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4748

发布时间:2024-05-13 11:55     浏览量:30

1、【判断推理】

电影:话剧:演员


A:

公路:人行道:机动车

B:

电器:空调:修理工

C:

数学课:体育课:教师

D:

运算:存储:硬盘

正确答案:C

解析:

电影和话剧是并列关系,都需要演员表演。

A项,人行道属于公路,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空调属于电器,二者是种属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数学课和体育课是并列关系,都需要教师授课,与题干关系一致。

D项,运算和存储是并列关系,存储是硬盘的功能,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C类-考友回忆版第91题

2、【判断推理】类别化是指个体对自身或他人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感知和判断,这种感知和判断不仅基于现实社会中社会体制的不同分类标准,也基于自身与他人的社会比较过程。类别化分为社会类别化和自我类别化。社会类别化是个体基于共享的相似性把他人分为不同群体类别的主观心理过程。自我类别化指个体从独立个体到群体成员的过程是通过类别化而得以实现的,是通过“去个性化”实现对群体的归属和成员身份的定位。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自我类别化的是:

A:只要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我们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就自然提高了,因此,重要的是首先做好自己

B:小明打算应聘公司某职位,而其父母则认为他更适合做公务员

C:同学们都说小倩长得像明星,做主播肯定有前途

D:王医生常常为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

正确答案:D

解析:类别化定义的关键信息:个体对自身或他人在社会中所处位置的感知和判断。自我类别化的定义要点:①个体到群体的过程通过类别化实现;②通过“去个性化”实现对群体的归属和成员身份的定位。
A项,个人的素质提高,整个国民的素质也就自然提高,不涉及类别化的过程,不符合要点①。
B项,小明打算应聘某公司的职位,而父母认为他更适合做公务员,并未体现小明及其父母对小明所处位置判断是基于什么标准,不符合要点②。
C项,小倩长得像明星而被同学们认为做主播更有前途,属于个体基于共享的相似性被分为不同的群体,属于社会类别化,不符合要点②。
D项,王医生为自己从事的职业感到无比自豪,是因为医生的身份自豪,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原因,体现了“去个性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3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7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9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1题

3、【判断推理】去年全年,某地区因驾驶员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是因驾驶员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的2倍。因此,在禁止疲劳驾驶方面的宣传工作要比禁止酒驾的宣传工作做得更好。
下列(       )项问题的答案最能对上述结论做出评价。

A:交通事故的数量是否与交通安全方面的宣传工作有直接关系?

B:在下一个年度中,因疲劳驾驶而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是否会增加?

C:是不是所有疲劳驾驶的驾驶员都会出交通事故?

D:如果加大禁止酒驾的宣传力度,能在多大程度上降低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

正确答案:A

解析:题干根据酒驾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是疲劳驾驶导致的交通事故数量的2倍,得出在禁止疲劳驾驶方面的宣传工作比禁止酒驾的宣传工作做得更好。A项问题的答案能够对题干结论做出评价,如果交通事故数量跟宣传工作没有直接关系,则削弱了题干结论,反之则加强了题干结论。B项说的是下一个年度,与题干结论无关;C项只涉及疲劳驾驶,D项只涉及酒驾,都不能对题干结论起正反两方面的评价作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9题,2018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5题

4、【判断推理】81.手机:通话

A:酱油:调味

B:运动员:比赛

C:树木:家具

D:司机:驾驶

正确答案:A

解析:手机可用来通话,而酱油可用来调味。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       ) 对于 暗中 相当于 要挟 对于 (       )

A:侦查 强迫

B:偷袭 武力

C:帮忙 抗争

D:公开 协助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暗中侦查,要挟和强迫是近义词,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B项,暗中偷袭,武力要挟,均为偏正结构短语,前后关系一致,保留。  
C项,暗中帮忙,受到要挟后可能会抗争,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D项,公开和暗中是反义词,协助和要挟没有明显逻辑关系,前后关系不一致,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

6、【判断推理】张、钱、孙、李在比赛前预测自己的名次。
张说:“我绝不是最后”。
钱说:“我不是第1,也不是最后”。
孙说:“我肯定是第1”。
李说:“我是最后”。
结果出来后,没有并列名次,只有1个选手猜错了。
请问谁猜了?

