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732

发布时间:2024-05-11 22:01     浏览量:32

1、【言语理解】

地球上的地震发生在由板块运动产生的断层上,火星没有板块构造,但它持续的冷却和收缩过程会产生压力,当这种压力积累到足够大,就会引发火星地震。探测到火星地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里程碑。研究人员说,安放在火星表面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可以“听”到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通过监测这些震波,研究人员了解到火星内部地震活动的强度和频度,从而分析出火星内部不同层级的深度和构成。科研人员通过对火星地震的研究,可以分析火星形成的历史,以增加人类对地球、月亮等星球起源的了解。

下列选项与这段文字意思相符的是:

A:

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探测到火星地震

B:

火星地震研究是科学研究的全新领域

C:

人类的耳朵可以听到火星的真实地震

D:

通过研究火星地震才能了解月亮起源

正确答案:A

解析:

完整解析:

A项与文意相符,由“安放在火星表面的‘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可以‘听’到来自火星内部的震波”可知,当选。

B项与文意不符,文段说的是“探测到火星地震是科学研究工作的一个里程碑”,“全新领域”无法从文中推出,排除。

C项与文意不符,文段中是说“内部结构地震实验仪”就像“贴着耳朵放了一部电话”,并不是人类的耳朵,说法错误,排除。

D项与文意不符,由尾句可知,通过研究火星地震可以增加对月亮起源的了解,“才能”为绝对表述,排除。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8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5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2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2题

2、【言语理解】下列语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A: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不断完善,各省已全部出台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办法。

B:“电荒”隐忧的背后不是表现供求关系,而是煤炭价格形成机制的反应。

C:铁路网络正在逐渐完善,硬件是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而软件服务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太大。

D:我们要号召更多社会人士关注慈善事业,为爱心活动贡献一份力量。

正确答案:B

解析:B项句式杂糅。“背后是……”与“是……的表现(反应)”二者不能同时使用,可删除“表现”和“的反应”。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6题

3、【言语理解】①邹强虽然十分小心,但还是被狡猾的犯罪分子      了辛辛苦苦挣来的血汗钱。
②现代化的北京城需要现代舞艺术,现代舞艺术更需要扎根于现代化的北京城,这已是无可      的事实。
③本人昨天下午在操场遗失黑色书包一个,有捡到并归还者,本人定当重谢。决不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骗去 置疑 食言

B:骗取 置疑 失言

C:骗去 质疑 食言

D:骗取 质疑 失言

正确答案:A

解析:“骗取”是指通过欺骗手段取得,主语是骗人者,而句中的主语是被骗者,故①句不能填“骗取”,排除B、D。“置疑”和“质疑”都有表示怀疑的意思,但“置疑”常用于否定句,故②句应填“置疑”。“食言”指说话不算话;“失言”指无意中说了不该说的话。根据句意,③句应填“食言”。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下列各句中,加点俗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国外一些公司不明说裁员,而是给出几种让员工很难接受的“选择”,使员工只得主动请辞,有人说这是

B:报纸和读者之间难以直接交流,电视则不同,,可以与观众进行直接对话。

C:发展教育,扩大招生,也要看本地区的具体条件,,切不可只为了什么“率”而盲目进行。

D:我国不少理工科院校把大学语文排斥在必修课之外,而近年来,外国留学生报考HSK(中国汉语水平考试)的人数大幅度上升,真可谓“”。

正确答案:C

解析:

A项,“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指用明显的行动迷惑对方,使敌人不备的策略,也比喻暗中进行活动,与句意不符,排除。B项,“当面锣对面鼓”比喻面对面地商量、对证或争论,不能用于形容电视与观众间的对话,错误,排除。D项,“外来的和尚好念经”意为外地来的和尚比本地和尚念经念得好,现多指做事或处世不相信身边熟悉的人,而盲目地信奉外人的话,与句意不符,排除。C项“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比喻根据具体情况办事,符合句意。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4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7题

5、【言语理解】下面缺少一个必不可少的“的”的一句是:

A:各公园门票必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收费标准。

B:如果超过规定收费标准,则属乱收费。

C:消费者有权向当地物价部门领导举报。

D:市物价局正在对群众反映较大问题进行检查。

正确答案:D

解析:“群众反映”后缺少一个必要的“的”字,“群众反映的”作“较大问题”的定语。缺少“的”,句子就会变为“市物价局对群众反映问题”,而不是“对问题进行检查”。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下面一段文字部分分句有语法错误,它们是:
①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是中华民族乃至世界文明最可贵的文化遗产。②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尊重汉字,正确使用汉字。③当前社会上汉字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现象。④错字、别字现象较普遍,损坏了汉语的优美和纯洁。⑤商务印书馆以出版高品质的图书著称于世,⑥其校编部门在长期校编实践中,依据国家有关汉字规范整理出常见的易混易错汉字表,⑦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读者查考。

