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
汉字经历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字体发展变化,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龟甲兽骨上清丽瘦硬的甲骨文、青铜器里圆转古朴的金文、刻石中整齐端庄的篆书,个体字符的线条、结构,整体章法的布局、排列,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书法作品中结构的疏密、行笔的缓急,更将汉字的美发挥到极致。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书法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
B:
文字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视觉符号
C:
汉字的形体演变反映了审美取向的变化
D:
书法充分发挥了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汉字经历了一系列的字体发展变化,且在每种字体的书写中,都蕴含着丰富的美学价值。接着举“甲骨文”“金文”等事例说明这些字体都表现出鲜明的审美取向和追求。最后论述汉字在实用功能和美学价值的驱动下,形成了书法,书法将汉字的美发挥到了极致。故文段层层论述,尾句是文段的重点,意在强调书法对汉字所蕴含的美学价值的发挥。D项表述与此一致。当选。
A项 “书法的重要地位”文段未提及,排除。
B项,文段论述的是“汉字”,该项“文字”概念变化,排除。
C项,文段论述汉字不同形体是为了说明每种形体都蕴含审美价值,而不是为了说明“审美取向的变化”,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9题
2、【言语理解】近年来,一些不负责任的网络谣言泛滥成灾,极大地________着社会成本,________着世道人心。________网络谣言,净化网络环境,已经成为包括广大网民、互联网企业和管理部门等在内的全社会的共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耗费 扰乱 遏止
B:消耗 损害 遏制
C:耗尽 蛊惑 禁绝
D:侵蚀 破坏 杜绝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耗尽”程度过重,不能与“极大”“着”搭配,排除C。“侵蚀”指逐渐地破坏或腐蚀,与“成本”搭配不当,排除D。
第三空,“遏止”指阻止。“遏制”指制止、控制。从常理来看,完全阻止“网络谣言”是不可能的,句意强调的是净化网络环境,使网络谣言泛滥成灾的现象得以控制,选择“遏制”更恰当,排除A。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市)第25题,2017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2017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7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题,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1题,2017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6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题,2017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27题,2017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5题
3、【言语理解】前些年翻看先生的这本书时,尽管自己对民国话题有着欲说还休的浓厚兴味,对这本话语剪辑独出心裁的编排方式下潜藏的________常常默契会心,但读完仍是感到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至理名言 戛然而止
B:妙言要道 耳目一新
C:不经之谈 百读不厌
D:微言大义 意犹未尽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默契会心”可知应填入一个褒义词,“不经之谈”形容荒诞无稽、没有根据的话。排除C。
第二空,“但”表明第二空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前文说“默契会心”,说明作者对书的观点是认同的,“戛然而止”“耳目一新”不能与前文构成转折关系,排除A、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4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1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9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2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
4、【言语理解】媒体要做好规范和专业的科学传播并不容易。媒体既要保持代替社会对科学进行监督的职能,又有一种本能的________、代言弱势群体的道义感。作为媒体人有道义感当然是好事,但在科学问题上________因为这种正义感而被处于弱势的反主流科学一方利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匡扶正义 切忌
B:扶危济困 谨记
C:劫富济贫 谨防
D:扶正祛邪 切莫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劫富济贫”意为夺取富人的财产,救济穷人。不能用来描述媒体的作用,排除C。“扶正祛邪”指扶持正气,去除邪气。此处的弱势群体并不能等同于正气,强势群体并不能等同于邪气,排除D。
第二空,分析可知,所填词语应表达“避免”的意思,“谨记”表示把对方的话一定认真记住,填入不合语境,排除B。“切忌”含有一定要避免之意,符合文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3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4题
5、【言语理解】说到食品安全的治理,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中国依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各个方面的制度建设不够完善,面对现实,人们自然而然将问题引向法律法规制度、政府监管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这一指向当然是正确的,政府也沿着这些方向做了许多努力。但是这类治理方案的一个问题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作者引用“远水解不了近渴”想要表达的意思是:
A:中国短时期之内无法真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B:相关法律及机制建设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
C:作为发展中国家要解决食品安全问题难度极大
D:想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必须做好长期工作的准备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可知,文段所说的“远水解不了近渴”应是针对“这类治理方案”的缺陷而言,而“这类治理方案”指的则是前文的“这一指向”“这些方向”,即“法律法规制度、政府监管体系、社会治理机制的完善”,选项中与此相关的只有B。且“不是短时间内可以完成的”所表达的短期效果不明显的意思也与“远水解不了近渴”强调的慢的办法救不了急的意思相符。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35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33题,2017年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24题
6、【言语理解】在垃圾围城的压力下,明确生活垃圾分类要求,落实各相关主体责任,已是当务之急。城市生活垃圾中电子垃圾、瓶瓶罐罐比较多,部分旅游城市的厨余垃圾含量相对较高,末端处理方式就应体现针对性。在部分农村地区,有用有机垃圾沤肥的习惯,可以采用“腐烂变质沤肥还田、可回收资源利用、不可回收就近填埋、有毒有害集中处置”的方法。更有专家如此建议处理厨余垃圾:把剩菜剩饭放进垃圾桶之前,先尽可能将水沥干,垃圾含水率降低了,资源回收率和二次污染控制水平也就提高了。
根据这段文字可以推出:
A:垃圾分类标准难以统一,需要因城施策、因地制宜
B:目前在我国农村难以实施垃圾分类处理措施
C:厨余垃圾没有得到妥善处理是导致目前垃圾围城的主要原因
D:目前我国垃圾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都比较欠缺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主要是说应针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首句即指出要明确分类垃圾的要求,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展开论述。由文段第二句、第三句、第四句可知,A项符合文意;由文段中“在部分农村地区,有用有机垃圾沤肥的习惯,可以采用‘腐烂变质沤肥还田、可回收资源利用、不可回收就近填埋、有毒有害集中处置’的方法”可知,B项中“难以实施”表述错误,排除;C项中“主要原因”无法从文段中得出,属强加因果,排除;D项中“垃圾分类标准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在文段中亦没有对应内容,属于过度推断,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2题
7、【言语理解】人类曾为自己远离自然界的进化而荣耀,更为自己以理性的铁蹄征服自然而豪情万丈。然而翻阅一下人类那充满金戈铁马的史籍,想一想那足以把地球毁灭几十遍的核武库,数一数由于生态恶化而每天都在灭绝的物种,我们人类作为一个种类的存在,作为地球生物圈一个链环的存在,究竟比自然界的其它生物高明多少?
