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简称“加工所”)成立于2002年,是农产品加工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按照“四个面向”“两个一流”精神要求,加工所立足公益性定位,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支撑实施乡村振兴、健康中国和制造强国战略等方面行使国家队职责。研究所形成了加工与贮藏、质量与安全、营养与健康、智能化制造四大学科,在粮油、果蔬、畜禽、新资源食品、质量安全五个领域开展科技创新。
研究所现有创新团队15个,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1人,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1人,国家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农业农村部有关人才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等高层次专家18人次,国家卓越工程师奖获得者1人,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1人,“农科英才”15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岗位科学家10人,入选其他省部级人才计划及地方人才计划24人次。
为进一步加强我所科技创新整体实力和人才队伍建设,面向海内外诚聘专业人才。现将相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招聘研究岗位与方向
重点方向:农产品加工智能装备研发、合成生物学、农产品贮运保鲜与减损等。
二、应聘条件
(一)热爱农业科研事业,具有良好的科学道德、严谨的学术作风、积极向上的团结协作精神。
(二)全职在岗工作,具有博士学位,优秀青年英才原则上年龄不超过40周岁;杰出青年英才不超过45周岁;领军人才、转化英才、支撑英才不超过55周岁。
(三)海外引进农科英才须获得博士学位后有连续3年以上的海外科研工作经历,特别优秀者可破格考虑,一事一议。国内引进青年英才须在国内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担任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熟悉本学科前沿发展动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研究方向应符合研究所学科体系建设需求。开展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工作,在本领域取得重要代表性科研成果,独立主持或作为主要骨干参与过课题(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并做出显著成绩,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本领域重要核心刊物发表过有影响的论文,或拥有重大发明专利、掌握关键技术等。具有创新发展潜力,有能力带领团队在本领域开展研究并做出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成果。
三、聘期待遇和支持经费
(一)聘期管理。通过研究所答辩评审后,聘为所级“农科英才”,适时推荐参加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科英才”择优评审,聘期5年。
(二)平台条件。作为科研骨干纳入创新团队管理,配备相应的实验平台、固定工作人员和研究生。支持引进人才牵头申请重大科研和国际合作项目,并在研究生导师申报备案和研究生招生、博士后招收等方面给予倾斜支持。
(三)经费支持与其他待遇。择优入选院级人才后享受一次性引进奖励。
1.科研经费:研究所提供不低于80万元/年科研经费,连续发放5年。
2.薪酬待遇:领军人才全年薪酬不低于100万元、杰出青年英才全年薪酬不低于80万元、优秀青年英才全年薪酬不低于60万元。
3.住房保障:支持期内,可按有关规定申请领取租房补助、租住人才周转住房或领取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安家费补助。对于符合购房条件且未领取安家费补助的入选者,在房源有保障的前提下,可购买院所政策性住房。
4.其他待遇:研究所按规定办理引进人才的户口调入和家属随迁工作,协助解决子女入托和上学等生活问题。
其他具体待遇可电话咨询或面议。
(四)高层次领军人才或我所急需紧缺人才,可采取一事一议的支持措施。
四、招聘程序
(一)全年受理报名。应聘人员请将相关报名材料扫描件发送至电子邮箱rscfood@126.com。包括:个人简历、身份证明(身份证、护照)、学历学位证书以及相关业绩证明材料。
(二)资格审核。研究所对应聘人员进行资格审核,通过资格审核者参加研究所组织的评审。
(三)考核遴选。评审采取同行专家通讯评审和现场答辩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
(四)体检与考察。通过现场答辩综合评议的人选参加研究所组织的体检和考察。
(五)确定拟聘人选及公示。根据评审、体检和考察情况,研究所确定拟聘人选,并在所内公示5个工作日。
(六)备案和聘用。公示无异议后,研究所向院提交拟聘人选备案材料,并办理相关聘用手续。
(七)签订协议。通过院备案审核后,研究所与拟聘人员签订聘用合同。
五、其他事项
(一)应聘人员应提供个人真实信息和相关材料,如发现弄虚作假等情况,将被取消应聘资格。
(二)研究所将通过电话、电子邮件方式另行通知答辩评审等相关安排,请应聘人员保持通讯畅通。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金老师、黄老师
联系电话:010-62893880
官方网址:http://ifst.caas.cn/
电子邮箱:rscfood@126.com
邮寄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圆明园西路2号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人事处(邮编:100193)
点击查看>>>
原标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2024年度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
文章来源:http://ifst.caas.cn/xwzx/tzgg/d66e901c1cdd4765903f12bed0c9e3e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