A:①④⑤

B:②④⑥

C:④⑤⑦

D:③④⑦

正确答案:D

解析:③“汉字”与“不规范现象”不搭配,可在“汉字”后加上“的使用”。④动宾搭配不当,可将“损坏”改为“损害”。⑦成分残缺,可在“读者查考”前加上“供”。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7、【言语理解】自我提升可能是一种被打上“生物遗传”与“基因性状”烙印的心理现象,它因具有潜在的适应价值而被保存在人类的基因中。其实,真实、准确的自我认识才是个体获得幸福和成功的必要前提,一个适应良好的个体应当对自我有着正确的认识,那些头脑中常存错觉、不能清醒认识自我的人,往往容易受到心理疾病的侵扰。然而日常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会“透过玫瑰色的眼镜”看待自己,其典型表现便是寻求积极自我认识、避免消极反馈评价的积极错觉。而这些积极错觉和自我欺骗又被科学研究证实是不无裨益的。
这段文字旨在说明:

A:自我提升不能造就幸福

B:自我提升是种遗传现象

C:自我提升可能造成错觉

D:自我提升是一把双刃剑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自我提升可能是一种有“生物遗传”烙印的心理现象,而这种自我提升会让我们产生错觉,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从而容易受心理疾病侵扰。接着又指出这些积极的错觉也并非没有益处。由此可见,自我提升有弊亦有利,是一把“双刃剑”。D项表述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由“自我提升可能是一种被打上‘生物遗传’与‘基因性状’烙印的心理现象”可知B项表述错误。C项为自我提升的消极影响,为文段部分内容,不全面,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

8、【言语理解】对下列句子进行语病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1)记者发现,参加中国精品茶博会的专家和消费者中流行一种生态龙井茶,对这种从磐安山区走出的新龙井赞不绝口。
(2)该市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规划中能否抓住机会,迅速发展,关键在于能否加速培养各行各业技术人才的技术水平。

A:第一句成分赘余,第二句句式杂糅。

B:第一句成分残缺,第二句搭配不当。

C:第一句成分残缺,第二句句式杂糅。

D:第一句成分赘余,第二句搭配不当。

正确答案:B

解析:(1)句成分残缺,“对这种从磐安山区……赞不绝口”缺主语,可在“对”之前加上“人们”。
(2)句搭配不当,“培养”和“水平”动宾不能搭配,可把“培养”改为“提高”。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0题

9、【言语理解】儒家在对“君子”进行阐述的时候,采取了一种极为________的理论技巧。那就是,不直接定义“君子”,只是反复________它的对立面。“君子”的对立面,就是“小人”。用一系列的否定,来完成一种肯定。这种方法,在逻辑学上,是通过________外延,来包围内涵。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罕见 列举 缩小

B:精当 强调 剔除

C:巧妙 叙述 限制

D:高明 描绘 确认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此处意为儒家对“君子”下定义时,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技巧,“那就是”后面对这种叙述技巧进行了具体阐释。“罕见”强调的是很少见到,“精当”强调的是精确恰当。“那就是”之后未体现“罕见”“精当”之意,排除A、B。“巧妙”“高明”填入符合后文不直接定义,而是通过否定、对比来定义的方法。
第二空,“叙述”指记载或讲述事情的经过,“描绘”指描画或描述。对“小人”行为的阐释用“描绘”更为准确。第三空,“确认”填入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企业、媒体等出于利益考量,传递出一些物质主义的消费理念,使部分人过分追求消费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对自身债务负担及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视,这类现象应当引起关注。一方面,我们处于经济转型期,国家呼吁刺激消费拉动内需,人们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消费升级的需求;但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推崇节俭节约,反对物欲横流。事实上,国家鼓励消费并不是鼓励浪费,也是希望在改善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与环境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实现平衡,引导居民把握收入水平与消费水平之间的平衡。
这段文字针对的主要问题是:

A:过度消费对环境的破坏

B:消费者的盲目消费倾向

C:商家对消费理念的误导

D:传统的节俭观念被淡忘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句指出,企业、媒体等传递出一些物质主义的消费理念,使部分人过分追求消费水平的提升,忽视了对自身债务负担及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视,这类现象应引起关注;后文从“一方面……但另一方面”分析了人们有消费升级的需要,但传统文化提倡节俭;最后由“事实上”指出观点,即国家鼓励消费并不是鼓励浪费。分析可知,文段针对的主要问题是部分人过分追求消费水平的提升, B项与此对应,当选。A项的“对环境的破坏”文段并未涉及,排除。C项,文段关注的是消费者的观念,而非商家的做法,排除。D项的“传统的节俭观念被淡忘”表述片面,文段还论述了忽视环境资源保护这一话题,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