,它折射出的是教养的匮乏。A项表述与此相符,当选。
B项从文段无法推出。C项是部分内容。由文段的最后一句话,“不奢华”不一定对应的是“朴实和低调”,无法推出D。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