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省/区考 全国

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专项常考题集4583

发布时间:2024-04-26 8:20     浏览量:9

1、【言语理解】

中国人对春天有着________的感情,春季的节日也格外多,如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等。人们对春天的希望,对人生的________全在这些岁令时节中________地表达出来。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浓郁 遐想 酣畅淋漓

B:浓厚 追求 一览无余

C:非凡 寄语 毫无保留

D:深厚 畅想 淋漓尽致

正确答案:D

解析:

第二空,所填词语应与前句的“希望”相呼应,表达人们对人生的憧憬。“遐想”“畅想”填入恰当。“追求”指用积极的行动来争取达到某种目的。“寄语”指传话,转告话语。据词义排除B、C。第三空,“酣畅淋漓”侧重于感情宣泄得酣畅,“淋漓尽致”侧重于意思表达得充分透彻。对应“表达出来”,“淋漓尽致”填入更恰当,排除A。验证第一空,“深厚的感情”搭配恰当。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3题

2、【言语理解】科学是什么?在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张钹看来,科学就是________________。“这是科学的两层含义,不轻信就是怀疑,科学是建立在怀疑和批判的基础上,要对所有的东西抱怀疑的态度,说服了我,我才能相信它”,张钹解释说,“一个人科学知识缺乏,就会容易倾向于轻信。尊重科学规律则意味着,一旦认识到它是科学的,就要尊重其科学规律。”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怀疑和批判

B:不轻信和尊重科学规律

C:不轻信和敢于批判

D:怀疑和尊重科学规律

正确答案:B

解析:横线处句子是张钹教授对前文设问“科学是什么?”的回答,后文是对这一回答的进一步阐释。由“不轻信就是怀疑”“尊重科学规律则意味着”可知,科学的两层含义指的是:不轻信和尊重科学规律。B项表述正确。
A项是对“不轻信”这层含义的具体解释,未涉及“尊重科学规律”这层含义;C项的“敢于批判”也是在解释“不轻信”,同样未涉及“尊重科学规律”这层含义;D项,由“不轻信就是怀疑”可知,前文张钹教授提到的应是“不轻信”,而非“怀疑”,排除。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兵团)第58题

3、【言语理解】在中国文化的剧烈冲击下,佛教如果不能适应现实情况,必然不能在中国立定脚跟,于是佛教只能做出某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早期佛典中有些地方特别强调“孝”字,就是歪曲原文含义以适应中国具有浓厚纲纪色彩文化的要求。
对这段文字的主要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佛教是一个适应性很强的宗教

B:“孝”是佛典发展过程中衍生出来的要义之一

C:佛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的影响较深

D:传统文化的力量迫使佛教在传播中采取了变通策略

正确答案:D

解析:文段首句说明,佛教如果想要在中国立定脚跟,就只能做出一些伪装,以求得生存。第二句以佛教中的“孝”字为例说明佛教传播在传统文化力量的压力下采取的变通策略。D项表述与文意相符,当选。
A项脱离了“中国”。B项,“孝”是佛教在中国发展出来的,并非佛典发展出来的要义。C项无法从文段得出。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2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4题

4、【言语理解】①这些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
②一旦太阳从山峦中升起来,印有霜花的玻璃窗就像魔镜一样,激发出奇诡的光辉
③早晨,迎接我的是一夜寒流和冷月,以及凝结在玻璃窗上的霜花
④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呈树的形态
⑤想必霜花也知道立春了吧
⑥你能从中看出喇叭形的百合花来,也能看出重瓣的玫瑰和单瓣的矢车菊来
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

A:⑤③④⑥②①

B:③⑤④①⑥②

C:⑤④③⑥①②

D:③④⑤②①⑥

正确答案:B

解析:分析句子,由“很有点花园的气象”和“能看出百合花、玫瑰、矢车菊”可知,①⑥应相连,且①在⑥之前,排除A、C;①中的“这些霜花团团簇簇的,很有点花园的气象”是对④的“这天的霜花不似往日的,总是呈树的形态”的具体说明,故两句应相连,顺序为④①,排除D。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5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7题,2015年四川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9题

5、【言语理解】

在原始社会,人们唱歌、跳舞,但是不写诗,因为那时候没有文字。同理,史前时代的人也演剧,而且有文字之后多数中国戏剧演员并不识字,戏剧演出主要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与传播的。然而长时间以来,人们陷入了文字与文献崇拜的陷阱不能自拔,乃至文献考据一直成为文学史、戏剧史研究中最受推崇、最有效接近历史真实的研究方法。如果戏剧史研究领域有“新材料”的话,那一定不仅仅是文献。
这段文字主要强调了:

A:

戏剧史研究要对接传统研究并突破局限

B:

戏剧史研究要更新理念并创新研究方法

C:

戏剧史研究既要重文献又要重考证考据

D:

戏剧史研究应扩大研究领域和研究方法

正确答案:B

解析:

文段首先介绍在原始社会由于没有文字,人们唱歌、跳舞而不写诗,戏剧主要也是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与传播;接着以“然而”转折说明长时间以来人们在文学史、戏剧史研究中陷入了文字与文献崇拜陷阱,文献考据成为最受推崇的研究方法;最后以一种假设情况指出,如果戏剧领域有新材料,那一定不仅仅是文献。故文段意在说明的是戏剧史研究不应该局限于文献这一种研究方法,应创新研究方法,也应注意那些口传心授流传下来的戏剧。B项是对文段主要内容的同义转述。A项,文段指出“传统研究”存在的问题,强调的是要更新理念,而非“对接传统研究”,排除。C项,文段强调的是在文献考据外,要重视口传心授传播的戏剧材料,而非“考证考据”,排除。D项,“扩大研究领域”无中生有,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2019年天津市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0题,2019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2题,2019年山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44题,2019年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5题,2019年陕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38题,2019年重庆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上半年)-考友回忆版第45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公检法)第41题,2019年黑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省直)第43题,2019年江西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县级)第48题

6、【言语理解】34.大乡绅的仆人可以指挥警察区区长,可以_____招摇过市——这都是民国五六年的事,并非前清君主专制时代。自己当时_____,看了一肚子气;可是_____,也只好让那口气憋着罢了。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大模大样 血气方刚 人微言轻

B:威风凛凛 血气方刚 人穷志短

C:像模像样 年轻气盛 人微言轻

D:昂首阔步 年轻气盛 人穷志短

正确答案:A

解析:本段文字出自朱自清的《说扬州》。作者在形容大乡绅的仆人的丑态,所以在没有用反语的情况下,此空应该用一个贬义词“大模大样”。“血气方刚”在此处形容年轻人那种激进的进步热情,“年轻气盛”强调的是年轻人易冲动。但是作者让那口气憋着不是因为“人穷志短”,而是因为“人微言轻”,说了也不管用。故本题选A。

考题出处:待更新

7、【言语理解】智慧是哲人对世道人生、天地宇宙的独见独闻或先知先觉,它注定不是________的市井常识,也不是循规蹈矩的老生常谈。“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哲学的进步实则是哲人学术与智慧的不断________。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妇孺皆知 精益求精

B:拾人牙慧 融会贯通

C:司空见惯 兼收并蓄

D:人云亦云 推陈出新

正确答案:D

解析:第一空,由“是……不是……”的句式以及“先知先觉”与“老生常谈”的反义对应关系可知,所填词语应与“独见独闻”表达的意思相反,表示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妇孺皆知”指某件事众所周知。“司空见惯”指某事常见,不足为奇。与题意无关,排除A、C。
第二空,“融会贯通”指把各方面的知识或道理融合贯穿起来,从而得到系统透彻的理解。“推陈出新”特指在文化艺术方面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吸取精华,创造出新的来。由横线前的“周虽旧邦,其命维新”,可推出哲学的进步在于创新。“推陈出新”填入更符合题意,排除B。
故本题选D。

考题出处: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副省级)第30题,2019年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市地级)第33题

8、【言语理解】随着全球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空间太阳能引起了美国等国家的兴趣。长期来看,空间太阳能不但能够使人类减少对有限的化石能的依赖,也是替代核能大规模扩散使用的一种途径,并且空间太阳能还将带来空间利用和探索的新时代。
最能反映上述文段主旨的一项是:

A:空间太阳能引起了美国等国家的兴趣

B:空间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C:空间太阳能可以解决当前全球的能源问题

D:空间太阳能将给宇航工业带来革命性的影响

正确答案:B

解析:文段首先由全球能源、环境以及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引出空间太阳能这一论述主题,然后用“不但……也……并且”引导的句子具体阐述了这一技术研究的价值。故文段意在说明空间太阳能开发的重要意义,对应B。A项美国等国家对这一技术的态度不是文段的重点,排除。C、D两项分别涉及了空间太阳能技术在能源和宇航工业方面的影响,不够全面,且C项“解决”的表述过于绝对,排除。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9、【言语理解】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建设的起点比较低,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受到几个条件的制约,因此绝不是________的事情。
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一朝一夕

B:操之过急

C:一蹴而就

D:轻而易举

正确答案:C

解析:“一朝一夕”形容很短的时间。“操之过急”指处理事情、解决问题过于急躁。“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成功,多用于否定句中说明事情需要一个长期艰巨的过程。“轻而易举”说明事情容易做。题干是说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是个长期的过程,不会一下子就成功,“一蹴而就”最符合本题语境。故本题选C。

考题出处: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卷第28题

10、【言语理解】中国与西方的认识方式、思维逻辑乃至整体的文化观念,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比如,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但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
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西方注重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则倾向于清晰性和模糊性共存

B:中西方的“差异”是对立的,不相互调和,二者都难以为继

C:文化观念有差异,但没有优劣是非的区别

D: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是启发两种文化对话的目的

正确答案:B

解析:A项,由“西方式的执着,可能推衍出渐进的认识,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强调对象描述的精确性;中国式的洒落,则通向了圆融和体悟,描述对象时往往在清晰中又带有某种模糊”可推出。
B项,由“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只有因‘差异’生发的对话与启迪、互补与和谐”可知,中西方的“差异”并非对立的,而是可以“互补”并达到和谐的,且“难以为继”的说法无法从文中推知。
C项,由“二者并没有孰优孰劣,孰是孰非”可推出。
D项,由“通过‘差异’而达到‘中和’,这样的‘和而不同’才能成全一个相生共融、丰富多彩的世界”可推出。
故本题选B。

考题出处:待更新

PS:考题出处均整理自网友分享的考生回忆版题目内容,数据基于网络内容整理,仅供参考




考盟公考申明:凡注明“来源:考盟公考“的所有文字及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考盟公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信息来源为其它出处时,仅代表原发布机构或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或立场或构成硬性指导建议,也不代表考盟公考赞同其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