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于2016年3月正式组建成立。为了将生物医学大数据面向国家及社会的工程化服务与面向科学技术前沿的创新研究有机结合,中心依托上海生物医学大数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组建了由研究员、工程师、博士后构成的青年创新团队,投入面向生物医学创新发展的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建设工作,积极推进生物医学大数据在人群队列、精准医学、表型组、微生物学等方面的数据体系、分析体系和应用体系的建设。
研究所与团队简介
中国科学院上海营养与健康研究所(以下简称“营养与健康所”)系根据中国科学院深化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改革决策部署,于2016年底整合组建的独立事业法人研究机构。营养与健康所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重大慢病防控与老龄健康促进”科技战略重点,打造国际知名的健康科学与技术机构、科技智库和健康产业促进中心。
营养与健康所“十四五”期间生物医学大数据重大科技任务团队由张国庆研究员、王泽峰研究员、李海鹏研究员、高莹研究员、黄涛青年研究员五个研究组联合组建而成,张国庆任重大科技任务首席科学家,并邀请赵国屏院士、李亦学研究员等资深专家作为团队指导专家。团队拥有10PB级别的生命组学数据资源和文献资源,30 PB存储、250台高性能服务器(其中TB级超大内存服务器15台)集群组成的计算资源一体化环境,通过https://www.biosino.org/ 提供对外服务。团队研究成果发表在Cell、Cell Research、Mol Cell、Cancer Cell、Nature Microbiology、Nature Methods、Nature Communications、Nucleic Acids Research、National Science Review、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Science Bulletin、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等国际学术期刊。
研究内容:生物医学大数据重大科技任务团队聚焦生命组学与健康医学大数据驱动的知识发现过程中的核心技术,围绕核心数据资源汇聚、多模态数据管理、多组学数据整合分析、健康医学数据治理、知识图谱构建等技术问题,开展系统生物学算法/软件/流程研发、人群队列/肿瘤等复杂慢性疾病知识发现研究,并推动在人口健康和临床转化应用。
研究团队根据目前的发展需要,现面向国内外招聘生物信息学研究方向的副研究员或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2名,数据科学研究方向的副研究员或助理研究员和博士后2名,诚挚邀请具有相关学科背景的优秀青年学者加入。
一、研究方向
应聘者任选一研究方向即可。
研究方向1:医学信息的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治理和知识图谱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研究方向2:生物医学文献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和海量数据可视化。
研究方向3:多组学数据分析及其在临床及基础研究中的应用。
研究方向4:时空转录组数据分析与应用。
二、应聘要求:
1. 具有生物信息学、生物医学数据治理、知识图谱、人工智能、流行病学等相关科研经验;副研究员或助理研究员要求有至少2年博士后工作经历;博士后要求获得博士学位时间不超过3年。
2. 应聘博士后人员应届博士毕业生优先;以第一作者(含并列)在领域核心学术期刊、会议发表过研究论文者优先,或取得研究相关的专利的主要发明人优先。
3. 本人有强烈科研意愿,希望能够做出重要原创性技术突破。具备独立开展科研工作能力,具有良好团队合作精神、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及较强的中英文交流写作能力。
三、福利待遇
1. 按照营养与健康所的规定,提供极具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及良好的个人职业发展平台,积极支持其岗位晋升和待遇提升。
2. 享受上海市相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等待遇,根据国家及上海市相关政策协助办理人才落户等。
3. 大力支持申报国家及上海市各类基金项目,以及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资助项目、青促会项目、中科院引才计划等项目。
4. 支持参加高水平国内外会议。博士后入站后将纳入中科院特别研究助理岗位管理。
四、招聘方式及程序
1. 报名截止时间
长期有效,招满为止。
2. 应聘者须提供以下应聘材料
(1)个人简历(教育经历、工作经历、发表论文、荣誉奖励等);
(2)有关证明材料:身份证、学历及学位证书(学历学位必须在学信网可查询验证)、相关资格证书、获奖证书等;
(3)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论文全文以及其他应聘者认为重要的书面材料。
五、联系方式
有意向者,请将上述材料的电子版发至lujian@picb.ac.cn(请在应聘材料和邮件主题栏注明应聘岗位和姓名,按如下格式:“姓名-应聘岗位”)。初审合格后,我们将尽快通知面试,择优录用。谢绝来电来访,应聘材料恕不退还,本单位将予以保密。
团队科学家简介
赵国屏院士,分子微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多年从事微生物生理生化、代谢调控及酶作用机理的研究。参与组织中国人类基因组计划,建立基因组学研究平台;启动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学、蛋白质组学研究工作。在微生物基因组、代谢酶乙酰化组、肠道微生物组研究方面,做出开创性工作。开拓系统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在天然化合物人工细胞工厂合成、单染色体酵母构建与CRISPR-Dx体系创建方面作出基础性贡献。