A:张

B:钱

C:孙

D:李

正确答案:C

解析:采用假设法,因为只有一个选手猜错,那么假设张猜错,则张是最后,与李的话矛盾,排除A;假设钱猜错,那么钱要么是第一要么是第四,则与孙或李的话矛盾,排除;假设孙猜错,孙不是第一,不与其他三个人的话矛盾;假设李猜错,那么李也不是最后,则没有最后,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3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7、【判断推理】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在代码编制上利用“0”“1”比特流的概念,用若干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以实现信息自动处理。一个二维码所能表示的比特数是固定的,它包含的信息越多,则冗余度就越小;反之,冗余度就越大。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选项不符合二维码内涵的是:

A: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分布可以构成相应的二维码

B:二维码中图像代码的基本原理利用的是计算机的内部逻辑基础

C:把文字数值信息转化成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可供设备识读

D:二维码包含的信息量都很大,意味着在编码时需要尽量减少冗余度

正确答案:D

解析:A项,可根据题干中“二维码是用某种特定的几何图形按一定规律,在平面分布的黑白相间的图形记录数据符号信息”得出,正确。
B项,可根据题干中“在代码编制上利用‘0’‘1’比特流的概念”得出,正确。
C项,可根据题干中“用若干与二进制相对应的几何形体来表示文字数值信息,通过图像输入设备或光电扫描设备自动识读”得出,正确。
D项,根据题干中“它包含的信息越多,则冗余度就越小;反之,冗余度就越大”可知,二维码包含的信息量决定冗余度,并不能在编码时尽量减少冗余度,且由题干并不能得知二维码包含的信息量是否都很大,错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8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5题,2018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83题,2018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8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9题,2018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8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60题,2018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5题,2018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区考)第80题

8、【判断推理】甲、乙、丙、丁、戊5人近期均到一座大型购物美食广场打工。她们打工的商家有家用电器店、服装店、药店、馄饨店、拉面馆,每人各去一家。每人开始打工的时间各不一样,分别是去年的3月、4月、5月、6月、7月。已知:
(1)甲是厨师,她在一家小吃店顺利找到工作;
(2)乙去了服装店,但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比甲晚3个月;
(3)丙与去家用电器店打工的人是同乡,5人中她开始打工的时间最晚;
(4)丁比戊开始打工的时间早,她去的是药店。
根据以上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

A:3月甲开始到馄饨店打工

B:5月戊开始到家用电器店打工

C:6月丁开始到药店打工

D:7月丙开始到拉面馆打工

正确答案:B

解析:先对题干条件进行分析:
(1)甲在小吃店找到工作,则甲要么去馄饨店,要么去拉面馆。
(2)乙去服装店,乙开始打工的时间比甲晚3个月,则打工时间的排序为甲、X、X、乙。
(3)丙不去家用电器店,丙开始打工的时间最晚,即丙7月开始打工。
(4)丁去药店,丁比戊开始打工的时间早。
因为丙7月开始打工,根据(2)中甲、X、X、乙的打工时间排序可知,甲只能在3月开始,乙在6月开始。结合(4)可知丁在4月开始,戊在5月开始。
因为乙去服装店,丁去药店,而丙不去家用电器店,则丙只剩下馄饨店和拉面馆可以选择,而甲也只能去这两家店中的一个,因此甲和丙各去一家,但具体谁去哪家无法推出。最后只剩下戊去家用电器店,B项正确。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92题

9、【判断推理】公平世界谬误是指人们倾向于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是公平的,一个人获得成就,是因为他肯定做对了什么,所以这份成就是他应得的;一个人遭遇不幸,他自己也有责任,甚至是咎由自取。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没有反映公平世界谬误的是:

A: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D: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

正确答案:B

解析:公平世界谬误定义的关键信息:获得的成就、遭遇的不幸都是有原因的,即成就是他应得的,不幸也有他自己的责任。
A项,意思是付出一分劳动就会得到一分收益,即获得的成就是他应得的,符合定义。
B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即虽然努力了但也不一定成功,不符合定义。
C项,意思是天道公平,作恶就要受到惩罚,符合定义。
D项,意思是可怜的人肯定做了可恨的事情,即遭遇的不幸也有他自己的责任,甚至是咎由自取,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90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85题

10、【判断推理】老师把双手伸进围棋匣子,然后双手握拳各执一子,让同学猜哪只手里有黑子。假设老师说了四句话,其中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
(1)右手肯定不是黑子。
(2)或者左手是黑子,或者右手是黑子。
(3)如果左手是黑子,则右手就不是黑子。
(4)左手、右手都是黑子。
则哪句是假话

A:-1

B:-2

C:-3

D:-4

正确答案:D

解析:(3)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矛盾命题是前件真、后件假的情况,即左手是黑子,右手是黑子,发现与(4)一致,则(3)和(4)是矛盾命题,两者必有一真一假。根据“三句是真的,一句是假的”可知,(1)和(2)都为真。由(1)可知,右手不是黑子,则(4)为假。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0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