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言语理解】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的融合,衍生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和学校围墙。六年来,中国慕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实践中总在向一个共识靠近,那就是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要回应时代需求,就必须创新发展,把慕课建设作为加快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互联网+教育”“智能+教育”的战略先手棋,推进这场深度融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这就意味着,慕课的建设与发展必然离不开高校的参与和支持、学校与社会的共同协力。
这段文字意在:
A:介绍中国慕课的发展理念和现状
B:说明高校需重视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C:强调高校应在慕课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D:探讨中国慕课突破传统的新思路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了在线开放课程诞生的背景及其具有的意义,然后介绍了中国慕课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识:高等教育作为高层次人才的主要供给者和知识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要创新发展,需要把慕课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先手棋,推动这场课堂革命向纵深发展。最后以“这就意味着”补充说明慕课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分析可知文段主要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即高校的支持对慕课建设所能起到的作用,对应C。A项为文段引入内容,非重点。B项脱离了“中国慕课”这一主题词,排除。文段强调的是高等教育在慕课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D项未体现高等教育对慕课发展的重要性,排除。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57题
2、【言语理解】“80后”这个词,最早于2001年出现在网络论坛中,指的是一批活跃于网络论坛的出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诗人。2003年开始,它更多指的是一批被商业运作出名的生于1980年以后的写手。2004年底,随着“80后作家”的批量涌现,这个词逐渐被用来指称整个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年轻人群体。
最适合做这段文字标题的是:
A:“充满希望”的一代
B:“80后”的由来
C:用新视角理性看待“80后”
D:“80后”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正确答案:B
解析:这段文字主要讲述了“80后”这个词的由来及演变。作者的叙述是客观的,并不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和褒贬评价。A项中的“充满希望”和C项中的“新视角理性看待”均带有评论性质,故首先排除。文段侧重的是“80后”词义的演变,而非“80后”这一群体的受关注程度,故本题选B更合适。
考题出处:2009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3、【言语理解】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阶段。在当前的世界经济危机中,我们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农业是经济危机的避风港,只有通过强农惠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粮食市场竞争力,来全面提高农民收入,推动农村经济的大发展和广阔的农村市场需求的大升级,才能全面扩大内需,推进我国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
对这段文字的主旨概括最准确的是:
A:当前我国扩大内需最有效的途径应是大力发展农业
B:世界经济危机可以成为我国经济转型的一个契机
C: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是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D:强农惠农政策是当前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先介绍了已有的外贸主导型经济模式可持续性越来越小的现状,然后指出了经济转型的思路,即通过强农惠农政策带来的农村市场需求大升级效应全面扩大内需,从而最终实现外向型经济向内向型经济的顺利转型。由此可见,文段的主旨在于论述如何实现“经济转型”。A项把落脚点放在“扩大内需”上,排除。B项经济转型的契机不是论述重点,排除。C项“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在文中没有涉及,文中主要谈的是强农惠农政策对农业整体实力,尤其是对农村市场的开拓作用。D项是对文段主旨的准确表述。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1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5题
4、【言语理解】32.(1)桥砖是深褐色,表明它的历史的长久;但都_____,令人叹息于古昔工程的坚美。
(2)我们下船后,借着新生的晚凉和河上的微风,暑气已渐渐消散;到了此地,_____,身子顿然轻了——习习的清风荏苒在面上,手上,衣上,这便又感到了一缕新凉了。
(3)可是一般人还忘其所以地要气派,自以为美,几乎不知天多高地多厚。这真是所谓“_____”了。
(4)但是要老资格的茶客才能这样有分寸;偶尔上一回茶馆的本地人外地人,却总忍不住_____,到了儿捧着肚子走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完好无缺 豁然开朗 不可一世 狼吞虎咽
B:完好无缺 如临仙境 自高自大 大吃大嚼
C:完好无缺 豁然开朗 夜郎自大 狼吞虎咽
D:完好无缺 柳暗花明 妄自尊大 大吃大嚼
正确答案:C
解析:(4)句中“狼吞虎咽”更能体现出人们对于茶馆美食的热爱,故可排除B、D两项;(3)句中与“自以为美”对应最恰当的是“夜郎自大”,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5、【言语理解】最早对西方的写实油画表示莫名惊叹欣赏的,是康有为、梁启超一辈。他们对光影效果、________的视觉幻象,及西洋宗教画所体现的人文情怀,都表达了由衷的激赏。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眼花缭乱
B:惟妙惟肖
C:光怪陆离
D:栩栩如生
正确答案:D
解析:句中陈述的对象为“写实油画”,空缺处所填词语应与“写实”逼真的特点相吻合。“眼花缭乱”侧重多而杂,“光怪陆离”侧重离奇多变,均与此不符,排除A、C。“惟妙惟肖”和“栩栩如生”都有逼真的意思,区别在于“惟妙惟肖”侧重形似,意思是模仿得像真的一样,真假难辨;“栩栩如生”侧重神似,意思是刻画、描写、创作得像活的一样,好像在动。此处用来形容油画中刻画的视觉幻境,用“栩栩如生”更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5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及公检法)第21题
