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756

发布时间:2024-05-14 11:19     浏览量:20

1、【言语理解】

21世纪初,人口、经济和环境压力形成了独特的综合条件,使新出现和重现的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最近几十年的经验显示,________________。而想要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一起开展工作,加强全球疫情警报和反应网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来一起应对疾病暴发。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

B:

应对疾病防控挑战的最有效手段就是采取预防措施

C:

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独自防范疾病及其他公共卫生威胁

D:

建立一个实现各国数据共享的传染病数据库迫在眉睫

正确答案:C

解析:

横线处位于文段中部位置,所填句子应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横线前指出21世纪初,各种因素形成的独特条件使传染病能以前所未有的规模传播;横线后提出从根本上减少病毒国际传播可能性的办法,即加强世卫组织与其他组织、机构的合作,汇集世界各地的专家共同应对疾病暴发。横线处应表达应对传染病等公共卫生威胁单一力量是无法解决的,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烈性传染病发展为全球大流行的风险正在显著增强”无法与后文衔接,排除。

B项,“预防措施”与文段无关,后文并未介绍预防措施,排除。

D项,“传染病数据库”文段未提及,无中生有,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62题

2、【言语理解】研究者持续观察发现,母雁鹅喜欢色彩艳丽、翅膀肥厚的公雁鹅,其结果是,公雁鹅变得色彩越来越艳丽,翅膀越来越肥厚。不幸的是,鲜艳的色彩使得雁鹅容易暴露,肥厚的翅膀影响飞行。本属“同种竞争”的优势,反而成为“自然竞争”的劣势。于是,一代一代下来,雁鹅在大自然中面临了灭亡的危险。
作者通过以上例证试图强调的观点是:

A:母雁鹅的喜好是导致雁鹅“同种竞争”的重要因素

B:“同种竞争”的优势未必有利于种群的发展

C:“同种竞争”与“自然竞争”之间大都具有矛盾关系

D:雁鹅群目前已经遭遇到了重大的生存危机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介绍了羽毛艳丽、翅膀肥厚的公雁具有被母雁亲睐的同种优势。接着由“不幸的是”指出,但这种优势带了自然竞争的劣势,最终种群面临灭亡危险。B项表述与研究结论一致,当选。
A项未涉及“同种竞争”的后果,排除;C项“大都具有矛盾关系”表述绝对,仅从雁鹅的例子无法推出;D项未表明雁鹅灭亡与“同种竞争”之间的因果关系,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7题

3、【言语理解】瓷器原是一大俗之物,是日常生活用品,最初脱胎于陶器。历经数千年,它才终于摆脱最初的粗陋面目,登堂入室,成了大雅的艺术品,但是用于日常生活的瓷器器皿还是用于日常生活,并未因成了价值连城的艺术品而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厚实而庞大的艺术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它才一步步登高,越来越好,艺无止境,美无止境。可见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雅俗其实是一体的。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日常生活需求是瓷器艺术发展的动力

B:瓷器艺术的发展经历了由俗变雅的漫长过程

C:瓷器艺术的俗与雅之间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

D:粗陋的生活用品在演变成精美艺术品的同时仍保持着世俗性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先说瓷器是一大俗之物,其历经数千年,才成了大雅的艺术品;接着说,其成为艺术品之后,并未失去世俗性,世俗是瓷器的艺术基础。最后得出结论,大雅寓于大俗之中,无俗也就无雅,二者本是一体的。C项与此说法一致。A项“瓷器艺术发展的动力”非文段论述重点。B项,瓷器的俗和雅是相互依存的,“由俗变雅”表述不当。D项中的“世俗性”并非文段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4题,2014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4、【言语理解】有一次,苏格拉底蹚水过河,脚一滑,落水了。他拼命挣扎,大喊救命,不远处有个钓鱼者不但不救他,反而转身就走。最后是他的学生救了他。后来那个钓鱼者趟水过河,也落水了,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正巧在河边散步,便用竹竿把他救了上来。当学生们知道救上来的就是那个钓鱼者时,都后悔了,但苏格拉底却说:“不对,我们应该救他,这正是我们和他的区别。”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

A:莫以善小而不为

B: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C:做人原则应一以贯之

D:普度众生是哲学家的使命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讲了苏格拉底并没有因为钓鱼者在自己落水时见死不救而怀恨在心,而是在钓鱼者落水时主动出手相救的故事。由文段最后一句话可知,苏格拉底教育学生们不要因为外界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做人原则。B、D两项在文段中并未体现,A项也非文段意在表达的重点。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春季)第46题,2010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46题,2010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0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秋季)第46题,2010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6题

