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
东晋名臣陶侃早年曾是一名县吏。一次,一位家里很有势力的同僚托陶侃帮忙办点事,因为违反朝廷法令而被陶侃拒绝了。同僚被拒绝后,又气又恼,不仅四处散播陶侃受贿的谣言,而且常常在县衙当着众人的面对陶侃冷嘲热讽,让陶侃大为头疼。这一年,县里发生旱灾,同僚对陶侃的攻击也逐渐升级,很多人劝陶侃辞职。然而,陶侃还是选择积极研究应对旱灾的方法,并得到州官的采纳。灾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后,陶侃被州官举荐到朝廷。
下列关于从政为官之道的名言,与这段文字内容无关的是:
A:
以权力合者,权力尽而交疏
B: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C: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也
D:
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
正确答案:A
解析:
“以权力合者,权力尽而交疏”意为因权力与人合作或迎合他人的人,也会因权力的丧失而与人疏远。文段中对此没有体现。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2、【言语理解】截至2016年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突破2.2万千米,是世界上高铁运输网络最健全、最完善、运输规模最大的国家。这五年,中国“四纵四横”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中西部高铁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高铁由“线”到“网”的飞跃,极大地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让诸多以“小时计”的“交通圆”从梦想照进现实。高效联通的高铁网络犹如一座座外引内联的天桥,发挥出强大的“虹吸效应”,成为双城生活的“融合剂”、结构优化的“助推器”,带动了高铁沿线人员流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大动脉。
下列哪项最适合做这段文字的标题:
A:中国高铁进入规模化运营新时代
B:高铁沿线省市经济正在快速崛起
C:高铁:拉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D:高铁:提升百姓荣誉感的“中国创造”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我国高铁发展的规模;然后说明高铁主骨架基本建成极大缩短了区域之间的时空距离,实现了以“小时计”的“交通圆”的梦想;最后说明了高铁大发展带动了高铁沿线人员流动、资源开发、经济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国民经济大动脉。分析可知,高铁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为文段论述的重点,标题应体现这一内容,只有C项能与之对应。A项的“规模化运营新时代”是文段部分内容,不是重点,排除。B项的“沿线省市经济崛起”偏离文段中心,排除。D项的“提升百姓荣誉感”在文段中未涉及,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9题
3、【言语理解】远古时代,人类一天平均要移动16~22公里,他们走路、奔跑、冲刺、攀爬、游泳,跳跃、举重……他们不得不如此,否则就难以生存。在50万年的进化中,现代人所拥有的思考型的大脑,正是从运动技能的磨炼中进化而来的,人类渐渐有了梦想、计划以及创造的能力,从而创造了现代文明。但讽刺的是,文明的前进速度如此之快,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却来不及跟上——就基因而言,我们仍然是50万年前的那些狩猎采集者,我们仍然渴望最高热量的食物,但却不再需要运动。最终,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人类长期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热量对人体的重要意义
B:运动对人类进化的好处
C: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D:运动量少对人类的危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远古时代,人类的运动量非常大;接着指出在50万年的进化中,人类文明的前进速度非常快,但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却来不及跟上;最后,尾句得出一个结论,即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人类长期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根据行文逻辑,尾句得出一个结论,下文将继续围绕这一结论展开论述,即论述不运动或运动量少将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选项中与此相符的只有D。
A项的主语是“热量”,其与尾句的结论无关,排除。
B项的落脚点为“运动对人类进化的好处”,本段开头已有介绍,属于本文内容,排除。
C项讨论的是“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而文段讨论的是“运动量少”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该项为无关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
4、【言语理解】国家、民族由个人组成,阶层、集团、组织也是由个人组成的,个体是集体的一分子,但这不是说个体只有组成集体,才能成为中国梦的主体,而是每一个个体自身就是中国梦的主体。我们通过集体体现出共同的意识,我们更通过自身体现出个体意识。人民是各种人的集合,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有自己的追求,都有自己的理想。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追求
B:中国梦包容了各种个体的追求
C:中国梦只有通过个体才能体现
D:个体意识是通过集体体现出来的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第一句转折后指出每个个体自身就是中国梦的主体,接着对此进行阐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通过自身体现出的个体梦也是中国梦。B项是对此的同义转换。A、D两项未体现“中国梦”,排除。C项表述不当,且“只有”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33题
5、【言语理解】经济学中“搭便车”的概念,大致是指有人未支付成本却获得了由他人支付成本所带来的收益,或者支付较少成本就获得了与自己支付成本不对称的更多收益,从而导致市场失灵。这种“搭便车”的现象可简单地理解为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坐享其成
B:坐收渔利
C:守株待兔
D:以一奉百
正确答案:A
