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608

发布时间:2024-04-28 21:07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

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人们考虑到地理、气候、动植物资源等因素是完全正确的。但在禄丰古猿、东方人、元谋人生存的区域内有丰富的盐泽,不能不促使我们去思考盐在从猿到人进化中的作用。吃熟食易消化,促进原始人类的进步;古猿食盐促进食物消化,促进营养合成,增强古猿体质,从而提高了古猿的生存能力,促进了古猿的进化,也是合乎逻辑的。

这段文字意在:

A:

分析原始人类进化的原因

B:

强调盐在古猿进化中的作用

C:

对比盐与火对人类的影响

D:

介绍考古研究发现的新成果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人们考虑到地理、气候、动植物资源等因素是完全正确的;接着以“但”转折,强调在禄丰古猿、东方人、元谋人生存的区域内有丰富的盐泽,就不得不考虑盐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的作用;最后用食盐促进消化,从而促进了古猿的进化这一逻辑例证,具体说明了盐在古猿进化中的作用。由此可知,转折后的观点是论述的重点,即盐在从猿到人的进化中有重要作用,B项表述正确。

A项不包含“盐”这一关键信息,排除。

C项,文段未对比盐与火对人类的影响,无中生有,排除。

D项没有点明盐对于古猿进化的作用,脱离论述主题,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下半年)第28题

2、【言语理解】我国书法,至晋而风韵标举,臻于化境。此后北朝雄健而南朝俊秀,至隋而渐合南北之两长,然法未大变。唐人始大变法度。
对这段话中“臻于化境”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成就斐然

B:登峰造极

C:空灵无形

D:垂范后世

正确答案:C

解析:“臻于化境”: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成就斐然”是指成就突出或优秀的意思。“登峰造极”比喻学问、技能等达到了最高的境界或成就;“垂范后世”是指为后世做范例,说明达到了很高的境界。这四个词语指的都是艺术成就所达到的境界、高度。而“空灵无形”指的是一种艺术意境,“空灵”意为灵活而不可捉摸。根据分析,只有C项中的“空灵无形”与“臻于化境”的含义不符,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待更新

3、【言语理解】阿兹特克文明的帝国都城——特诺奇蒂特兰,在给人以神秘感的同时,也透出一丝淡淡的忧伤。神话传说与真实故事的________,光辉帝国史与悲惨殖民史的________,令人在心驰神往的同时,感慨时过境迁,沧海桑田……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纠缠 消散

B:交织 更迭

C:重叠 嬗变

D:合契 幻灭

正确答案:B

解析:第一空,“纠缠”指相互缠绕或遭人烦扰不休,含有贬义,与后文“心驰神往”的语境不符,排除A。“重叠”指(相同的东西)一层一层堆叠,用来形容“神话传说与真实故事”之间的关系不恰当,排除C。“合契”指相符合、相一致,“神话传说与真实故事”不可能相一致,排除D。B项“交织”指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符合文段语境,正确。
验证B项第二空,“更迭”指交换,更替。形容“光辉帝国史与悲惨殖民史”的更替用“更迭”恰当。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2017年广西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9题,2017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2017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9题,2017年云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4题

4、【言语理解】20世纪50年代,爱因斯坦被邀请担任以色列总统。对于亿万人仰视的一国元首之位,他谢绝了,在信中说:“我整个一生,都在同客观物质打交道,因而既缺乏天生的才智,又缺乏经验来处理行政事务以及公正地对待别人,所以本人不适合如此高官重任。”
爱因斯坦的经历告诉我们:

A: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B:富贵于我如浮云

C:人贵有自知之明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正确答案:C

解析:文段通过爱因斯坦拒绝担任以色列总统的故事,意在告诉人们,智慧的人,明白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知道把自己放在什么位置才更正确。C项的“人贵有自知之明”与此表述一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意思是一般人不是圣人和贤人谁能不犯错;“富贵于我如浮云”强调不慕荣华富贵;“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强调不要总是以自己的眼光去看待他人。A、B、D三项所体现的均不是爱因斯坦故事的启示,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5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2题

5、【言语理解】按常理,________做出的消费决策应更稳固,而事实恰恰相反,他们的结论往往更容易________。这种现象尤其在人们需要进行高额消费如买房、买车时表现得更突出。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深思熟虑 动摇