6、【言语理解】
孔子以“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为方针,以培养“博学通才之士”为目标,对学生进行礼、乐、御、射、书、数“六艺”教育,其中,数即数学,乐和声学有关,御和力学有关,射和机械有关。《中庸》上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完全符合认识过程和研究科学的方法,即获取信息、提出问题、思维推理、检验结果、躬身实践。在儒家崇尚务实和“经世致用”思想影响下,中国古代科技具有强烈的实用性,形成了以农、医、天、算四大学科和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技术发明创造。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
中华古代文明具有文理交融的包容性
B:
古代科技是传统儒家思想的实现途径
C:
传统文化和古代科技存在必然的联系
D:
传统文化对古代科技发展有积极影响
正确答案:D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孔子的教育方针和目标具有实用性,然后说明《中庸》思想与研究科学的方法具有一致性,最后总结指出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分析可知,文段为分总结构,尾句总结部分为文段重点,即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了重要影响。D项表述与此一致。
A项,未体现文段主题词“古代科技”,排除。
B项,文段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的重要影响,“实现途径”非文段论述重点,排除。
C项,侧重儒家思想和中国古代科技之间的联系,未体现儒家思想对中国古代科技产生的重要影响,概括不完整,排除。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4题,2021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1题,2021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1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21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3题,2021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天津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6题,2021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1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61题
7、【言语理解】克黎利引述《新科学家》杂志的文章称,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 而是帮助我们走向未来。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或者在某些情况下做出什么反应。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如果似曾相识的感觉是来自一段想不起来的记忆,那么就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是来自这段记忆,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
与上文观点不符的是:
A:似曾相识不是“心灵能力”
B:似曾相识能够帮助我们预见未来
C: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人们的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说法正确。由“如果似曾相识……容易产生这样的错觉……自己具备了‘心灵能力’”可知,似曾相识并不是“心灵能力”。
B项说法错误。由“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可知,人们并无预见未来的能力。
C项说法正确。由“有些人以为自己有预见未来的能力,其实也许是过去的碎片化记忆而已”可知,似曾相识是对过去不完整的记忆。
D项说法正确。由“记忆的作用不一定是为了记住过去……记忆有时会运用想象和创造的方式,让我们知道接下来怎么做”可知,记忆不一定是对过去的回忆。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9题,2020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3题,2020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34题,2020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27题,2020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0题
8、【言语理解】(1)上帝此刻或许________了这个小生命,在马志恭被丢弃在乱石岗的第二天,一位老农意外发现了他。
(2)20世纪90年代,随着电视的普及,农村电影市场日渐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垂青 萎靡
B:青睐 萎缩
C:垂青 萎缩
D:青睐 萎靡
正确答案:C
解析:(1)句,“垂青”表示重视,为敬辞,多用于长辈或上级;“青睐”意为喜爱或重视。此处对象为“上帝”,选“垂青”更恰当,且受到命运、上帝的垂青为习惯表述,排除B、D。(2)句,“萎靡”常用来形容精神不振,此处形容市场的减小,应用“萎缩”。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2题
9、【言语理解】过去绘画覆盖了照相机和摄像机的职能,标准就是________、栩栩如生。现在,绘画的这部分功能被照相机和摄像机________掉了,绘画“下岗”了,就能重新定义自己的“工种”,有往纯视觉刺激走的,也有________到讲故事传统的。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惟妙惟肖 分担 回归
B:活灵活现 替换 延伸
C:绘声绘色 削减 退缩
D:呼之欲出 冲击 前进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三空,“回归传统”为固定搭配,且“回归”的“回”与前句的“走”构成对应,锁定优势选项A。将A项代入第一空,“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与“栩栩如生”都含逼真的意思,并列恰当。将A项代入第二空验证,绘画的功能被照相机和摄像机“分担”也符合句意。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法国作家福楼拜曾说:“科学和艺术在山麓分手,回头又在顶峰汇聚。”
解释这句话的含义最准确的一项是:
A:科学与艺术各属的领域不同,但它们探求奥秘的手段是一样的
B:科学与艺术研究天地自然的方式不同,但最后还是要相互合作相互借鉴的
C:科学与艺术使用的语言不同,但是表达的内容却是一样的
D:科学与艺术有许多不同,但是它们的本质和使命都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整理出秩序和规律
正确答案:D
解析:由“在山麓分手”可知它们探求奥秘的手段不是一样的,故A理解错误,排除。B项“相互合作相互借鉴”原文中没有体现,排除。福楼拜的这句话没有提到科学与艺术的不同在哪里,C项“语言不同”属于妄加揣测,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