解析:由“这种……理解为……”可知,空缺处所填词语应是对前文所述“搭便车”这种行为的概括。分析可知,“搭便车”指的是不支付成本或少支付成本便获得更多的收益,所填词语应体现这种支出与获利之间的不对称。“坐收渔利”指利用别人之间的矛盾,轻易地从中获利,文段并未表现“别人之间的矛盾”,排除B。“以一奉百”指一人供养百人,比喻劳动生产的人少,而享受、消费的人却很多,与文段内容无关,排除D。“守株待兔”比喻心存侥幸,希望得到意外的收获,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坐享其成”指不出劳力,而享受现成的福利。对应文段中强调的支出与获利之间的不对称,“坐享其成”填入更恰当,排除C。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17题
6、【言语理解】“心脏性猝死”是由于心脏舒张—收缩活动突然停止而导致的意外死亡,也就是心脏骤停。在美国,心脏性猝死是国民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即使病人幸存下来,病情也会对其生活质量和寿命造成毁灭性的影响,不仅会增加大量的医疗费用,也会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美国杜克大学一位医学教授表示,这十个方法是心脏性猝死预防领域的首套综合性措施,有助于改善患者的护理和预后。
根据这段文字,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
A:美国医疗界对心脏性猝死的研究成果
B:心脏性猝死为何在美国频繁发生
C:心脏性猝死产生的具体原因是什么
D:预防心脏性猝死的十项措施具体有哪些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介绍了心脏性猝死的危害性,尾句说“这十个方法是心脏性猝死预防领域的首套综合性措施”,可知接下来作者是要介绍这十项具体措施。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未涉及“十项措施”这一话题,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6题
7、【言语理解】远古时代,人类一天平均要移动16~22公里,他们走路、奔跑、冲刺、攀爬、游泳,跳跃、举重……他们不得不如此,否则就难以生存。在50万年的进化中,现代人所拥有的思考型的大脑,正是从运动技能的磨炼中进化而来的,人类渐渐有了梦想、计划以及创造的能力,从而创造了现代文明。但讽刺的是,文明的前进速度如此之快,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却来不及跟上——就基因而言,我们仍然是50万年前的那些狩猎采集者,我们仍然渴望最高热量的食物,但却不再需要运动。最终,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人类长期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
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
A:热量对人体的重要意义
B:运动对人类进化的好处
C: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D:运动量少对人类的危害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说远古时代,人类的运动量非常大;接着指出在50万年的进化中,人类文明的前进速度非常快,但人类的身体和基因却来不及跟上;最后,尾句得出一个结论,即久坐不动的现代生活方式成了人类长期生存的重大威胁之一。根据行文逻辑,尾句得出一个结论,下文将继续围绕这一结论展开论述,即论述不运动或运动量少将会给人们带来的危害,选项中与此相符的只有D。
A项的主语是“热量”,其与尾句的结论无关,排除。
B项的落脚点为“运动对人类进化的好处”,本段开头已有介绍,属于本文内容,排除。
C项讨论的是“基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而文段讨论的是“运动量少”与“人类健康”的关系,该项为无关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5题
8、【言语理解】长期耐心细致的普法教育活动,确实有助于增强人们对于法律的信心,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纸面上的法律并不能自动保障人们的权利,仅仅通过法制宣传与教育,并不能全面深入地促成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纸面上的法律条文到底意味着什么,还要依赖法律机构的运作者来表达。换言之,以法官为核心的法律人团队,才是法律最根本的载体;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才是活生生的法律;法律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不昭示着法律的真实面目。因此,如果要让社会公众知道法律是什么,与其举行一百场法律讲座,发放一千份宣传资料,还不如严格按照法律精神,进行一次诉讼活动。一次公正的诉讼,尽管亲见亲历者人数有限,但是通过口耳相传,就会形成一种普遍的社会舆论:法律人值得依赖,法律值得信仰。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普法活动的宣传教育效果逊色于法庭诉讼
B:法律的精神实质需要公众亲身体会才能感受到
C:法律条文的意义依赖法律机构的运作者来表达
D: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有助于社会公众建立法律信仰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仅通过法制宣传教育并不能深入地促成人们对于法律的信仰,接着原因所在——法律人的职业活动才是活生生的法律,他们的言行昭示着法律的真实面目。接着由“因此”给出对策——法律人的职业活动对塑造法律值得信仰的社会舆论的作用。“法律信仰”是文段论述的重点,选项中只有D项与此相关,当选。
A、C两项是文段的部分内容。B项“才能感受到”说法有误,文段说的是“尽管亲见亲历者人数有限,但是通过口耳相传”。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6题
9、【言语理解】几千年前,在非洲湿热的原始森林里,土著居民围着火堆,跟随各种复杂节奏自由而热烈地边舞边唱。这种歌声,也许在某些“文明人”眼里算不上音乐。然而,这样的声音却是最原始的,是在恶劣环境里顽强的本能所发出的生命之音。如果说布鲁斯音乐是很多音乐的根源,那么,上面所说的便是这个根源的根源。
这段文字是一篇文章的引言,文章接下来最应该讲述的是:
A:土著音乐产生的历史背景
B:自然环境与音乐风格的关系
C:人类本能在原始音乐中的表现
D:布鲁斯音乐与土著音乐的源流关系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尾句提到:土著音乐是布鲁斯音乐的根源。由前文得不出这个结论,所以下文应该会对这个结论进行解释,即为什么说土著音乐是布鲁斯音乐的根源。四个选项中只有D项符合,故为正确答案。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
10、【言语理解】“尽管这名病人被诊断为植物状态,但她保留了理解口头 并通过大脑活动、而非语音或动作做出 的能力。”欧文表示:“她决定与我们合作,根据我们的 想象特定的任务,这是一个清楚的 行为,确凿无疑地证明,她有意识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指令 反应 指令 意向
B:指示 反应 指示 意识
C:指令 反映 指令 意识
D:指示 反映 指示 意向
正确答案:A
解析:“指示”多用于领导与下属之间,“指令”多用作科学术语,如向计算机下达指令。第一空填“指令”更适合,排除B、D;“意向”可以理解为有方向的意识,有明确意图。根据题意,“根据我们的指令想象特定的任务”是有明确方向性的,此空应填“意向”。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