B:深谋远虑 改变

C:思前想后 推翻

D:老谋深算 变化

正确答案:A

解析:第一空,句意为按照常理经过深入思考的人做出的消费决策应该更稳固。“深思熟虑”指反复深入地考虑,A项符合文意。“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消费决策并不涉及长远的计划,排除B。“思前想后”指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C项符合文意。“老谋深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适用对象为人,不能形容做决策,排除D。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稳固”构成反义对应。“推翻”程度过重,排除C。“动摇”指不稳固、不坚定,填入句中最符合句意。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2017年辽宁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招警类)第10题

6、【言语理解】①由达成共识到制订计划,________欧盟在军事一体化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②虽然时间紧,任务重,但领导既然这样要求,我们也只能________而为之了。
③实践证明,人的大脑愈用愈发达,不用则会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表明 勉励 蜕化

B:说明 勉力 蜕化

C:说明 勉励 退化

D:表明 勉力 退化

正确答案:D

解析:先看第②句,“勉励”指鼓励,鼓舞;“勉力”指尽力,努力。分析可知,此处意为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只能尽力而为。故选“勉力”合适,排除A、C。再看第③句,“蜕化”比喻变质、变坏,腐化堕落;“退化”泛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与句中的“发达”相对,“退化”更恰当,排除B。且“表明”填入第①句亦恰当。故选D。

考题出处:2015年深圳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61题

7、【言语理解】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有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但要知道,技术的发展是在不断演进的,一个社会总会不断出现新的“落伍者”,即便是今天在数字化社会中成长起来的年轻人,未来也可能沦为“落伍者”,面临今天部分老人所面临的困境。因此,抛开技术不谈,我们的公共服务,首先还是应在理念上有更多的包容、普惠底色,真正依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去设定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上的“现代化”。

这段文字意在强调:

A:

从资源和技术上能有效解决老年人面临的根本性难题

B:

老年人在网络时代遭遇数字鸿沟的现象变得更加突出

C:

在相关领域针对老年人等群体提供更为人性化的服务

D:

数字化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部分老年人群体带来不便

正确答案:C

解析:

文段首先指出虽然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掌握互联网技术,能够熟练使用智能手机,但技术总是不断发展的,总会有人成为“落伍者”;然后以“因此”得出结论——我们的公共服务应在理念上有更多的包容、普惠底色,根据不同群体的需求去设定公共服务提供方式,而不是一味追求技术的“现代化”。C项与“因此”后的结论相符,是文段意在强调的重点。

A项,文段强调的是从公共服务的理念上解决“落伍者”面临的困境,而不是从“资源和技术上”,排除。

B、D两项仅着眼于老年人在数字时代面临的问题,未涉及对策,排除。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21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9题,2021年海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51题,2021年广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46题,2021年宁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考友回忆版第101题

8、【言语理解】①建设文明单位,首先要________文明单位的量化指标,再按指标对单位进行考评。
②培养公民的法制观念是一个长期过程,________从学生时代就进行法制教育________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制订 必须 方可

B:决定 只能 才会

C:明确 只要 就能

D:确定 只有 才能

正确答案:D

解析:②句,分析可知,②中两空为条件关系中的必要条件关系,故只能选“只有……才……”。
①句,“确定指标”为习惯用法。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9题

9、【言语理解】下列有歧义的句子是:

A:群众有意见是正常,没意见倒是不正常的了。

B:那时他已经戒烟,如果再没了酒,生活就没味道了。

C:整容有一定的风险,比如感染、瘀血、不完全对称等。

D:小王和小李这两个人,我对小王比较了解,小李就不大了解。

正确答案:D

解析:D可以理解为“我对小王了解,但对小李不大了解”,也可以理解为“我了解小王,而小李就不大了解小王”。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10、【言语理解】①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可以征收自然人、法人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但应当给予   
②过分强调竞争制度,以及依据直接用途而过早专业化,这就会   包括专业知识在内的一切文化生活所依存的那种精神。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赔偿   扼杀

B:赔偿 抹杀

C:补偿 抹杀

D:补偿 扼杀

正确答案:D

解析:“赔偿”由违法行为引起,旨在恢复到合法行为所应有的状态,具有惩罚性;“补偿”由合法行为引起,旨在为因公共利益而遭受特别损失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提供补救,具有补足性。句中是国家以公共利益为前提的征收行为,用“补偿”更合适。“抹杀”指完全勾销,一概不承认。“扼杀”比喻摧残、压制发展中的事物。句中的意思并不是彻底否认“那种精神”,而只是说会摧残、毁灭“那种精神”。所以选“扼杀”比较符合句意。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