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专项常考题集4600

发布时间:2024-04-28 0:00     浏览量:9

1、【判断推理】1880—2012年,全球气温上升0.85℃。而气温每上升1℃,粮食产量就下降约5%。1981—2002年,由于气候变暖,全球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均每年大幅下降4000万吨。因此,为了遏制全球变暖,保证全球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
以下各项如果为真,不属于以上结论必要前提的是:

A:玉米、小麦等作物的产量下降威胁着全球的粮食安全

B: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对遏制全球变暖有积极影响

C:除玉米、小麦等外的其他粮食作物没有因全球变暖而增产

D: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量增多是全球日益变暖的原因之一

正确答案:C

解析:题干根据气候变暖导致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下降,得出“为了遏制全球变暖,保证全球的粮食安全,我们必须从自身做起,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的结论。
A项,在论据和论点之间建立了联系,且如果玉米、小麦等作物的产量下降不会威胁全球的粮食安全,则由论据将无法得出题干结论,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
B项,如果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无法遏制全球变暖的话,则题干结论中为了遏制全球变暖所作出的努力将达不到效果,题干结论将无法成立,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
C项,即使其他粮食作物没有增产,但玉米、小麦等作物产量的下降也未必会威胁全球的粮食安全,题干结论不能必然得出,因此该项不是题干结论必要的前提。
D项,如果人类活动造成的碳排放量增多不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那么节能减排、控制碳排放总量就无法遏制全球变暖,题干结论将无法成立,因此该项是题干论证成立的必要前提。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8年福建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2题,2018年甘肃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0题,2018年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0题

2、【判断推理】西施:东施

A:鸟:飞机

B:正版:盗版

C:碑刻:拓片

D:明治维新:戊戌变法

正确答案:D

解析:东施效颦是东施对西施因心痛皱眉的动作的模仿,但东施并没有学到本质上的美丽和气质,故是一种表面的学习模仿。
A项,飞机学习到了鸟利用气流压力飞行的本质,并非表面的学习模仿,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盗版是对正版的实质性内容完全抄袭,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拓片复制了碑刻文字的书法艺术价值,并非表面的学习模仿,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戊戌变法仅学习到了明治维新自由发展工商业的表面现象,没有学习到其本质宪政与分权,故也属于表面的学习模仿,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0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乙类)第85题

3、【判断推理】2014年以来,某州已发生了超过230次3级及以上地震,而在2008年之前这一数字是年均1次。频繁的地震活动引发了人们的疑问,一些研究者发现2014年以来,全州为了避免石油开采中钻井和水力压裂过程中产生的有毒废水污染地表水,开始将这些废水注入地下岩石的不透水层之间,这一行为很可能就是引发地震的关键原因。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

A:该州自2008年以来勘探出更多的石油储备,石油开采活动大幅增加

B:废水灌入岩石水层中会降低断层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更易滑动,从而诱发地震

C:该州2008年之前的地震次数少但震级大,2014年以来地震次数多但震级小

D:大多数连续地震是一次强震后发生的一系列余震,但该州地震并不属于这种情况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推测:将废水注入地下岩石的不透水层之间,这一行为很可能是引发该州地震的关键原因。
A项,指出自2008年以来,该州石油开采活动大幅增加,但无法说明是向地下注入废水这一行为导致该州地震频发,无法支持题干推测。
B项,指出废水灌入岩石水层中会降低断层之间的摩擦力,使之更易滑动,从而诱发地震,解释了将废水注入地下岩石的不透水层之间容易引发地震的原理,支持了题干推测。
C项,指出2008年之前以及2014年以来,该州的地震次数和震级的情况,但无法说明是向地下注入废水这一行为导致该州地震频发,无法支持题干推测。
D项,指出该州的地震不属于一次强震后发生的一系列余震的情况,但无法说明是向地下注入废水这一行为导致该州地震频发,无法支持题干推测。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级)第115题,2020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第104题

4、【判断推理】干旱:沙漠

A:寒冷:南极

B:多雨:赤道

C:笔直:树干

D:坚硬:水泥

正确答案:A

解析:沙漠的特点是干旱。
A项,南极的特点是寒冷。
B项,赤道既有多雨的雨林地区,也有干旱的沙漠地区,不符。
C项,树干并非都是笔直的。
D项,水泥凝固后才是坚硬的。
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5、【判断推理】一直以来,很多科学家认为全球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冰川和冰盖的融化加剧。近日,有研究人员通过统计数据发现,近百年来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进而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据此,有专家乐观估计,全球海平面上升的趋势将被逆转。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削弱该专家的观点?

