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但要知道,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演进的,一个社会总会不断出现新的“落伍者”,即便是今天在数字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未来也可能沦为“落伍者”,面临今天部分老人所面临的困境。因此,抛开技术不谈,我们的公共服务,首先还是应在理念上有更多的包容、普惠底色,真正依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去设定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上的“现代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从资源和技术上能有效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根本性难题
B:
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遭遇数字鸿沟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
C:
在相关领域针对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D:
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部分老年人群体带来不便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但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总有人成为“落伍者”;然后以“因此”得出结论——我们的公共服务应在理念上有更多的包容、普惠底色,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去设定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的“现代化”。由此可知,“因此”后的内容为文段论述的重点,C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文段强调的是从公共服务的理念上解决“落伍者”面临的困境,而非是从“资源和技术上”,排除。
B、D两项仅着眼于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问题,未涉及对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7题
2、【言语理解】书法界常有字因人贵的说法,不无道理。而在颜真卿这里,却是字因人重,忠贞正直的人格为其瑰丽书法添辉,骨力遒劲的书法为其雄壮人生增彩,做人与写字________,在颜真卿身上得到了圆满的统一。颜真卿的书法成就一直为后代________,其人格同样颇具感召力。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交相辉映 尊重
B:和光同尘 尊敬
C:相得益彰 推崇
D:相辅相成 推重
正确答案:C
解析:第二空,“尊重”“尊敬”的适用对象为人,而题干说的是“书法”,排除A、B。
第一空,“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双方的能力、作用和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相辅相成”指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互相辅助,缺一不可。题干强调的是“做人与写字”互相配合,而不是二者缺一不可,故第一空填“相得益彰”更契合文意。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3、【言语理解】毋庸( ),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是人类历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A:置疑
B:怀疑
C:多疑
D:质疑
正确答案:A
解析:质疑:动词,请人解答疑难。置疑:动词,怀疑(多用于否定式)。毋庸置疑:不容置疑,无可置疑。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4、【言语理解】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季羡林在对刘尧汉先生所著文章《论中华葫芦文化》的评述中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葫芦文化:
A:源远流长
B:与时俱进
C:内涵丰富
D:寓意吉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围绕中国的葫芦文化展开,无论是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宗旨都是在论述中国葫芦文化的核心——吉祥。D项正确。文段并未介绍葫芦文化的历史,也未介绍葫芦文化在当代的发展,排除A、B。C项,文段说明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强调的是葫芦文化的内涵是吉祥,而非葫芦文化内涵丰富,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2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边远地区)第47题
5、【言语理解】对大多数人来说,岗位是个人历练成长的基石。除了极少数的人能________创建自己的事业,大多数人都必须走一条相同的路:在岗位上磨炼,依托________奠定未来事业的基础。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直接 组织
B:主动 团队
C:独立 同事
D:一手 集体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中“极少数的人”和“大多数人”走的是两条截然不同的路。事业的创建本身就是一个主动行为,不存在被动创建的情况,排除B。“大多数人”事业的建立都需要通过岗位的历练,在岗位的磨炼中获得经验,积累人际关系。而与之相对的是,“极少数的人”创建自己事业的过程并不需要在岗位上历练这样一个阶段。由此可看出,极少数人和大多数人创建自己事业过程的差别就在于是一步完成,还是需要一个缓冲的阶段,即是“直接”和“间接”的分别,而非需不需要和别人合作的分别。
第二空,“组织”填入亦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2题
6、【言语理解】家长、学生和雇主没有参与院校管理的当然权力,但却有对高等院校社会责任的问责权。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经费来源多元化,导致家长、学生以及雇主都成为高等院校的利益相关者。对于家长和学生而言,他们对高等院校责任的问责,更多在学生能否获得良好的学习经历和学习体验,学校能否培养出适合社会需求的毕业生上。雇主则要求高等院校不仅能够培养出适应岗位需求的毕业生,而且能够针对企业和社会需求,进行直接投入生产和增加效益的应用型研究。
从上述文字我们可以得出:
A:高等教育大众化容易受到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影响
B:高等院校应给予家长、学生和雇主社会责任问责权
C:高等院校的发展应考虑家长、学生和雇主的利益诉求
