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633

发布时间:2024-05-01 13:23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

新的一年,我们将迎来新的历史坐标和奋斗起点,也必将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只要我们迈出的步伐足够(       ),前进的意志足够(       ),奋斗路上的困难终将被克服,前进路上的沟壑终将被跨越。

A:坚实 坚定

B:坚固 坚强

C:牢靠 强大

D:牢固 奋勇

正确答案:A

解析:

第一空,括号处所填词语搭配“步伐”,根据文意要体现出我们走的每一步都是脚踏实地的,A项“坚实”指坚固扎实,可以搭配“步伐”,而且能体现出我们的步伐是扎扎实实、非常稳固的,符合文意,保留。B项“坚固”指事物不容易破坏,很牢固;C项“牢靠”指事物牢固、结实或办事稳妥可靠;D项“牢固”指事物坚固、结实,三项均与“步伐”搭配不当,排除。第二空,代入验证,“前进的意志足够坚定”,“意志坚定”是固定搭配,语义恰当,当选。故正确答案为A。

考题出处:2019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2题

2、【言语理解】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据多家媒体报道,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于北京时间3时4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安全着陆。

B:这位著名建筑大师在国际学术界被公认为现代派建筑的代表人物,他所有建造在亚洲的作品既充满现代气息,又带着一种神秘的东方情调。

C:“垂直管理”如今是一个很热门的改革思路,最近爆出的邱晓华案,对这个问题敲响了警钟。

D:台湾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总会迅速组成了几支赴台医疗队,准备携带先进的医疗器材、药品和大陆人民的热情奔赴台湾灾区。

正确答案:A

解析:B项,多层定语语序不当,“他所有建造在亚洲的作品”应改为“他在亚洲建造的所有作品”。
C项,指代不明,“这个问题”指代的是“垂直管理”还是“邱晓华案”不明确,可把“这个问题”改为“这个思路”。
D项,“携带”与“热情”搭配不当,可删除“和大陆人民的热情”。
A项无语病。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8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6题

3、【言语理解】新闻媒介是沟通社会与政府的重要桥梁,在政务信息传输系统中具有________的作用。但体制转型的压力,加之巨大利益的诱惑及制度缺失,给记者的职业操守带来巨大________,各种虚假报道不时见诸报端,成为小道消息的渊薮。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完善新闻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及新闻评估核实制度。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独一无二 冲击

B:独树一帜 影响

C:无与伦比 挫折

D:无可厚非 挑战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此处强调新闻媒介在政务信息传输中的作用。“独树一帜”指单独树起一面旗帜,比喻自成一家。“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两词可通过词义排除,排除B、D。“独一无二”强调特别,“无与伦比”强调完美。用来形容新闻媒介在政务信息传输中的突出作用,用“独一无二”更恰当,排除C。
第二空,“带来冲击”为习惯搭配。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3题,2013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3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4题,2013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39题,2013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8题,2013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3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7题,2013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0题,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8题,2013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3年重庆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第76题

4、【言语理解】个人认为,电动汽车的部件品种应该由企业选择,市场来当裁判员。电池、电机、电控等部件的品种都很多,都应该由企业根据总体设计和市场进行选择,没有必要由标准来越俎代庖。欧、美、日法规当中低速电动车标准里面都没有限定电池,未排斥铅酸电池,而装有铅酸电池的中国品牌低速电动车畅销国外。因此,中国的低速电动车标准不应该限制铅酸电池。
文中“越俎代庖”的“庖”指的是:

A:装有铅酸电池的中国品牌低速电动车畅销国外的事实

B:欧、美、日法规里的中低速电动车标准

C:市场以及企业的总体设计

D:国内对低速电动车的限定

正确答案:C

解析:“越俎代庖”中的“越”意为跨过,“俎”指古代祭祀时摆祭品的礼器,“庖”指厨师。主祭的人跨过礼器去代替厨师办席。比喻超出自己业务范围去处理别人所管的事。根据就近原则,重点关注“越俎代庖”前后文内容,前文是说电动汽车的部件品种应该由企业根据总体设计和市场进行选择,而没有必要由政府制定的电动车标准来确定,故此处的“庖”指的应是“市场以及企业的总体设计”,C项符合。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7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8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50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9题,2017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6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86题,2017年青海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5题

5、【言语理解】假使我们打些比喻,那么短篇小说作者所应选择也是最适宜表现的是:可以证明地层结构的悬崖峭壁,可以泄露春意的梅萼柳芽,可以暗示秋讯的最先飘落的梧桐一叶,可以说明太古生活的北京人的一颗臼齿等等。
这段话支持了一个观点,即短篇小说:

A:要采用多种描写方法,展现不同人物丰富多彩的思想感情

B:最适宜表现社会和自然的重大主题中那些振奋人心的情节

C:无法完成长篇或中篇的任务,它只能描写事物的关键部分

D:应该选取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的情节来塑造艺术形象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中“可以证明”、“可以泄露”、“可以暗示”、“可以说明”体现的是“最贴近主题,最有代表性”,故本题答案选D。而A项中的“多种描写手法”、B项中的“振奋人心的情节”并不能从文中的比喻推断出来,故排除;C项属于无中生有,也排除。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6、【言语理解】有人总是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得过且过,搪塞敷衍,这是很可怕的,因为慢慢地你的理想就会被________,志气就会被蚕食,最终难免迷失方向,沦为平庸之辈。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磨灭

B:摧毁

C:丢弃

D:消磨

正确答案:A

解析:由句中的“慢慢”“蚕食”可知,横线处要填入的词义应有一种渐渐变化的过程,“摧毁”“丢弃”表现的是短时间内的变化,排除B、C。“消磨”一般与“时间”“光阴”等搭配,与前面的“理想”相搭配,用“磨灭”更恰当。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3题

7、【言语理解】①建设文明单位,首先要________文明单位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单位进行考评。
②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________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________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订 必须 方可

B:决定 只能 才会

C:明确 只要 就能

D:确定 只有 才能

正确答案:D

解析:②句,分析可知,②中两空为条件关系中的必要条件关系,故只能选“只有……才……”。
①句,“确定指标”为习惯用法。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8、【言语理解】桂林的山主要由石灰岩构成,在地质学上属喀斯特地形,这在中国南方是很多的,如果仅就其地质学意义来讲,桂林的山水比之别的地方的山水未必有什么优势,但如若从审美意义上讲,它们的审美潜能是大不一样的。桂林的山远优于其他的同样由石灰岩构成的山,桂林的水远胜于其他地方的水。有诗咏桂林的山水,云:“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如青罗带的漓江与像碧玉簪的青山才是桂林山水优于别处山水的地方。正因如此,人们才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下列对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别的地方的山水也很美,只是没有桂林的山水那么有名

B:人们之所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因为有诗人写诗赞美了它们美丽的景色

C:桂林的山水有着别的地方的山水所不具有的审美潜能

D:桂林山水之美源于它独特的地质结构和人文蕴涵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没有对比桂林山水与别的地方的山水的知名度,A项属无中生有,排除。人们之所以说“桂林山水甲天下”是缘于桂林如青罗带的漓江和像碧玉簪的青山优于别处山水,而非诗人写的诗,B项表述有误,排除。文段明确指出“仅就其地质学意义来讲,桂林的山水比之别的地方的山水未必有什么优势,但如若从审美意义上讲,它们的审美潜能是大不一样的”,就是说,桂林山水之美主要源于其审美潜能,而不是地质结构,并且文段没有提到人文蕴涵,故排除D项。C项理解正确,当选。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①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________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②广西民歌唱的多是情歌酬和,或见景生情,即物起兴,用各种________来比赛机智才能。
③我在山间溪水中沐浴,在溪畔我盖了一间茅舍,溪水________催我入眠。
④不过,历史总有一面会被________,消失于黑暗中。

A:一霎间 譬喻 潺潺 抹去

B:刹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C:霎时 譬喻 滔滔 抹去

D:瞬间 比喻 汩汩 抹杀

正确答案:A

解析:①句,四个词语均表示时间短,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②句,“譬喻”“比喻”语义相近,填入均无不妥,较难辨析。③句,“滔滔”常用来形容江水,不能用于形容溪水,排除C。④句,“抹杀”与“历史”不搭配,排除B、D。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3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10、【言语理解】①显而易见,一个专业人士在一年之内进行多次重复实验
②但欧洲在改良并且推广印刷术之后,开始建立科学实验的制度,偶然的作用开始让位于必然
③有经济学家认为,古代中国在技术上一直领先,是因为古代中国人口规模庞大,偶然性的发明远远多于人口稀少的欧洲
④所获得的知识和发现,肯定要比一个工匠一辈子因为偶然和随机所获得的发现和成果多
⑤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人类社会科技的进步主要靠大众在生产实践中的偶然发现
⑥无论在东方社会,还是西方社会,情况都是相似的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⑥③②①④

B:③⑥⑤②①④

C:⑤⑥②①④③

D:③⑤⑥①④②

正确答案:A

解析:通读6个句子并观察选项,发现选项均以⑤或③为首句。⑤论述的是“人类社会科技”,③论述的是“古代中国的技术”,按照论述话题的大小,应先论述“人类社会科技”这一广义话题,再具体论述“古代中国的技术”的情况,⑤应在③之前,据此排除B、D。
A、C两项的区别在于②和③顺序。③介绍有的经济学家认为中国古代人口多,发明的偶然性多于人口少的欧洲国家,②则以“但”转折,指出欧洲开始建立科学实验的制度,偶然的作用开始让位于必然。根据句意,②应是对③所说内容的转折,因此③②应前后紧密相连,排除C。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20年江苏省公务员《行测》试卷(B类)-考友回忆版第29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