5、【言语理解】根据民诉法规定的二审终审原则,任何案件证据要经过二次质证,并最终得以认证。检察院以新证据为由提出抗诉从而引发再审程序并最终定案容易导致有些当事人在一、二审中恶意隐瞒证据,在判决生效后拿出“杀手锏”向检察院申诉,通过再审从而达到最后的诉讼胜利,这是不道德、不公正的。因此,检察机关以新证据为由提起抗诉是不妥的。
这段文字的核心意思是:

A:任何案件证据都要经过二次质证

B:检察机关用发现新证据提起抗诉的规定是不妥的

C:民诉法规定的二审终审原则,并最终得以认证

D:通过再审从而达到最后的诉讼胜利,这是不公正的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关键词“因此”可知最后一句为文段主旨句,与此相符的为B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在大数据时代之前,人们做出决策和构建制度,大多建立在匮乏的数据基础上。简单地说,在过去网络还不甚普及的时候,人们在做出一些决策行为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凭借个人经验和直觉。而现在,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将更加现实和准确。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过去,我们手头上仅有的一些数据都是相对准确的,有参考价值的。而大数据由于信息量更多更大,信息品质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相对过去来说,这些数据更加杂乱。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大数据使得科学研究更加便捷和准确

B:大数据时代人们的决策过程更加科学

C:不同时期数据的准确性存在着巨大差别

D:应注意信息品质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首先通过与大数据时代之前的对比,说明大数据时代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得出的结果更加现实和准确,然后以“但是”转折指出,大数据的信息品质参差不齐,并非所有数据都有参考价值。转折后为文段重点,即文段强调的是要注意大数据时代信息品质的差异对数据分析结果的影响。A、B两项为转折前的内容,C项文段没有提及,D项是对转折后内容的概括。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6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8题

7、【言语理解】_______________,这并非说明人类有多强壮,实际上如果仅仅是比拼搏击,很多动物都可以轻易打败人类。但是,人类从来不喜欢遵循自然原本的法则,面对对自己存在生命威胁的生物,人类避免正面接触,打不过跑,跑完了还可以制造陷阱,设计圈套来对付你。管你是身形矫健的猎豹还是凶残威武的狮虎,怎么能斗得过狡猾的人类呢?而且,人类居安思危的良好传统会促使人类研究更有效的攻破对手的“战略战法”,不仅要求屡战屡胜,还要求速战速决。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人类已经降伏了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

B:人类不断挑战自然界原本的生存法则

C:自然界里再也寻找不到人类的天敌了

D:人类不惧怕自然界中任何的生存挑战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为转折结构,“但是”之后论述了人类与动物对阵获胜的方法。由横线后“这并非”可知,填入句子应该表达人类战胜动物,由此排除B、D。A项“降伏”并不能说明这些动物已不能对人类构成威胁,且“但是”之后,讲的主要是人类怎样“面对对自己存在生命威胁的生物”,更贴近于“怎么避开、减少、克制天敌”,而不是“人类怎么降伏生物”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2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2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2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2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2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2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1题,2012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3题,2012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

8、【言语理解】管理大师德鲁克提出了一种现代管理方法,即目标管理,他认为,目标不仅是管理者下达的,而且要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只有这样,有难度的工作才不会被员工所拒绝和回避。
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

A:德鲁克提出目标管理方法

B:目标由管理者确定

C: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应共同商定目标

D:工作不应有难度,否则员工会拒绝

正确答案:C

解析:B项与原文的“目标……要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不符,排除;D项与原文的“有难度的工作才不会被员工所拒绝和回避”不符,排除;A项虽符合原文,但原文主要阐述的是“目标管理”的含义,而非谁提出的目标管理,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在政务公开中,公众本身________是被动的接受者,________是主动的参与者。只有公众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既 又

B:不仅 更

C:即使 也

D:因为 所以

正确答案:B

解析:由“只有公众不断地广泛参与,政务公开才有不断深入的动力”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公众的广泛参与,即强调公众是“主动的参与者”。故前两空之间应构成语义上的递进关系。
A项,“既……又……”表示并列关系,不能表示“参与者”这一身份更重要,排除。
B项,“不仅……更……”表示递进关系,强调的是“更”后面的内容,填入恰能与后文的“只有……才……”对应,正确。
C、D两项,“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因为……所以……”表示因果关系。二者明显不符合文意,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县级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题

10、【言语理解】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要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毫不夸张地说,这本来就是一场就业战争。眼下,国际金融危机日显,摆在中国面前的这场仗,到底该怎么打?
本文中“这场仗”指的是:

A: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就业战争中获胜

B:如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C:如何在资源更加受限的状况下解决国内劳动力就业问题

D:如何在世界劳动力市场上占据优势

正确答案:C

解析:“这场仗”指的是前文中的“就业战争”,即“中国以世界上9.6%的自然资源,9.4%的资本资源,1.85%的知识技术资源,要为占世界人口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A项“竞争激烈”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材料强调的也不是“获胜”的问题。B、D两项材料中也没有涉及。C项是对“这场仗”的准确概括。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