D:家长、学生和雇主的要求促进了应用型学科蓬勃发展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首先指出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家长、学生以及雇主都成为高等院校的利益相关者,接着分别从家长和学生以及雇主的角度提出了对高等院校的需求及要求。
A项属于无中生有,题干并未提到“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由首句“但却有对高等院校社会责任的问责权”可知这项权利已经拥有,因此B项错误;由文段最后可知雇主要求高等院校“能够针对企业和社会需求,进行直接投入生产和增加效益的应用型研究”,但这些研究能否促进应用型学科的蓬勃发展还不得而知,排除D。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3题,2014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1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201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43题
7、【言语理解】许多科学家曾经认为,利用软硬件形成的人工智能可在任何领域内战胜人类。然而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还是太过于天真了,人类大脑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科学家的预想。当时的计算机由于算法过于简单、数据不足及速度过慢等原因,相继在诊断和图片识别方面败北,使人们对人工智能的憧憬变为质疑。到二十一世纪初,有关构建仿人类智能机器的想法几乎在科学界销声匿迹,甚至连人工智能这一名词也似乎远离了严肃科学。为此,有人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这段时间戏称为________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人工智能的冬天”
B:“人工智能的休眠期”
C:“人工智能的潜藏期”
D:“人工智能的蛰伏期”
正确答案:A
解析:由“憧憬变为质疑”“几乎在科学界销声匿迹”“似乎远离了严肃科学”可知,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初这段时间人工智能遭遇了发展瓶颈,由曾经被寄予厚望的热门科学,沦落为乏人问津的冷门科学,而“冬天”是寒冷的季节,其隐喻意思与文意相符,A项正确。
B项的“休眠期”多用于描述动物、植物、电脑等因为习性或者工作时间太久而进行休息的时间,C项的“潜藏期”、D项的“蛰伏期”多用于事物进行准备、积蓄能量的阶段,均与遭遇困境的语境不符。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8、【言语理解】事实证明,中华文化的遗传并没有因为追逐GDP而变异或者________,反而越来越________文化基因在大事件中的力量,并且成为对待相异形态的方法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衰退 显现
B:衰退 凸显
C:式微 显现
D:式微 凸显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式微”原来指国家或世族衰落,现在也泛指事物的衰落,常用于书面语。“衰退”指衰弱减退,常用于形容精力、意志、经济等。在此形容“中华文化的遗传”,应选“式微”,排除A、B。第二空,“显现”指呈现,显露。“凸显”指清楚地显露。与“显现”相比,“凸显”程度更重,与“越来越”表达的递进含义相符,排除C。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按照《京都议定书》,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被要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但是从总量上看,我国碳排放已位居世界第二,到2025年前后,这一数字可能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位。中国目前仍然不受绝对排放量的限制。是因为中国的人均排放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随着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的人均排放量可能会很快赶上世界平均水平。在最近结束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中国遭遇了严峻的气候压力。
下列说法中,最符合这段文字意思的是:
A: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严重影响和阻碍着中国经济的发展
B: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所以中国没有被要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
C:目前的碳排放协议为中国经济发展争取了短暂而宝贵的“排放空间”
D:碳排放量位居世界第一将是中国经济发展导致的必然结果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文段并没有提及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故无法推出“严重影响和阻碍”。
B项,由“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没有被要求限制二氧化碳排放量”可推出。
C项,与A项相同,将经济发展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挂钩,无中生有。
D项“必然结果”表述绝对,与文段中的两个“可能”不符。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9题
10、【言语理解】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教授林喆声称“微博问政也存在无序发展的问题”,认为“群众通过个人微博举报贪官,一方面容易‘打草惊蛇’,另一方面也给自己人身安全带来了一些问题。”林教授说,“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去反映官员腐败问题。”
对林教授的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微博反腐因网络暴力而失序
B:微博不是反腐的首选途径
C:微博反腐弊大于利
D:微博反腐安全成本高
正确答案:B
解析:由“群众通过个人微博举报贪官,一方面……,另一方面……”可知,林教授认为微博反腐存在弊端,最后一句“我还是赞同公众通过正常渠道去反映官员腐败问题”进一步表明林教授的态度,即林教授不赞成把微博作为反腐的首选途径。B项表述正确。A项中的“网络暴力”文段没有提到;C项,文段没有提到微博反腐的“利”,“弊大于利”无法得出;D项“安全成本”只是弊端的一个方面。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18题,2012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类)第29题,2012年广州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