作者写这段文字的本意是:
A:指出人类对自然所造成的破坏
B:指出人类的价值理念使人类忽视对自然界的尊重
C:指出人类在自然界面前应该感到汗颜和羞愧
D:指出人类认为自己凌驾于其它生物之上这一认识的错误
正确答案:D
解析:材料主要是评述人类凌驾于自然界其它物种之上的观念和行为。“究竟比自然界的其它生物高明多少”表明作者否定人类自认为高于其它生物的观点。与此一致的表述为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实际上普通话和方言不是同一层次上的交际工具。普通话是全民共同语,是官方语言,而方言是区域性的,是民间语言。通过明确________,普通话和方言可以做到并行不悖,甚至________,相得益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规定 齐头并进
B:划分 互为表里
C:区分 珠联璧合
D:界定 相辅相成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二空,由“做到并行不悖,甚至……”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比“并行不悖”语义程度更重。“相得益彰”指互相帮助,互相补充,更能显出各自的好处。“齐头并进”指不分先后地一齐前进或同时进行,侧重表达各方都不落后的意思。文段不是强调普通话和方言谁都不落后,而是说两者互相助益,排除A。“互为表里”指内外一体,互相配合,普通话和方言并不是内外一体的关系,排除B。“珠联璧合”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凑在一起。文段并未说明普通话和方言结合在一起,排除C。“相辅相成”指互相协助进行或配合使用,与“相得益彰”意思相近,符合文意。
验证第一空,“界定”指确定所属范围,一般适用于抽象事物,如“界定概念”。其用在文段中,指明确“普通话”和“方言”的使用范围,恰当。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7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2题,2021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8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1题,2021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内蒙古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1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
9、【言语理解】全世界有超过15000个海洋保护区,绝大多数保护区都允许商业活动。人类已经充分利用甚至开发了全球89%的鱼类资源,并且摧毁了世界上近半数的珊瑚礁。科学家认为,为保护海洋生物健全的多样性,全球至少30%的海洋需要划入保护区。重要的是,大部分保护区应该靠近繁华的海岸。如果一片海域被隔离了足够长的时间,鱼类和生物多样性就会出现反弹。繁盛的鱼类也会逐渐向邻近的水域扩散。智能化的海洋保护区甚至可以在多种压力(如污染、变暖和酸化)下使海洋生态系统具有更强的恢复力。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作者意在呼吁:
A:加大海洋保护区建设
B:大力保护珊瑚礁
C:禁止海洋保护区商业活动
D:避免过度捕捞,保护鱼类资源
正确答案:A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全世界海洋保护区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其后以“科学家认为”提出观点,“至少30%的海洋需要划入保护区”,说明现有海洋保护区远远不够,应加大海洋保护区的建设,最后补充说明智能化海洋保护区对恢复海洋生态的积极作用。A项准确表述了作者态度。B、D两项未涉及建立海洋保护区这一对策。C项,由“绝大多数保护区都允许商业活动”“ 大部分保护区应该靠近繁华的海岸”可知,作者并不赞成海洋保护区禁止商业活动,排除。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9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9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9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2019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2019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0题,2019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9年西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4题
10、【言语理解】应急科学普及能够及时解疑释惑,提升公众认知力,还可以________伪科学和谣言,________社会和网络环境。正因如此,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中的应急科普措施,极为必要,更是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批驳 净化 未雨绸缪
B:抵制 维护 重中之重
C:对抗 清理 居安思危
D:拆穿 建设 防微杜渐
正确答案:A
解析:本题可从第二空入手解题,由“应急科学普及能够及时解疑释惑,提升公众认知力,还可以……伪科学和谣言”可知,句意为应急科普可以使社会和网络环境变得更好,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体现此意。“净化”指清除不好的或不需要的,使纯净,填入符合语境。“维护”指维持保护,使免于遭受破坏;“清理”指彻底整理或处理;“建设”指创立新事业,增加新设施。三词填入均不符合文段语境,排除B、C、D。
验证其他两空:“批驳”指批判驳斥,“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二者填入均符合语境。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