李亦学研究员,生物信息学专家。长期致力于生物信息学理论创新与应用,取得开拓和系统性成果。在计算生物学理论方法与生命组学的融合方面,基于群体遗传和进化原理,建立锚定蕴含关键遗传信息的“Sweep”区域新计算模型,开展SARS、狼、狗、骆驼、蝎子和新冠病毒的比较和功能基因组研究,相关工作发表在Genome,Res. Mol. Biol. Evol.,Nature Comm.,Bioinformatics、Mol. Sys. Biol.,Nucle. Acids Res.,Oncogene等杂志,被Nature和Science杂志头版报道评述,获2020年中国十大生物信息学研究进展。在计算生物学理论方法与基因编辑技术的融合方面,建立不依赖基因编辑技术体系和编辑位点特殊性深度学习算法,相关工作发表在Science,Nature,Nature Method,Cell Stem Cell, Nature Rev Gastro&Hepat,Nature Sci. Rev.等杂志,获2019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详细情况介绍请参考http://www.sinh.cas.cn/rcdw/kzyjy/201803/t20180327_4986743.html。
张国庆研究员,从事生物医学大数据管理体系与知识图谱研究,中国遗传学会生物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生物医学信息技术分会委员。相关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部门推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B 类)、上海市市级科技重大专项等国家和上海市的重大重点项目资助。详细情况介绍请参考http://www.sinh.cas.cn/rcdw/qtbssds/202203/t20220311_6388137.html ;近期研究论文详见 https://orcid.org/0000-0001-8827-7546 。
王泽峰研究员,中科院计算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从事RNA系统生物学研究及相关技术研发,包括RNA可变剪接的调控;环形RNA的非典型翻译及其生理功能;设计人工RNA结合蛋白质来操控RNA。2014年在国际上首次发现环形RNA可进行翻译来合成蛋白,并系统性鉴定了非典型RNA翻译调控元件,开创了环形RNA作为新一代mRNA疗法的应用。于Cell,Mol Cell, Cancer Cell, Nat Struct Mol Biol, Cell Research, Nat Methods, Nature Communications, PNAS, eLife等核心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并被广泛引用。获多项国际国内奖励。受邀任科学通报,JMCB,BBA advance副主编和多个学术期刊编委。详细情况介绍请参考http://www.sinh.cas.cn/rcdw/qtyjzz/201803/t20180327_4986754.html。
李海鹏研究员,长期致力于发展进化理论,解决关键生物学问题,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为中国营养学会营养与组学技术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生物物理学会理事、中国遗传学会终身会员及多个期刊编委。主要学术贡献为:创建采用全基因组数据估计群体进化历史后再检测正选择的校准型经典方法体系;揭示祖先群体可能比衍生群体更加远离外群,纠正教科书中一个重要错误;创建从非平衡溯祖树检测正选择的理论体系,提高检测精确度;将人工智能引入群体遗传学,成功检测正选择,并建立迄今为止最为精确的人类遗传重组图谱;创建用联合突变频谱估计多群体进化历史的新方法;围绕中科院先导任务组队进行攻关,开发综合分析免费软件eGPS,助力大数据深度挖掘;发展正选择检测新方法,精准定位非编码区的社会增强子PAS1,揭示PAS1-Lhx2对羊膜动物社会阶层形成的关键作用,并且突变PAS1可反转社会阶层,揭示社会阶层如何通过演化出现;创立快速极小时间溯祖新理论,首次获得任意群体模型下突变频率频谱的解析解,发现9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人类曾面临灭绝的威胁,解释非洲人类化石的重要缺失环节。详细情况介绍请参考http://www.sinh.cas.cn/rcdw/qtyjzz/201803/t20180327_4986742.html。
高莹研究员,研究方向为营养分子流行病学,目前主要研究脂肪酸摄入和代谢在代谢紊乱、癌症和生长发育中的作用;寻找可以和营养因素共同影响疾病危险性的表观遗传因素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身份在Gastroenter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Journal of Nutrition, British Journal of Nutrition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30余篇;担任Journal of Nutritional Biochemistry 编辑。详细情况介绍请参考http://www.sinh.cas.cn/rcdw/qtyjzz/201803/t20180328_4987324.html 。
黄涛青年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生物医学大数据的机器学习和网络分析。曾在美国纽约西奈山伊坎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目前担任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生命分会副会长。发表论文100余篇,累计引用超过1万次,连续多年入选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和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国科学院先导科技专项、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人类表型组计划等国家及省部级研究项目10余项。详细情况介绍请参考http://www.sinh.cas.cn/rcdw/qtbssds/202203/t20220310_6387862.html ;近期研究论文详见 https://scholar.google.com.hk/citations?hl=en&user=N6meTgoAAAAJ 。