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4683

发布时间:2024-05-06 8:31     浏览量:29

1、【判断推理】

南征北战:东讨西伐

A:万紫千红:姹紫嫣红

B:古往今来:天南地北

C:朝三暮四:喜新厌旧

D:左顾右盼:东张西望

正确答案:D

解析:

南征北战和东讨西伐中的“南”和“北”、“东”和“西”是反义,而“征”和“战”、“讨”和“伐”是近义;选项中只有D项的左顾右盼和东张西望符合此规律。故答案选D。

考题出处:2014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4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4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5题,2014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4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94题,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95题,2014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9题,2014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2014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2题,2014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3题,2014年上半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4题

2、【判断推理】足迹化石虽然不能像实体化石那样保存生物完整的形态,但从足迹化石中,我们可以分析出生物大概的形态特征和行为学特征。也就是说,当直接证据缺失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间接证据——足迹化石来推测当时的环境,反推是哪些动物留下的足迹,他们有没有复杂的动物行为等。因此,在前寒武纪到寒武纪的转折时期,足迹化石显得尤为重要。
上述结论的成立,还需基于以下哪一前提?

A:目前发现的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比实体化石更多

B: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比实体化石更具有研究价值

C:目前发现的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比其他时期稀少

D:在前寒武纪到寒武纪的转折时期,保留下来的动物实体化石十分稀少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据:当直接证据(实体化石)缺失的时候,我们只能通过间接证据(足迹化石)来推测当时的环境。题干结论:在前寒武纪到寒武纪的转折时期,足迹化石显得尤为重要。论据和结论在“直接证据(实体化石)缺失”与“前寒武纪到寒武纪的转折时期”之间存在跳跃。结论成立要补充的前提,需能在二者之间建立联系。
A项,指出目前发现的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比实体化石更多,但并没有说明这两类化石的具体数量,无法说明实体化石是否缺失,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B项,即使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没有实体化石更具有研究价值,但是若没有实体化石,足迹化石还是很重要,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C项,指出目前发现的前寒武纪到寒武纪转折时期的足迹化石比其他时期稀少,与题干论述的足迹化石是否重要无关,不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D项,指出在前寒武纪到寒武纪的转折时期,保留下来的动物实体化石十分稀少,即直接证据缺失,因此间接证据——足迹化石尤为重要,在题干论据和结论之间建立了联系,是题干结论成立的前提。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0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2题

3、【判断推理】幻觉是指在没有客观刺激作用于相应感官的条件下,而产生的一种真实生动的知觉,幻觉是知觉障碍的一种,主要有幻听、幻视、幻触等,它多出现在精神病状态下,正常人有时在紧张、疲劳、高烧等条件下也可能出现。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幻觉的是:

A:病人把天上的云彩,通过想象感知为飞舞的仙女

B:太阳早上看起来往往比中午的时候大一些

C:胆小的小陆在走夜路时,看到远处的树木以为是劫匪

D:妈妈上班一走,小峰就在家看起了电视,但总觉得不时听到妈妈的脚步声

正确答案:D

解析:幻觉的定义要点:①没有客观刺激;②产生的一种真实生动的知觉;③知觉障碍。
A项,病人把云彩想象为仙女,属于想象,不符合要点①。
B项,太阳早上看起来比中午的时候大,只是一种感觉,不符合要点③。
C项,小陆走夜路以为远处的树木是劫匪,存在客观刺激,不符合要点①。
D项,小峰偷偷看电视,紧张之下总觉得听到妈妈的脚步声,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5题

4、【判断推理】员工绿色行为是指组织中员工展现的一系列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这些行为是组织正式绿色管理计划的重要补充,能提高组织绿色管理措施的效率,最终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员工绿色行为的是:

A:部门经理经常利用废纸打印一些非正式文件

B:公司员工自觉遵守公司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定

C:办公室的一位女员工宁愿忍受高温也不愿开冷气,她认为这样更健康

D:公司保洁员经常把垃圾箱内的废塑料瓶收集起来,下班时顺便带回家

正确答案:A

解析:员工绿色行为定义的关键信息:员工旨在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A项,部门经理利用废纸打印非正式文件,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降低个人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行为,符合定义。
B项,员工遵守公司关于垃圾分类的规定,垃圾分类是公司强制实行的,而非员工自愿,其不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定义。
C项,女员工不开空调是为了身体健康,不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定义。
D项,保洁员把垃圾箱内的废塑料瓶带回家,不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不符合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80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6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5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79题

5、【判断推理】如果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那么今年的农作物就会减产,并且农民的收入会降低。但是,多项证据表明,今年农民的收入不仅不会降低,反而会有所提高。
据此,可以推出:

A: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

B: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或人们抗旱不力

C: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或人们抗旱有力

D: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且人们抗旱有力

正确答案:C

解析:考查复言命题。“如果……那么……”是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其有效的推理规则是肯定前件则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则否定前件,本题中前件是“今年的旱情仍在持续且人们抗旱不力”,后件是“农作物减产且农民收入降低”。由“农民收入有所提高”即否定了后件,则可推出否定的前件即“今年的旱情没有持续或者人们抗旱有力”,即C项。

考题出处:待更新

6、【判断推理】风险管理是指经济组织或个人在对其生产、生活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识别、估测、评价的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妥善处理风险所致的结果,以期以最小的成本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的过程。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风险管理的是:

A:某厂厂房在地震中受损,厂长带领员工修缮厂房、恢复生产

B:甲得知乙在空难中丧生,急忙退掉已预定的机票,改乘轮船

C:某公司为了防止水灾导致仓库进水,采购了密封条进行处理

D:为了防范频繁发生的台风侵袭,某公司对厂房设备进行投保

正确答案:A

解析:风险管理的定义要点:①在风险进行评价的基础上;②优化组合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③达到最大的安全保障。
A项,地震已经发生,修缮厂房并不符合定义要点。
B项,甲在得知乙因空难丧生后,退掉机票改乘轮船的做法符合风险管理的定义要点。
C项,某公司为防止仓库进水,用密封条进行处理的做法符合风险管理的定义要点。
D项,某公司为防范台风侵袭对设备进行投保也符合风险管理的定义。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

7、【判断推理】快乐是人们主观感受到的愉悦的身心状态,也是一种由对存在世界认知与体验形成的幸福感、满意状态带来的多个层次的体验过程。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能称其为快乐的是:

A:一个人从优质的食物、洁净的环境、宽敞的居所感受到的东西

B:一个人对生活、社会、员工、收入、职业、社会和自然环境有最大的满足度

C:一个人对健康、亲情、收入、职业、社会和自然环境有最大的满足度

D:一个人从经济行为和活动中所获得的更多的福利

正确答案:D

解析:快乐定义的关键信息:主观感受到的。
A、B、C三项,均是主观感受,符合定义要点。
D项,福利是客观的事实,并不是一种感受,不符合定义关键信息。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0题

8、【判断推理】树根:根雕:工艺品

A:纸张:风筝:春天

B:黏土:唐三彩:古董

C:消费:借贷:信用

D:泥沙:混凝土:建筑

正确答案:B

解析:树根经过加工可以制成根雕,根雕是一种工艺品。
A项,纸张经过加工可以制成风筝,风筝不是春天,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黏土经过加工可以制成唐三彩,唐三彩是一种古董,与题干关系一致。
C项,借贷的钱可以用来消费,借贷需要信用支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泥沙经过加工可以制成混凝土,混凝土不是建筑,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9题,2015年青海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55题,2015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56题,2015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5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2015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2015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2015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2题,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5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A类)第48题,2015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B类)第45题,2015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5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3题,2015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50题

9、【判断推理】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与再分配,形成专门消费基金,对劳动者在丧失劳动力或失去工作机会时进行社会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的一种制度。
下列属于社会保险的是:

A:在厂房工作中,小王因机器发生故障造成意外受伤,而获得赔偿

B:

军人黄某退伍,国家发安置费

C:

国家向地震灾区人民发放生活救济

D:

旅客人身伤害保险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定义,A项工伤符合社会保险的定义;B项显然不符合定义;C项属于社会救助;D项属于商业保险。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判断推理】什么才是伟大的文学作品?它必须同时具备丰满的情节,细腻的描述,能将主人公的命运置身于时代的大背景下,最终展现世世代代流淌于人类血液中的共性。
由此可以推出:

A:一部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在于它具备丰满的情节

B:只关注个人世界的作品也能够成为伟大的文学作品

C:不能体现人类共性的作品不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D:情节丰满、描述细腻、能将主人公命运置身于时代大背景下的作品就是伟大的文学作品

正确答案:C

解析:由题干条件可知,第二句话为成为伟大的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即伟大的文学作品→丰满的情节,细腻的描述,能将主人公的命运置身于时代的大背景下,最终展现世世代代流淌于人类血液中的共性。
A项,可以理解为一部作品因为具备丰满的情节而伟大,即肯定了题干假言命题后件中的一个联言肢,无法推出肯定的前件,错误。
B项,只关注个人世界的作品是否为伟大的文学作品在题干中没有体现,错误。
C项,否定后件推出否定前件,正确。
D项,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错误。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1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教育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教育“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教育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教育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