A:据相关数据统计,南极降雪量在近几年有微弱减少的趋势

B:据有关气象部门预计,今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将略低于去年

C:研究人员对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原因的分析可能有一些遗漏

D:降雪带来的冰增量仅为冰川融化导致的冰损失的三分之一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论点:全球海平面上升趋势可能将被逆转。题干论据:近百年来南极降雪量大幅增加,增加了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
A项,指出南极降雪量有微弱减少的趋势,这种“微弱减少”对现在冰冻区域所“存储”冻水量的影响不能确定,无法削弱题干中专家的观点。
B项,指出今年的平均气温低于去年,但“今年”这一个单一的时间点不具备普遍性,不能确定对海平面的持续影响,无法削弱题干中专家的观点。
C项,指出可能还有其他原因导致全球变暖,但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与海平面是否上升并无实际关联,无法削弱题干中专家的观点。
D项,指出冰损失大于冰增量,也就是说虽然南极等冰冻区域所“存储”的冻水量增加,但是冰川融化得更快,因此海平面上升的趋势无法得到逆转,直接削弱了题干中专家的观点。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吉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甲)第82题

6、【判断推理】

被告人:法庭:罪犯

A:

江水:水电站:交流电

B:

投资者:市场:消费者

C:

高中生:学习:大学生

D:

种子:试验田:农作物

正确答案:D

解析:

被告人经过法庭的审判可能成为罪犯。

A项,江水经过水电站可以产生交流电,并不是江水能成为交流电,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B项,投资者与消费者是并列关系,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C项,高中生经过学习可能成为大学生,但学习不是一个地点,与题干关系不一致。

D项,种子经过试验田的培育可能成为农作物,与题干关系一致。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A类-考友回忆版第103题,2021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B类-考友回忆版第113题

7、【判断推理】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即可视为无形资产:
(1)能够从企业中分离或者划分出来,并能够单独或者与相关合同、资产或负债一起,用于出售、转移、授予许可、租赁或者交换。
(2)源自合同性权利或其他法定权利,无论这些权利是否可以从企业或其他权利和义务中转移或者分离。
那么,下列不属于无形资产的为:

A:某人的知识产权

B:文学艺术原作

C:专利作品

D:机器设备

正确答案:D

解析:无形资产是一种没有实物形态的可辨认的非货币性资产,而D项机器设备,显然是一种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因此不属于无形资产。A、B、C三项均符合定义的要求,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待更新

8、【判断推理】下面是某冬日我国北方某些城市的天气情况:①有些城市有降雪;②有些城市没有降雪;③北京和邯郸没有降雪。
如果三个断定中只有一个为真,那么以下选项中哪个断定一定为真?

A:北京有降雪,但邯郸没有

B:所有这些城市都有降雪

C:所有这些城市都没有降雪

D:以上各选项都不一定为真

正确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内容,情况①和②是下反对关系,必有一真,已知三种情况中只有一个为真,则③必然为假,即北京有降雪或者邯郸有降雪,由此可知①为真,②为假;由②为假可推出所有城市都有降雪。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8年广州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3.24)-考友回忆版第68题

9、【判断推理】(       ) 对于 月食 相当于 (       ) 对于 日食

A:日 地球

B:日 月

C:地 月

D:火 地

正确答案:C

解析:代入A项,太阳发出光线但是光线没有照射到月亮,产生月食;太阳发出光线但是光线没有照射到地球,产生日食。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B项,太阳发出光线但是光线没有照射到月亮,产生月食;太阳发出光线被月亮挡住,没有照射到地球,产生日食。前后关系不一致。
代入C项,因为地球在太阳和月亮之间而产生月食,因为月亮在太阳和地球之间而产生日食,均因为前者的位置而产生了后者的自然现象,前后关系一致。
代入D项,火星和月食之间无明显的逻辑关系;而太阳发出光线但是光线没有照射到地球,产生日食。前后关系不一致。
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7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108题

10、【判断推理】一般来说,幼儿的体温因阳光照射而上升的幅度比成人小。可是人们发现,在汽车车厢内,如果温度较高,幼儿很容易中暑,而成人几乎很少出现这一现象。甚至在45℃的高温环境下待在车厢里一小时,也不会中暑。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解释上述现象?

A:在0~3岁的幼儿中,年龄越小的孩子,抵抗能力越弱

B: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内的水分占体液总量的比例变小,体温的变化也不再明显

C:车内属于密闭空间,当室外气温达到25℃~29℃时,车内温度就能达到45℃,而成人在车内感到不适时很可能会打开车窗

D:中暑多在丧失了相当于体重3%的水分时发生,幼儿体重相对应的体表面积更大,能更快地吸收热量,由于汗腺数目与大人相同,水分流失速度更快

正确答案:D

解析:题干现象:幼儿体温因阳光照射而上升的幅度比成人小,但在车厢内温度较高的话更容易中暑。D项说明了中暑的原因,解释了题干矛盾的现象。其他三项均为无关项。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8年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8题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